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引导城市发展的方向,而城市发展则通过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对区域城市化形成约束,也就是说城市化程度受制于城市发展。城市发展往往与城市化地区有地理或行政联系。当然,像鄂尔多斯康巴什这样的“造城运动”,是由瞬间的财富增长和政府的城市化冲动而形成,其他的更多由自身环境决定。总体来说,城市发展对城市化的战略约束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的约束和产业发展的约束两方面。
(一)基础设施的约束
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发展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它对城市化进程起约束作用,快速城市化必须要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先决条件。必须注意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本是城市化过程中自然提升的产物,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成功的城市化必须有基础设施的支撑,但仅有基础设施却无法实现城市化。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大搞基础设施建设,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不断涌现,这种把基础设施建设等同于城市化的观念严重误导了城市化发展。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全国县级以上新城新区有3000多个,遍及各省、市、区,而且半数以上的省市、区县级及以上新城新区达100多个甚至200多个,半数以上省市、区至少有一个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新城新区,有的甚至占地达3000多平方公里。其中,部分盲目设立的新区由于缺乏足够的本地及外流人口支撑,逐渐沦为“空城”“鬼城”,土地资源被大量占用和低效利用。据统计,2015年,我国新城新区总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而新区总人口不足4000万人,人口密度达到了1000人/平方公里,同时期我国城市人口密度平均为2399人/平方公里,即新区人口密度不足我国城市人口密度平均值的1/2。新城新区多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方式举债建设,土地财政是其主要融资途径,部分地方政府盲目举债建设新城新区,造成大量资金沉淀,加剧了地方政府财政风险。
可见,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化的推进具有深远影响。若基础设施建设适度,满足当前及未来城市发展需要,那么,它对于城市化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若基础设施开发落后,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或盲目开发基础设施,不切实际地扩张,造成大量资源浪费,那么都会对城市化的推进形成严重制约。(www.daowen.com)
(二)产业发展的约束
产业是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核心支撑。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受制于当地的产业发展,没有产业,便没有人口由农村转为城市的条件。产业集群的发展,在为城市化带来资金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集聚的同时,促进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然而,产业发展是多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人为能够单方面决定的。
纵观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很多城市和新区都是围绕产业发展起来的。例如有欧洲的“硅谷”之称的瑞典的KISTA科学园,以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和斯德哥尔摩大学为依托集聚了爱立信、IBM、Oracle、Intel、Sun等700多家企业,涉及电信、微电子、软件等行业。随着园区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众多中小创新型公司进驻。园区基于对企业员工和创业者的需求的理解,精心规划了集公园、娱乐、购物、居家、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公共环境。企业在创造经济收益的同时不断翻新城市面貌,为人们带来更好的基础设施、生活环境、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可见,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会对该地区城市化水平形成重要约束,良好的产业发展是城市化水平提升的内在动力。
综上所述,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有着天然联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城市化与城市发展互为战略关系,前者对后者构成战略指引,后者对前者则形成战略约束。在现实中,城市发展往往与城市化混为一谈或者完全脱钩,以城市化冲动去进行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去替代城市化过程,都是错误的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