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曲江新区核心区域面积51.5平方公里,同时辐射带动大明宫遗址保护区、西安城墙景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和楼观道文化展示区等区域,形成文化产业全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区域公共文化设施的规模化、集聚化,成为西安城市公共文化休闲、消费的最重要场所。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历史长河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随着时间脚步行至今日,历史的馈赠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西安通过城市规划及产业规划对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了支撑城市发展的文化产业

下面首先从学术理论角度简要分析文化资源及文化产业的关系;然后在文化资源利用基础上梳理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从曲江新区、西安文化产业相关统计信息、文化产业典型行业发展三个层面,较为全面地了解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接着分析文化产业的发展给西安带来的优势;最后介绍文化产业发展对区域城市群的带动影响。

(一)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资源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并未形成共识。姚伟钧综合前人的研究,将文化资源定义为人类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通过文化创造、积累和延续所构建的,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对象、环境、条件、智能与创意的文化要素的综合[8]

西安丰厚的文化资源为西安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虽然文化资源的优势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城市的优势,然而在城市发展中异军突起的文化产业,正是以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手段,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以及文化服务的提供的一种经营性行业,是文化资源价值发挥的有效途径。

国家统计局2012年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定义为“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并规定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生产活动;作为文化产品实物载体或制作(使用、传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9]。另外,在2004年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国家统计局还对文化产业进行了分类,如图3-5所示。然而这一分类在2012年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已经取消,但在一些统计资料中仍以此为据。

图3-5 文化产业的三个层次及其主要内容

《西安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选择广播影视业、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文物及文化保护行业、广告业等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后来又将会展业纳入其中。结合国家统计局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可以对上述七大行业进行如下详细分类(见表3-1)。

表3-1 西安市文化产业分类

由此可见,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提和基础,而文化产业是对文化资源的产业式开发,是文化资源的发展和延伸。

(二)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大集团、大项目、大园区有力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和大发展[10]。通过建设八大板块、七大基地、三大特色街区(见表3-2[11]),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西安进一步优化了文化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国际影响力及人力资源配置,区域经济增长显著。其中尤以曲江新区的建设发展最为迅速,成果最为丰硕。接下来,首先梳理曲江新区在西安文化产业发展中所做的贡献及取得的成果,然后归纳分析西安文化产业近几年相关统计数据,以窥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最后通过典型行业更为直观地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变化情况。

表3-2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部署

1.梦回唐朝,盛世曲江

虽然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但20世纪90年代的西安并没有将其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闻名中外的大雁塔和曲江皇家园林遗址为代表的曲江是西安的典型代表。曲江位于西安城区东南部,兴起于秦汉,繁盛于隋唐,历时1300年之久。但20世纪90年代初,这里却荒凉落寞,破败的村庄四处散落,交通不便,慕名而来游览大雁塔的游客需要坐车到城乡结合处转由蜿蜒小径寻觅而去,再不见昔日的繁华景象。

好在经过近些年的革新建设,如今的曲江终于焕发光彩。曲江遗址公园的夜晚流光溢彩,迷人的灯光折射出盛唐的灿烂文明。复古的灯盏,仿古的建筑,仿佛把时间回溯到久远的唐朝,似乎下一个转角还有唐人们吟诗作对、谈笑风生。而大雁塔也逐渐发展建设了北广场,成为西安的名片以及接待国内外游客的城市客厅,再不是几经辗转才能寻得的朝圣地。

这鲜明的反差得益于这些年西安对文化资源的重视和建设。2003年,西安被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之一,自此,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被提到了应有的高度。西安市人民政府对曲江做出了新的规划建设,并于同年7月24日正式批准曲江旅游度假区更名为“西安曲江新区”,依照“文化立区、旅游兴区”的理念,向“以文化产业为主导的城市新区”转变,开始了以唐文化为中心的文化产业建设。曲江新区核心区域面积51.5平方公里,同时辐射带动大明宫遗址保护区、西安城墙景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和楼观道文化展示区等区域,形成文化产业全新发展格局。曲江新区先后建成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曲江池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组建了曲江文化产业集团、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曲江文化商业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制定了“文化基金+贷款担保+风险投资+财税补贴+房租减免+专项奖励+小额贷款”七位一体的产业扶持政策,文化旅游、会展创意、影视动漫、出版传媒等文化产业门类迅速发展,产业链条日益完善[12]

目前,曲江新区(见图3-6)充分依托西安大文化、大旅游的优势,相继建成了六大遗址公园、六大文化场馆和系列文化广场。六大遗址公园包括唐大慈恩寺、唐城墙、唐芙蓉园、曲江池、曲江寒窑、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公共园林面积总计3300多亩,基本上为免费开放的文化景区;六大文化场馆包括电影城、美术馆、音乐厅、大剧院、陕西文学馆和民间艺术馆,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系列文化广场包括大雁塔北广场、贞观文化广场、玄奘文化广场、和谐广场、中和广场等文化休闲广场。初步形成了区域公共文化设施的规模化、集聚化,成为西安城市公共文化休闲、消费的最重要场所。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城市综合开发的结合取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3]

图3-6 西安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产业功能分区总图

(资料来源:曲江新区官方网站。)

曲江新区作为西安文化事业发展的重心,在西安市人民政府的规划下快速换新颜,成为西安重要的接待活动场所和对外开放窗口,被认为是我国西部最重要的文化、旅游集散地,成为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曲江新区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其建设发展对西安文化事业的发展举足轻重。接下来,我们将通过统计数据来了解西安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2.文化产业持续增长

自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之后,西安市陆续出台政策、整合资源、培育企业、完善市场,使文化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曲江的改变是西安市文化建设成果的一个直接表现,从西安市历年统计数据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西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形。

2003年西安新定位的确立以及各项相关政策的实施,促使西安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在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后,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增长,其增长率整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详见图3-7)。2004—2007年间,西安文化产业增长速度由13.1%逐步提升至23.09%,并由此维持着20%以上的高增长态势。2014年,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影响,西安市经济增速有所回落,文化产业单位增加值的增速也出现明显放缓,2014年上半年这一数值为12.6%。

图3-7 2003—2013年西安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增长率情况

(数据来源:西安市统计局、《陕西蓝皮书:陕西文化发展报告》等。)

2004年、2005年是西安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初始阶段,文化产业在全市的地位发生了改变。按照国际惯例,当某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即可作为全国或该地区的支柱产业。据《陕西蓝皮书:陕西文化发展报告》显示,自2005年开始,西安市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4.87%上升至5.09%,文化产业由此成为西安的支柱产业。

十一五”建设期间,西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十分迅猛,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稳步攀升。如表3-3所示,无论是从文化产业的各个层次,还是其总和数据,西安文化产业增加值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同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

表3-3 2006—2010年西安文化产业增加值对比

(数据来源:西安市财政学会网站。)

据《陕西蓝皮书: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1年,西安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250.70亿元,比全市第三产业增速高出28.3个百分点,占西安GDP的比重为6.5%[14],文化产业依旧是西安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各层次产业增加值情况如图3-8所示。同时,西安文化产业在全省地位持续提高,占到陕西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7.2%。

图3-8 2011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构成情况

(数据来源:《陕西蓝皮书: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3)》。)

自从西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跃上5%台阶,成为西安支柱产业以来,其发展呈加速上扬趋势。2012年,西安文化产业发展出现了很多新亮点:以高新区和曲江新区为承载主体的西安基地成为科技部、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五部门联合发布的首批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之一;西安曲江·雁翔路国家级文化产业聚集区首批重大项目集中奠基开工,其产业涵盖出版、传媒、影视、动漫、演艺、创意设计等多个产业门类。据陕西省统计局评估,2012年,西安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34.68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7.7%,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15.7%,其增速分别高出GDP和第三产业增速18.5个百分点和18.1个百分点,在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0]

而从文化产业增加值构成看,三层分布也逐渐趋合理。全市文化产业中“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实现的增加值之比由2006年的45%∶27%∶28%,逐步调整为2012年的40%∶35%∶25%(见图3-9)。目前,虽然传统文化的发展仍占主导地位,但以网络文化、旅游文化、娱乐文化、广告和会展文化服务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06—2012年间其比重已由27%提高到35%,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良好,发展空间很大[10]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西安文化产业一直保持着发展前进的趋势,尽管发展速度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快有慢,但是不可否认西安文化产业整体情况与十几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3-9 2006年与2012年西安文化产业增加值构成对比

(数据来源:《2012年西安市文化产业统计发展报告》。)(www.daowen.com)

3.各行业共同发展

历年的统计数据反映了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概况,而对西安市代表性文化产业行业的具体分析则有助于更直观地感受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

(1)文化旅游业。作为海内外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的人文历史类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获得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可谓实至名归。旅游业对西安市国民生产总量的贡献值不断增加,已经成为西安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以及非外贸创汇的主要来源。据《西安统计年鉴》以及《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见图3-10),自2000年至2015年,西安市旅游业一直呈现上升发展势态,尤其是2009年至今,发展速度十分迅猛。2015年无论是旅游总收入还是接待旅游者人数,都已经达到2009年的三倍以上。

图3-10 2000—2015年西安市旅游人数及收入

(数据来源:《西安统计年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广告传媒业。西安现代意义上的广告传媒业的发展历程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进入阶段(1990—1993年)、发展学习阶段(1993—1996年)、竞争加剧阶段(1996—1999年)、日趋完善阶段(1999年至今),经历了前几个阶段的探索和发展,西安的广告传媒业在新世纪开始迅猛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服务门类和媒介种类较为齐全、为社会全面提供经济信息服务的重要产业[15]。就2004年的数据来说,西安地区广告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广告营业额三项指标分别比1982年增长了92倍、39倍和5133倍,广告传媒业已经成为西安发展速度最快的几个行业之一[15]。西安广告业具有如下特点: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水平明显提高;多种新型广告技术设备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广告产品质量的长足进步;广告行业组织日渐成熟,广告监管体系日趋健全[15]

(3)广播影视业。作为中国老牌电影制片厂之一,西安电影制片厂在20世纪80年代出品了很多经典影片,如《红高粱》《老井》等,如今广播影视业领域也逐渐成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广播影视作品层出不穷、百花齐放。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搬上荧屏是影视作品的重要形式之一,依托陕西的文学优势,西安打造了众多优秀作品,《白鹿原》就是经典的代表作。《激情燃烧的岁月》《失乐园》《关中匪事》《跃龙门》《战火西北狼》《小麦进城》等高收视率电视剧不胜枚举,《天地英雄》《冲锋号》《百鸟朝凤》等优秀获奖电影层出不穷,《大明宫》《玄奘》《法门寺》《问道楼观》《百年易俗社》《秦封泥之谜》等传承历史文化的纪录片日渐丰富。这些广播影视作品除了给西安带来经济效益,还对西安乃至关中地区的历史、地域文化的记录、传承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旅游业、广告传媒业、广播影视业三个行业的发展能够较为具体地反映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部分内容。其中,旅游业自2000年以来有显著的提升,尤其是2009年至今,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广告传媒业经过几个阶段的探索发展日臻成熟,成为西安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几个行业之一。广播影视业方面则是以层出不穷的优秀作品展示了其活力与影响力。三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安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的情况。

(三)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优势

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不仅仅是给所在区域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还能产生其他良好的影响,西安的文化产业发展就为如今的西安带来了如下优势: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提升、大型文化企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文化品牌、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高地、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促进。接下来我们会具体分析各方面的优势。

1.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提升

近年来,西安市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推动,促进文化产业重点行业、重点园区(基地)和特色街区快速发展,先后建成了一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在此过程中还涌现出了一批龙头文化企业,从而形成了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体系。据统计,目前西安全市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1个,国家级示范基地10个,省级示范基地60个,示范单位26个,文化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国际影响力及人力资源配置力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增长显著[16]

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中,既重视对历史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如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赵公明财神景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雁翔路文化产业集聚区、大明宫遗址区与城墙景区等;也有结合现代社会需求和科技进步发展起来的现代文化产业板块,如服务陕西、西北、西南及中原的西北出版物物流基地和以广告创意产业为主导的西安国际港务区“国家广告产业园区”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已经成为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通过有重点有方向的建设发展,西安已经形成了覆盖全面的产业体系。

2.大型文化企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文化品牌

据统计,2012年西安市30家龙头企业年末从业人数、资产总计、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单位比重分别为21.4%、18.6%和14.7%,增速分别比全市高3.4、33.0和7.3个百分点,对增加值的贡献率达到17.5%,龙头企业的优势十分明显,对文化产业起到了较强的支撑作用[10]。不仅如此,一些文化企业在全国范围内都赫赫有名。例如,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西部地区唯一一家连续六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企业。大型文化企业的发展崛起,逐渐成为西安市乃至全国的重要文化品牌。

3.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高地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能够提升旅游内涵,相应旅游又能实现文化价值。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人文遗存,是西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重要的资源禀赋。依托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西安市大力发展和建设文化旅游景区,使文化旅游业逐渐成为西安文化产业行业门类中比重提高最快的行业,为城市发展带来显著的经济收入。西安2011—2015年旅游收入和GDP不断上涨,而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处于上升趋势(详见图3-11)。可见,西安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已经使得旅游文化产业成为西安发展的重要产业。

图3-11 西安市2011—2015年旅游业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历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促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产业和科技的融合也是大势所趋,科技能够提升文化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出现与发展,而文化产业新领域的发展也能推动科技的创新与进步。例如,陕西动漫产业平台的建立和“中华文化云”全球推广平台的启动吸引了微软、百度等文化科技企业相继落户西安,不仅通过虚拟现实技术、3D技术在文化产业的应用促进了西安市文化科技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这些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作为荣膺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称号的城市,西安曲江新区通过积极开展各类推介会、组织文化和科技企业家沙龙等形式,大力培育和引进文化科技融合型企业,为文化企业和科技企业联姻创造一切有利条件;高新区则以建设“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突破口,重点发展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产业,依托金融贸易,着力打造发展新高地[17]

(四)西安的文化产业发展对于区域的带动

现代社会交通及信息的发达使各地区之间产生了更为密切的来往关系。基于此,西安文化产业为西安发展带来优势的同时,也为周边区域产生了带动作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流通互动使城市群协同发展。本节接下来会简要介绍和分析西安文化产业对关中城市群(见图3-12)产生的区域带动效果。

图3-12 关中城市群示意图

关中城市群是指以大西安(含咸阳)为中心、宝鸡为副中心,包括渭南、铜川、商洛地理划分属陕南)及杨凌区的城市群(欧亚大陆桥沿线城市),拥有“八百里秦川”的美称,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关中城市群中,西安作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在城市群中居于核心位置,是关中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中心以及交通枢纽。西安以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教育、科技、旅游业发达;是大陆桥经济带的金融中心、中国中西部的贸易中心、内陆地区的交通通信中心、中西部地区的科教中心、西北地区的制造业中心、中国历史文化的旅游中心。

宝鸡是炎帝的故里,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也是青铜器之乡和佛教圣地。作为城市群的副中心和西部制造业强市,宝鸡沿陇海线与咸阳、西安等构成高新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产业带,联结了西南和西北的交通,以发电机、有色金属加工、轻工为主,是商贸发达的陕西西部及川、陕、甘邻近地区的中心城市。

咸阳作为秦朝都城和13朝京畿重地,是关中中部中心城市之一,在城市群中是西安的卫星城市,逐渐与西安融合,共同成为关中城市群的新核心。咸阳以发展电子、纺织及其他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同时也是具有旅游业发展前景的历史文化名城。

渭南地处黄河流域,文化遗存丰厚,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农业基地,也是西北粮食产量第一大市。工业以冶金、能源化工为支柱,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作为关中城市群的中东南部的次中心城市,渭南不仅是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同时也发展化工、冶金等高耗水、高耗能工业。

铜川市文物古迹及旅游资源丰富,现有历史文化遗迹名胜古迹600余处,是关中城市群的中北部的次中心城市,是连接关中和陕北的纽带,是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经之地。铜川以发展煤炭、建材、陶瓷工业为主。

商洛始名于汉朝,是上雒(县)和商(县)的地域合称。地处秦岭山地,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历史上商洛道(也称商於古道)为秦驰道的主干道之一,为“秦楚咽喉”,是长安通往东南诸地和其他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

处于关中城市群的中部的次中心区杨凌示范区是以全国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农科城”,是关中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源泉,产业以农业教育、科研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为主。

可以看到,城市群内的各城市具有不同的发展历史、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自然环境,也因此,各城市在城市群发展中具有不同的职能。总的来说,各地各有特点而又协同化一,在发展中以西安为核心,带动整体的前进。

在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会发生相互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城市流的空间流动,而城市群区域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的通达性和便捷性,是城市流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证。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陕西省的交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就,以西安环城高速为起始点,将关中城市群主要城市连接并向外辐射的八条高速公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关中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18]。西安文化产业,尤其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产生的人流、物流等资源都可以通过交通网线为关中城市群中的其他城市带来好处。

由于城市群中各个城市的性质与职能侧重点不同,单就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它对于区域经济的协同带动并不算突出,更显著的作用在于工业等领域的带动。然而,西安文化产业发展对于关中文化的推广发扬则是功不可没。近年来如《大秦帝国》《白鹿原》《百鸟朝凤》《西安城墙》《战火西北狼》等一大批体现关中文化的影视作品的热播、热映与热议,是最好的证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