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高效、快捷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不仅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并拓展城市空间,同时也成为衡量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深刻影响着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文环境建设。南京市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成为“速度之城”。
(一)全球轨道交通发展概述
1.全球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如今全球范围内的轨道交通发展方兴未艾。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发达国家的主要大城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等已基本完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21],新兴国家和地区的城轨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亚洲地区包括印度、伊朗、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在内的国家均在国内的多个城市在建或规划建设城市轨道线路。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采用立体化的快速轨道交通来解决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问题[22],全球轨道交通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
2.全球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在国际方面,德国、法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均处于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最前端,加拿大庞巴迪公司、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以及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内的极少数企业占据了轨道交通产业市场份额的一半[23]。此外,它们还在大部分处于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初期的国家承揽了大量业务。显然,轨道交通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集群特征,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少数几个国家所瓜分,并且集中于这些国家的少数几个地区。尤其在新兴国家,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未能形成自主品牌,轨道交通建设往往采取招标投标引进技术和厂家的方式,但发展空间较大,市场远未达到饱和状态。
(二)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概述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已经成为我国与其他国家、我国内部地区之间的物质交流,以及我国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24]。
1.我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历程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先河是1969年10月1日完工通车的北京地铁,全长23.6公里,天津地铁1号线则是继北京地铁后我国建成的第二条地铁线路。两地地铁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当时人们的交通条件,激发了其他城市申报建设地铁项目的热情,但由于当时国家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修建地铁带来了较大的财政压力,并且立项标准、投融资机制和盈利模式也并不成熟,因此国务院曾经两次叫停地铁立项,直接影响了杭州、沈阳和上海的地铁建设计划。总之,早期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存在较多的问题,很多工程甚至还因为融资困难出现建设搁浅的情况。既要顾及日益增长的城市轨道交通需求,也需面对财政压力过大、融资困难、难以盈利等建设阻碍,地铁建设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
自2007年之后,出于扩大内需保证增长的考虑,国家施行了一系列扩张性政策,这使得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加速发展。货币当局放松银根使得地铁项目的融资需求得到了保证,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使得大量资金向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倾斜。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政策,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力度。2007年之后我国地铁建设产业飞速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是明确了要将交通建设产业作为重点,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将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建成天津、重庆、沈阳、长春、武汉、西安、杭州、福州、南昌、昆明等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规划建设合肥、贵阳、石家庄、太原、济南、乌鲁木齐等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25]。
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到7395公里[26]。为了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力度,国务院制定了较以前更低的申报标准:城市人口在300万人以上,GDP在100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亿元以上。而轻轨的标准只要达到上述条件的60%。据统计,截至2009年全国就有近50个城市及格[27]。这些数据都显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状态,并且在未来还会增长。
2.我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轨道交通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轨道交通建设规模逐年扩大,在GDP总投资份额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正成为一项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然而我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出了和国际相一致的情况,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产业分布集中在极少数地区,如常州、株洲、唐山和青岛等地区,其他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形成集群效应。尽管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我国还是涌现出了一批标杆城市,这些城市引领产业发展,真正实现了产业链的平衡过渡和有效衔接,其中以湖南省株洲市和湘潭市最为典型,包括株洲市时代集团、株洲电力机车厂和湘潭市电机集团,其中株洲电力机车厂曾经和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并取得过多项城市地铁车辆建造合同。3家企业均有较为强大的科研队伍支持,拥有多名工程院院士和国家级科技专家。总之,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尽管存在较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总体还是呈现出了增长的趋势。从国家相关机构发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1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总规划里程超7300公里。已经有22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2764公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几个一线城市将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南京、重庆、武汉、成都等城市建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南通、石家庄、兰州等城市建成轨道交通骨干线[28],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也将加快,从而使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趋势
通过提升主体企业的产能、完善配套企业的运作、有机结合科研培育和高校企业合作等方式,未来我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将达到“国际先进、世界一流”的目标,实现轨道交通产业资源要素的聚集和产业链的整合。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另一方面还要打通国际市场并实现销售稳定发展。在现阶段,为了推进地铁产业进一步发展,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降低了申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关于人口方面的要求,将城区人口从300万人以上降低至150万人以上,这无疑将会带动更大的投资空间和建设需求[29]。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的《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也指出,2016—2018年,拟重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303项,涉及项目总投资约4.7万亿元。其中,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是建设“重头戏”[30]。总之,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制度的越发完善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未来我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必定呈现出较为明朗的发展态势。
(三)南京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南京浦镇车辆厂轨道车辆发展
原南京浦镇车辆厂从1908年建厂发展至今,在一百多年里顺应发展需求几经改革和更名,于2015年6月更名为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南京浦镇车辆厂的建立被认为是南京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起点。
南京浦镇车辆厂始建于1908年。自1969年起,浦镇车辆厂成为铁道部定点制造客车的生产基地。1999年,国家计委下发《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的实施意见》(计预测〔1999〕428号)文件,确定南京浦镇车辆厂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定点生产企业,自此,南京浦镇车辆厂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之一。该厂自2000年年初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牵手,经双方的精诚合作,顺利完成国际一流地铁车辆生产技术的转让,南京浦镇车辆厂实现了由消化吸收到规模化生产的跨越,成为国内最早形成城市轨道车辆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城市轨道车辆定点生产的厂家。双方合作生产的我国首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产化地铁列车——上海明珠线地铁列车,2002年7月28日在南京浦镇车辆厂下线。上海明珠线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地铁车辆国产化进程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成为我国城市轨道车辆国产化的第一个里程碑。2003年8月南京浦镇车辆厂实现了整车自主生产。2004年4月,上海明珠线一期28列168辆地铁车辆项目工程竣工,同年9月南京1号线地铁列车下线[24]。
浦镇车辆厂陆续引进了大型龙门加工中心、欧马加工中心、铝合金大部件龙门焊接中心和焊接机械手、三坐标测量机等154台(套)大型设备,配套了检测、组装、试验等完整的现代化装备。此外,浦镇车辆厂同国内各大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自主培养自动化控制方面的设计队伍,同瑞士两家专业软件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完成网络控制软件。这使得浦镇车辆厂完成了由“列车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商”的飞跃,并最终完全掌握了地铁列车的知识产权。到2004年上海明珠线项目完成时,浦镇车辆厂已掌握了城轨车辆车体、转向架、表面处理等核心技术,并完善了自身的质量控制、技术管理、物流供应和自主生产体系[24]。(www.daowen.com)
2.南京轨道交通产业集聚阶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轨道交通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构筑南京市产业新基础,建成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实现“开拓新兴产业新领域,构筑支柱产业新优势,推进传统产业新突破”的总体要求,南京紧紧抓住“十一五”期间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市场机遇,在2006年正式提出重点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构筑产业发展和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部署。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以浦镇车辆厂为核心的南京轨道交通产业逐渐快速发展起来[2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若计划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拿到订单,光靠车辆供应已很难达成,客户更需要的是完整的轨道交通产业链的供应(见图4-2)。随着浦镇车辆厂规模的不断扩大、订单的不断增多,出于资金、场地及能力等的限制,浦镇车辆厂并不能自主完成轨道交通产业的所有环节,只能专注于已有产业链上核心机车车辆的制造生产[24]。
图4-2 轨道交通产业分解图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轨道交通产业本身的吸引下,利用南京已有的资源,以浦镇车辆厂为核心,很多企业加入了南京轨道交通产业链。围绕着浦镇车辆厂,南京华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南京华士)、国电南瑞科技股份公司(简称国电南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简称南京十四所)、熊猫集团、南京康尼机电新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南京康尼)、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简称天加空调)、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普天通信)、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电南自)、南京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纷纷加入轨道交通产业[24]。各相关企业在轨道交通产业相关领域内的各个子领域发展,以轨道交通产业为首的产业集聚态势逐渐显现。
3.南京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形成阶段
随着轨道交通产业领域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该产业凝聚力不断增强,集群内企业分工更加明确,南京浦镇车辆厂的核心地位得以巩固和加强,集群内其他产业配套企业也在产业内找到自身定位,伴随中小企业的不断加入,集群内部企业形成了良性的竞争与合作关系[24]。
与此同时,相关项目设计机构、管理咨询机构、人力资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配套服务相继出现,以浦镇车辆厂为核心的轴轮式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最终形成[24]。
从项目的设计、施工到最终的运行,南京轨道交通企业基本覆盖了各个环节。南京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地下铁道公司)在工程建设管理、咨询方面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成功的经验;在土建工程建设方面,南京市的中国水泥厂、南钢、嘉盛集团等原材料供应商在相关领域颇具竞争力;车辆制造方面,浦镇车辆厂通过引进吸收国际大公司的技术,已制造出国际一流的车辆产品供应上海、南京等城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排头兵之一,被国家发改委定点为信号系统国产化总成单位,在CBTC[1]等新型体制的列车控制系统方面获得了突破,为南京、上海等城市提供了信号系统,同时,基于信号系统的统一平台完成了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南京康尼是列车车门系统的主要供应商;南京华士是车载电气设备重要集成和生产厂商,已成为列车车辆系统产业链配套供应商;熊猫集团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自动售检票技术,产品已经在南京、北京等城市应用;国电南瑞、国电南自是我国电力保护与控制系统方面的领导者,在广州、北京、德黑兰等地的地铁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积极向轨道交通综合监控方面拓展;南京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消防集团有限公司则是国内重要的消防系统和设备供应商,还有天加空调、南京五洲制冷集团公司(简称五洲制冷)生产的空调系统,南京蓝深制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深制泵)生产的给水排水系统等[24]。
到2008年,已有多家地方专业化公司直接合作参与了城轨车辆的生产,以浦镇车辆厂为中心,围绕城轨项目形成的配套产业企业已达30余个。这些企业合作为南京市轨道交通产业实现自主创新创造了良好环境,并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化轨道交通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24]。
(四)南京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演进机制
作为典型的轴轮式产业集群,南京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着轴轮式产业集群演进的一般规律,在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环境下,其成长与成熟也带有自身的独特性。
自1999年国家计委的政策推动,到2000年年初与法国阿尔斯通的合作,南京浦镇车辆厂实现了由消化吸收到规模化生产的跨越,成为国内最早形成城市轨道车辆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城市轨道车辆定点生产厂,而此后引进的各大加工中心及装配制造技术更是推进南京浦镇车辆厂走向快速发展[24]。
但是从动力学及经济学角度来看,由于资金、场地及能力的限制,企业若想完成轨道交通产业及地铁车辆制造的各个环节[24],随着企业不断扩张,产业链延伸的成本将越来越大,当产业链延伸超过临界点时,其获得的效益将被成本覆盖。因此,相关产业的企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集群共同发展成为最为理想的发展模式。由于轨道交通产业巨大的吸引力,浦镇车辆厂周边开始逐渐诞生一些配套的企业。
从项目的设计、施工到最终的运行,南京轨道交通企业基本覆盖了各个环节,产业上游不但聚集了原材料供应商,还聚集了南京捷运工程技术咨询公司(简称捷运工程咨询)、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轨道工程研究所等咨询规划企业;产业中游聚集了南京康尼、南京华士、南京十四所、国电南瑞、国电南自、南京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消防集团有限公司、五洲制冷、蓝深制泵等轨道交通生产制造相关的企业;下游有地下铁道公司、熊猫集团等公司进行轨道交通的运营及管理,以上企业构成了南京较为完整的轨道交通产业链[24]。对此,我们总结出轨道交通产业链结构,如图4-3所示。
图4-3 轨道交通产业链结构
随着进入产业链的轨道交通企业的不断增加,产业链在技术不断进步、分工不断加剧的基础上开始不断分解。伴随着制造企业的不断进入、配套机构的相继出现,集群逐渐进入成熟期,集群空间价值链渐渐显现,轴轮式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显现,如图4-4所示[24]。
图4-4 南京轨道交通产业集聚模式图
综上分析可见,南京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演进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企业价值链→企业供应链→产业价值链→空间价值链”的递阶演进结构,形象地说明了南京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这个轴轮式产业集群的演进规律。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南京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成长除了遵循一般的演进规律之外,也具有中国国情的特殊性[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