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扶志扶心,用爱呵护弱势群体

扶志扶心,用爱呵护弱势群体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华东理工大学大力推进寻甸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确定“扶贫=扶志+扶智+扶心”模式,结合寻甸县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保驾护航。截至2018年底,形成了“扶贫=扶志+扶智+扶心”的帮扶模式,形成了健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网络教育服务体系,建成了寻甸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和华东理工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寻甸工作站。

扶志扶心,用爱呵护弱势群体

1.华东理工大学:“扶贫=扶志+扶智+扶心”模式

(1)背景

贫困地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留守儿童、家庭暴力、学校欺凌、情感缺失等现象,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体现得非常明显。据统计,昆明市2018年发生的中小学生自杀事件中,由于家长教育问题和学习压力问题发生的占绝大多数。在定点扶贫过程中,学校也发现了比如由于家长教育简单粗暴导致的离家出走、由于父母问题导致的封闭不出和由于学习压力产生的抑郁、焦虑等多种心理健康问题;截至2016年11月,我国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留守儿童面临的亲子关系疏远、祖辈教育简单粗暴等情况,会相应产生多种心理问题……面对这些情况,家长往往不知原因,教师往往明知问题所在却束手无策,孩子的问题可能会演变成整个家庭甚至社会的问题。

(2)内容

2018年,寻甸县脱贫摘帽之后,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求更为紧迫,学校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在社会振兴、教育服务、青少年教育发展帮扶等方面下功夫。华东理工大学大力推进寻甸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确定“扶贫=扶志+扶智+扶心”模式,结合寻甸县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为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项目的总体思路是:扶贫先扶志,激发战胜贫困的动力;扶贫要扶智,掌握战胜贫困的本领;扶贫也要扶心,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为青少年提供持续阳光。截至2018年底,形成了“扶贫=扶志+扶智+扶心”的帮扶模式,形成了健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网络教育服务体系,建成了寻甸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和华东理工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寻甸工作站

学校投入专项资金,同时引进其他帮扶力量。援建寻甸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项目已于2018年6月正式启动运行,寻甸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体系已经搭建完成,成为昆明乃至云南开展县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先行者和领头者。“培训计划”“关爱计划”“健康计划”“朋辈互助计划”“爱心手牵手计划”五个计划的实施,形成社会各界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良好局面。县级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乡镇心理健康服务站已经逐步成型,带动作用、示范作用和指导作用明显。(www.daowen.com)

截至2018年底,寻甸县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已经有专业教师近20名,6名教师来上海参加国际及培训,16个乡镇都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举行了全县“久爱我(9·25)”心理健康科普活动、运用专业软件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自测、为高三毕业生开展霍兰德职业测试、为小学生开展沙盘游戏、为教育系统编著游戏辅导教材等,累计服务学生和家长近2000人次,各类教师和家长、学生培训10余场,受到师生及学生家长一致好评。

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双线四级”网络体系

县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示意

(3)经验

以“四个模式”形成从个体到群体、从政府到社会、从家庭到学校的整体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充分依托现行教育体系的完备构架,从村到镇到县,以“发现-评估-干预”的工作承接模式形成完备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发现到干预的链条;以“统筹-科普-志愿”的合力协作模式进行推进社会认知提升;以“活动-教育-督导”的技能提升模式,形成从学生到教师的游戏活动、知识教育和技能督导的心理健康知识技能、问题解决的培训链条;以“朋辈+家校+校社”的互动支持模式,形成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正确认知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