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76年回常州的,被安排在常州梳篦厂(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科协助工作。常州梳篦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摧残,质量下降,品种减少,让我很痛心。我和厂里同事谈起要恢复手工制作工艺,由于“文革”刚结束,大家心有余悸,同事对我用手势做了一个大圈,意思是当心被扣帽子。
1978年11月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将过去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为资本家摘去了帽子,成为劳动者的一员。我在学习文件精神以后,就激动万分地在《常州日报》上发表了篇文章,题目是《强爹娘,胜祖宗》。因为我祖上获得国内外金银铜奖十次之多,其中国际级二次、国家级三次、省级四次、地方一次,我向党表态,我要超过祖上,把常州梳篦发展得更好。我首先和厂领导沟通思想,要恢复和发展传统工艺,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支持。我立即制定了梳篦生产的各种工艺标准并张贴上墙,将不宜机械生产的工序恢复到手工,严格按标准制造,道道把关,开展自查和互查。1979年,我被安排为常州梳篦厂副厂长,分管技术工作,成为常州市当时第一个安排为厂级干部的原工商业者。当时国家每年评金银奖产品,我就树立了得银奖的目标,通过努力,常州白象牌篦箕终于在1981年获得银质奖。工厂派我到北京去领奖,返回常州时副市长和轻工业局、工业公司、厂领导都在火车站接我,我身挂大红彩球,手捧银牌,游街报喜。“文革”时我头戴高帽,低头而行,前途茫茫,如今却是披红戴花,手捧银牌,斗志昂扬。我当时就下了决心,一定要让梳篦产业更上一层楼。
篦箕获奖后,我的主攻方向转向了木梳。手工业者本身比较保守,固步自封,墨守陈规。因此木梳千年以来是“月牙形”,到二三十年代才有“直式”,共两个花式,可以说是千年不变,百年老样。我在法国塑料梳的启发下,发动全厂员工对木梳款式进行改革,要推陈出新,适应时代步伐。这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在80年代初,人们的思想认识还没有转变过来,虽然号召要解放思想,但如何解放还没有底。
在木梳制作中,有人提出搞一点西洋的东西,我就想到华沙美人鱼。因为我弟媳妇是南京艺术学院毕业的,我就找她画了一个半裸体的美人鱼。她说能行吗?我说没事,今后有事我负责。回来依画样用黄杨木制成美人鱼梳,产品一出厂,立即受到市场欢迎,香港有个客商一下子就订了1.5万把。(www.daowen.com)
在厂党支部和厂长领导下,我们技术人员和职工经过两年多努力,改变了常州木梳千年不变的传统,从第一代的日用梳到第二代的日用工艺梳,既非常实用,又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如天鹅梳、金鱼梳、龙凤梳等。到第三代的工艺欣赏梳,构思巧妙,优雅别致,如“四大美人梳”“慈嬉太后梳”“十二金钗梳”“福禄寿喜梳”等。另有第四代的观赏和胸挂式梳,如“十二生肖梳”“戏剧脸谱梳”“各种蝴蝶梳”等,交往中可作小礼品。第五代有长寿梳,是采用国外先进技术,综合利用材料,解决木梳会断的难题。总的花式品种达到485个,是世界之最,在千年的木梳历史上写出了新篇章,在款式和造型上被人们誉为脱俗超尘的产品。美国当时拍了一部电影名叫《星辰女娇娃》,女主角胸口挂的胸饰就是常州的“蝴蝶梳”,轰动一时。
我们的产品在全国第十届旅游纪念品会议上被评为“全国优秀产品”,并专门为我们出了一期题为《平凡中的非凡》的简报。许多外宾和国内知名人士到常州梳篦厂参观,纷纷赞叹不已。《人民画报》《工人日报》《新华日报》《中国财贸报》《新观察》等报刊报导了我的事迹,江苏省政协、常州市政协给我颁发表彰证书,常州市政府授予我“优秀经营管理者”称号,并给我立功证书。2008年常州梳篦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党的领导和组织的培养帮助下,我实现了“强爹娘,胜祖宗”的诺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