蒋泳清
▼人物简介
蒋泳清,男,浙江嘉善人,1929年出生于酿酒世家,大学文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出任嘉善黄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连任三届嘉兴市商会会长。1989年10月至2001年3月,兼任嘉兴市工商联党组书记。1985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至1993年,连任四届嘉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浙江省工商联第四届、第五届执委。1993年至2002年,历任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江省工商联第六届、第七届常委。曾任浙江省第七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浙江省政协第四、第五、第八届委员。多次荣获浙江省、嘉兴市劳动模范和全国支援少数民族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1996年荣获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7年,被嘉兴市政府表彰为有突出贡献专业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29年,我出生于酿酒世家,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我是一个“富二代”。在我的印象中,从我懂事起,父亲就要求我去工厂和工人们一起做工,学会酿酒的每一道工序。作为长子,我被严格要求,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谨遵家训、恪守家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善待工人,父亲要我传承下去。
在我15岁那年,父亲离世,我顺理成章地接班,要养活一家大小十余口人。在进城营商的路途中,我身着大户人家长子守孝的服装,被土匪辨认出了身份,遭到了绑架。绑匪要求一手交钱一手放人,母亲乱了方寸,幸好有酒厂的老工人,帮着变卖了家当,由世交之家筹了钱,把我救出。
家中经历这番变故,经济上变得拮据。然而我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善待工人”的教诲,在最困难的几年里,也没有克扣过工人一分钱的工资,宁愿委屈自己家里人,也不让工人们吃亏。种善因,得善果,在之后的艰辛岁月里,我们家不仅没有遭到批斗,没有被抄家,还有工人送来鸡、鱼和鸡蛋帮助度日。
作为酿酒世家的传承人,我早年酷爱生物化学,一生钟情酿酒。解放初,因原料断供,税负较重,酒类滞销,杭嘉湖地区的酒厂大都停产歇业了。随着市场逐渐好转,对货源有了新的需求,然而生产却迟迟未能恢复。政府领导要求我提些建议,我就大胆提出发展“统购统销”的想法,由政府下订单并解决原料和开办费,工厂负责生产,专卖公司负责包销。这一想法得到了分管领导的大力支持,很快拨给我一笔开办费,又给了我一封介绍信。(www.daowen.com)
我随即与各地联营酒厂的出资人商讨,他们都愿意无偿提供厂房和设备,只要我能将现有的全部工人接收下来,让工人的基本生活有保障。双方协商后,经上级领导批准,立即开工,迅速恢复生产,由专卖公司驻厂人员当场验收,保证市场供应。这一年,职工士气大振,市场热销,利润有4万元,迅速吸引了省里的关注,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和推广这一做法。
那时候,酿酒业常因粮食供应不足而遇到困难,为了突破这个难关,省商业厅朱传声科长来到西塘,他对我说:“眼下粮食供应紧张,杭嘉湖系丝绸之府,桑园辽阔,桑葚很多,是否可以用桑葚酿酒?”我立即组织采样,一头扎进化验室。经过反复化验分析,摸索出一套酿制桑葚酒的工艺,很快拿出了产品。由于桑葚酒具有活血安神作用,在某些方面可以与葡萄酒媲美,上市后很受欢迎,受到上级的肯定和重视,成为我在酿酒领域的第一个科研成果。
20世纪80年代,粮食连年丰收,创造了增产和提高质量的基本条件。我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全国大批新建的啤酒厂,利用的还是清末民初的旧工艺,这样的工艺在国外已经被淘汰了。我和厂里的技师们决定大胆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工艺,用于酿造黄酒。一下子,西塘黄酒的年产量从计划经济时期的200多吨,飞升到7万吨,西塘的各个街巷里都能见到运酒的车辆。
销售是增产的龙头。为了另辟蹊径,我们把千百年来放在酒坛里售卖的黄酒,消毒后灌进酒瓶里卖往上海。我们上跑粮食局,下访粮油店,逐渐抢占了上海黄酒市场七成的份额。
除了搞好本厂经营,我们继续按政府指示帮助困难企业。西塘有一个用稻草编织包装袋的草编厂。当时锅炉的需求扩大,急需水处理剂,我就帮助他们生产磺化煤,作为水处理剂,将一个草编厂转型为有好几百名职工的国营化工厂。
1996年,我荣获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委组织部要我向全省厅以上干部做个报告,谈谈对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想法。我的观点是,关键在于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坚定的信仰,无论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