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苏州市工商业者的贡献及现状分析

苏州市工商业者的贡献及现状分析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州市原工商业者这几年变化很大,首先是人数的变化,公私合营时有7000人左右,现在是700人左右。工商联还指定专门处室和工作人员负责原工商业者的服务工作。苏州市委、市政府还设立专项资金对原工商业者进行补助,每年提供2万元给工商联,用于补助、慰问和“老年之家”的开支等。他女儿按照他的遗愿,为其设立“陈晖基金”,每年筹集7万余元,用于帮助原工商业者无工作的遗孀。现在苏州700名左右的老工商业者,基本都是当时的青年。

苏州市工商业者的贡献及现状分析

毕炳林

▼人物简介

毕炳林,男,1928年出生于苏州。1944年随父亲经营苏州天泰布店,抗日战争期间,逃亡到安徽,在安徽师范读书,毕业后担任小学老师。1955年被安排在国营尼纱布公司,1956年担任国营花纱布公司业务科长,同年到苏州市工商联工作,“文革”期间下放农村劳动,恢复工作后任苏州市工商联处长、副会长,直到1998年70岁时退休。

苏州市原工商业者这几年变化很大,首先是人数的变化,公私合营时有7000人左右,现在是700人左右。解放前平均年龄三四十岁(我那时二十九岁),现在90岁以上的一百多人,80到90岁之间的有二百多人。实际上这些人都不能工作了,有些在家里都不能出来了。工商联对老会员的工作一直做得很好,我们有个500多平方米的“老年之家”,是1984年创办的,设了茶室、棋室、阅览室,还专门有服务人员,是离退休的老同志吃茶聊天的地方。前几年,还进行了翻新装修,配备了空调、电视、茶桌、图书报刊等。每逢周三都有医生专门为老会员测量血压,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开始时很兴旺,每天早上吃茶的有八九十人,大厅坐得满满的。现在人少了,毕竟年纪都大了,但每周来老年之家活动者也有100多人次,有的老会员一年365天不论刮风下雨都要来,“老年之家”已经成为老会员的“精神家园”。有一年市里要对包括“老年之家”在内的地块进行拆迁,但老会员都不肯搬,一是因为时间长了有感情,二是因为那里交通方便。后来统战部和工商联的领导多次和市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最终“老年之家”保留下来,不再拆迁,让我们感觉很欣慰。

工商联还指定专门处室和工作人员负责原工商业者的服务工作。我们按行业分成12个大组、23个小组,有专人负责联络工作,及时掌握情况,信息传起来还比较快。逢年过节,工商联的领导就上门走访慰问,给我们送慰问金、重阳糕、长寿面。以前工商联每年都组织我们出游,后来考虑到大家年事已高,调整为聚餐和茶叙,利用茶话会、团拜会、座谈会的形式,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苏州市委、市政府还设立专项资金对原工商业者进行补助,每年提供2万元给工商联,用于补助、慰问和“老年之家”的开支等。因为原工商业者的遗孀没有工作的较多,生活普遍困难,市政府从2003年7月1日起,对原工商业者无工作的遗孀每月定期发放生活费220元,到2014年已经提高到70元。我举个例子,我们有个原副市长叫陈晖,他担任过国营花纱厂的党委书记、重工业局的局长,前两年去世的时候留给女儿100万元,指定给工商联,要求这个钱专门补助原工商业者的遗孀。因为他一直分管私改工作,对原工商业者比较了解。他自己在“文革”中受到很大的冲击,吃了很多苦,这100万元就是后来补给他的工资。他女儿按照他的遗愿,为其设立“陈晖基金”,每年筹集7万余元,用于帮助原工商业者无工作的遗孀。总的来说,现在每年全市累计向原工商业者及其遗孀发放各种慰问、补助、低保金共100万元左右。

原工商业者从解放后一直响应党的号召,比如说一开始就献粮献钞,那时候是大势所趋,到后来抗美援朝就不一样了,自觉性不断提高。我起初对政策还是有点想法的,但通过学习以后,“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就树立了。我记得当时毛主席讲过,大体意思是“谁为人民做好事,一直做下去,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刘少奇主席也要求原工商业者“要一边倒,要倒向社会主义这一边”,同时承诺对原工商业者的生活等方面“包下来,包到底”,这也鼓舞了原工商业者树立“听、跟、走”的信心。共产党也坚守了自己的诺言:人民是不会忘记原工商业者的。我觉得原工商业者也是幸运的,社会上对他们的评价也很高,结果还是很好的。现在原工商业者生活总的来说比较安定。当然,因为多数在基层,有些人的生活还有些困难,他们的生产资料当初都交了,生活上主要靠子女,子女好他们就好,子女困难一些,他们就差一些。(www.daowen.com)

在“听、跟、走”方面,原工商业者不只是口头喊喊,而是有实际行动的。在公私合营的时候,党和政府对他们中的青年、家属特别的重视。现在苏州700名左右的老工商业者,基本都是当时的青年。在公私合营那年的2月份召开了全国工商界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苏州去了7个,我是其中一个。开会的时候,毛主席在怀仁堂接见了大家,还跟大家合影,这说明工商青年在公私合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呢,因为年纪小,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主动清产核资,把自己的生产资料统计起来,交给国家,“敲锣打鼓地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后,原工商业者的作用体现得比较明显,也做了很多实事。20世纪80年代,苏州市工商联充分利用原工商业者的经营管理经验,成立了咨询服务公司,组织了十几个行业咨询组和一个中心组,帮助工商界改善经营管理。我们帮助“文革”时期被迫停业,具有百年历史的著名药店——苏州王鸿翥药店复业开张。我们还组织造纸工业支边咨询服务组三上广西百色帮助建造纸厂,当时他们什么都没有,厂长、科长、车间主任、技术工作、财务会计都是我们帮忙安排的,从无到有,生产出第一张纸,我们都是无偿服务。为纪念民族团结的深情,百色地区政府还把造纸机命名为“友谊机”。在百色的时候,我们去的人看到那里草资源很丰富,但没有养鹅的,就专门坐飞机,捧了种蛋过去帮他们孵化,饲养家鹅,这些都是实效很好的。

我们还帮助乡镇企业,因为当时原工商业者的水平刚好适应这种情况。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到我们工商联来,请我们帮他们搞绸厂,我们退休的工商业者帮他们搞了几年,实效也很好,他们很感谢。我们帮助街道搞漳绒厂,后来这个厂吸引了一个香港老板来投资,通过这个企业把濒临绝迹的漳绒织造技术保留了下来,抢救了一个品种,也帮街道发展了一个企业。我们的会办企业也有老工商业者参加,他们不计报酬,办了绸布、煤炭化纤等公司,都办得比较好。另外,由于当时公办学校不够,政府提出公办和私办两条腿走路,我们响应号召,由原工商业者出资,办了六所初级中学,办了几年后又交给政府。有一个锅炉厂,他的电焊工是直接招来没培训就上岗的。咨询组知道后就建议要培训,否则有安全隐患。我们还办了电脑、会计培训班。原工商业者家属也做了一些工作,家属帮人民桥街道办了个编织厂,编织毛衣。苏州的十几个咨询组搞了很多年,一直到退休,年龄越来越大,没有辜负费委员长的希望,后来他专门来工商联表示感谢。原工商业者利用对外关系、引进外资、引进技术,也做了一些工作。我们和国外的商会也建立了友好关系,如泰国等,我们和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ZDH)合作,他们给我们工商联很大的帮助。

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原工商业者虽然有的生活条件艰苦,但仍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曾多次为灾区捐款、献爱心。我市原工商业者詹氏家族资助苏州社会福利院的善举坚持了整整27年,共捐出近千万元人民币和价值400万元的老宅。我市的原工商业者钱小铮女士创办了“严裕棠教育奖学金”,资助了一大批困难学生。苏州的《商会志》也是原工商业者几个人花了三四年时间才弄出来的,各方面内容还都是比较全面的。

说到我的个人经历,解放前我家开绸布店。实际上我跟现在的原工商业者700人都差不多,是原工商业者的子女,很多原工商业者都过世了。抗日战争时期,我逃到安徽,在安徽师范读书,毕业后当小学老师,和我老婆一样。那时候家里的店还开着,规模是中小型的。后来公私合营,我被安排在花纱布公司当业务科长,公私合营后就调到工商联,干了40多年,一直到1998年70岁才退休。我到工商联时是组宣处副处长,后来担任副会长。

原工商业者一生中的沟沟坎坎太多,现在的企业家则幸福多了,而且发展快。因为现在政策好,没有政策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更幸福。他们应该记住苏州有很多老字号,为什么可以做到老字号,因为信誉好。现在的企业家要立志建老字号,取信于民,回报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