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财政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根据新民主主义及敌后抗日民主政权之政治任务确定的。分别来说,有下列几点:
一、是供给战争需要,服从前线需要。
敌后抗日民主政权基本任务之一,是保证军需供给。而财政建设,首先就是以执行这个任务为目的。在战争时期,不仅敌后根据地是如此,即全中国以至全世界,无论社会主义国家或资本主义国家都莫不如此。所谓“供给战争需要,服从前线需要”之意义,就是财政建设须以供给战争需要为原则,以服从前线需要为前提。因为一个战争的胜利,首先决定于前线打胜仗。如果前线失败了,那其他一切建设,如民主建设、财经建设等等,都将无法进行。因此,在战争时期,一切需求,必须以服从前线胜利,取得前线胜利为头等的至上原则。其他皆应该列于次要地位。
二、是培养民力,促进建设。
财政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基础,没有好的经济建设基础,财政建设是无法持久进行的。经济建设之目的,在于培养民力,使国民的生活有着,衣食有着,除维持其最低生活需用外,以能进行再生产,扩大生产,供应战争为原则。“叫人民发财”,本是我们的希望,但在革命战争时期,因前线消耗过大,是不能充分达到这个希望的。
三、是量入为出,平衡收支,统收统支。
量入为出是具有革命意义的,与资本主义国家无限制压榨人民的“量出为入”恰恰是相反的。它是以衡量国民的经济力量与政府的财政收入来确定支出,做到平衡收支。一方面是要照顾人民与政府的力量;另一方面还含有节约与反对浪费的意思。因为在战争时期,固然要注意战争之所需,同时也要注意国民与政府的力量,如果只着眼于战争需要,而不注意人民力量,那将陷于民穷财尽之境地;反之,如果只注意于人民经济情况,而忽视战争的需要,那于根据地的建设上也是有害的。
统收统支,是全区在一个财政计划概算之下进行收支。只有实行统收统支,才能保证实行“量入为出、平衡收支”的方针,三者是分离不开的。(www.daowen.com)
四、组织开源,厉行节流。
论及财政工作,不外开源节流。开源是积极的财政建设,是积极地开发财政之来源。但如何开源呢?第一,是寻找财源,就是发展国民经济,寻求各种财政的来源。第二,是保护财源,使其保持经常的健康与兴旺,长流久远,源源不绝,而不至于枯竭。第三,是扩大财源,扩大负担面(即负担人数),增加负担力,负担力是越大越好,负担面是越广越好。所谓“众擎易举”“积涓滴而成黄河”,就是这个意思。
节流是节制财政用途,它的意义:第一,在以“经济主义”为原则,以最小限度的消费,发挥最大的效用,办最多的事,收最大的效果。所以节流不是勒紧腰带省饭饿肚的做法,它也有一种积极的作用。第二,在紧缩支出,防止浪费贪污,使一文钱、一粒米,都用到正常的、必需的用途上,不使个人占便宜或者是白白浪费掉。
开源节流,均要从长久上着眼,抓一把,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就是毁源决堤的自杀办法,必须纠正。
五、是照顾各阶级利益,实行公平的合理的征收政策。
这是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特有的财政建设方针。这一方针是根据敌后抗日民主政权之统一战线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的财政建设是,既要照顾这一阶级,又要照顾那一阶级,实行真正公平的合理的征收办法。确实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钱多多出、钱少少出,无钱不出的几个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