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官的执行,首先就是不折不扣的传达,然后才是不折不扣的执行。
传达上级的命令有三个要求,即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所谓及时性,就是在公司规定的时间或者是命令发出后的第一时间,向下属传达上级的命令,不得拖延。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家企业上午9点召开了中层经理参加的会议,总经理布置了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计划,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员工隔离、通行码办理、入厂接送、安全检查程序、工作时间安排,以及自我安全防护等七项具体要求,并要求各部门经理现在回去立即传达。中午11点,根据总经理的指令,行政办公室到车间对安全防控要求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发现有三个员工在外边抽烟聊天,口罩拉到下巴上,而且相隔距离不到一米。办公室主任上前询问:“你们不知道公司安全防护的具体要求吗?不能摘口罩,不能聚集聊天,相隔必须一米以上,每个人在厂区都要坚决遵守。”三个员工说:“没听说这些要求呀!”办公室主任找到车间主任,说:“你把上午开会的要求传达给一线员工了吗?”车间主任说:“我还没来得及传达,刚才生产线上出了点情况,我在抓紧处理,结果一忙把这传达要求的事忘了,吃完中午饭,我就开会传达。”办公室主任说:“在会上,总经理要求会后立即传达,安全防控是公司目前最重要的任务,万一员工出了问题,我们怎么跟家人交代,生产也会受到重大影响,这方面出了问题就是大问题。”
从这个案例当中,我们就能看出车间主任在执行上出现了问题,应当第一时间向所有员工传达公司的要求,真正做到让所有员工都了解知悉、提高认识。如果执行到位的话,还应该在公司安全防控文件上,让每个员工都签字承诺,但是他没有及时去落实。这是一种特别不好的思维和工作习惯,分不清哪件事是重要工作,分不清执行的前后顺序,经常会被突发的事件分散精力,牵着鼻子走,而忽略了应当去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所谓准确性,就是能够精准传达命令的真实意图,而不做任何内容方面的曲解和增减。如果自己没有搞清楚指令的真实意图,千万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更不能不懂装懂、似是而非、自以为是,应当及时向指令发出人再次询问或确认,直到彻底搞清楚、搞懂了为止。
讲一个小故事。张老板是做进口机电产品贸易的二级分销商,临近过年了,他让行政办彭主任去给总经销商李老板送一箱茅台酒。彭主任来到李老板办公室,李老板出去办事了,他把酒交给了秘书,秘书说:“李老板的太太在公司,要不你直接交给她,好吗?”彭主任一想,交给老板太太也好,于是当面交给了李老板太太,然后就告辞回去了,并告诉张老板酒已经送到了,因为李老板不在,我当面交给他太太了。张老板一听就发火了,他说:“我让你交给李老板,你怎么给他太太?来不及多说了,我马上打电话告诉李老板。”李老板没接电话,一会儿他回电话说:“我太太把那箱酒打开了,公司来了客人,她拿酒招待客人了。”张老板一听无奈了,马上就说再送一箱过去,他又把彭主任叫来,让他再送一箱,必须亲自交给李老板。彭主任不解地问:“不是刚送过了吗?”张老板哭笑不得地说:“这箱酒是李老板要送给客人的,不是自己用的。”彭主任也很无奈地说:“我哪知道呀?”张老板说:“我没有说清楚吗?我让你送给李老板,你却给了他太太了,你改变我的指令之前,不应当先给我打一个电话吗?”彭主任羞愧地说:“我以为他们是一家人,给谁都一样呢!”
“我以为”是一些执行者的思维习惯,他们在指令中附加了一些自己的认识,从而背离了指令者的本意。如果在执行中出现意外情况,应当先请示指令者,搞清楚之后再继续执行。(www.daowen.com)
所谓完整性,就是传达指示时要保持信息完整、全面,避免出现信息遗漏等问题,导致接收方理解错误、执行出错,或者因为多次补充信息而增加执行成本。
举一个例子,老板给物流部经理打电话说:“你告诉司机,明天给客户送货时,把五件不合格品运回来,再免费送给客户10个包装箱。另外,客户那边有一个样品,带回来之后交给技术部经理。”第二天,司机到了客户那边给物流部经理打电话,说客户不给包装箱的钱,是咱们老板答应白送的,物流部经理这才想起来,赶紧告诉司机就是免费的。又过了几天,老板问技术部经理:“样品的工艺设计做好了吗?”技术部经理说:“哪个样品?我没有收到样品啊。”老板一路追问,才发现物流部经理忘记告诉司机把样品交给谁了。司机把样品交给了生产部经理,然后就直接放到车间了。
这是典型的由于信息传达不完整而造成的执行成本增加的案例,在我们繁忙紧张的工作中,老板的指示总是信息量大而且速度很快,有时还会一件事分成几次说完,中层经理如果没有很好的记忆力,没有有效的整理信息、传达信息的方法,就会造成信息遗漏。
确保完整传达信息的方法主要有四个:第一,如果是通过电话收到指示,就要立即归纳梳理,然后重复一遍,请上级确认是否缺少信息,再安排下属执行;第二,如果是通过微信语音接收指示,最好转成文字,将内容整理清楚,再发给下属,让下属清晰掌握命令内容;第三,如果是专项工作,就要请示老板建立一个临时工作信息群,将老板的指示发送到群中,中层经理只要按照老板的指示,做好分工和监督就可以了;第四,如果是常规性信息传递,应当设计好办事流程和表格,或者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上增加标准化数据录入栏,用机制防止信息遗漏。
某家玩具公司的老板告诉设计总监:“明天有德国客户到公司考察,请你转告研发一部经理做好新产品的讲解准备,重点要讲解新产品在安全性、娱乐性、智力开发方面的功能升级,以及这次研发的最新亮点——多功能性和可替换性。这件事非常重要,新产品是我们公司的心血之作,这家客户是我们目前接触到的欧洲最大的代理商,一旦达成了合作,我们公司将进入一片新天地。”结果在汇报的时候,研发一部经理始终说不到点上,几次被客户提醒“请讲重点”,老板最关心的亮点也只讲了一个,最后只能自己亲自进行补充。在中午的招待宴会上,老板明显感觉到客户对产品价值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对公司的工作效率也略有微词。按照常理,马上就能表态的事情,客户却说回去再商量商量。虽然历经百转千回,最后合作成功了,但是这件事给老板留下了“心理阴影”,每当下属出错时,就会拿出来唠叨一番,责怪中层经理的执行力有问题。
这是一个专项工作,老板考虑的比较全面,但是由于信息量太大,研发总监的记忆不会非常全面完整,再加上传达时又隔了一层,信息难免出现遗漏,这种问题最好是用机制来解决。首先,要有一个新产品介绍会的流程,明确参加人的分工职责、协作程序和方法要求,主要内容包括主讲人提前试讲、展厅样品实物陈列、客商接待、现场使用体验、生产现场和研发现场参观等。其次,要有一个新产品介绍的幻灯片标准模板,只要有新产品推介,就可以用这个模板填充内容,再补充一些个性化亮点,就可以直接使用了。当然,为了避免现场失误,最好制作一个专题视频代替现场人工讲解。对于常规性工作,如果我们建立了这一整套模式,大家都执行标准流程,就会大大减少犯错的概率,用“机制的规范”代替“人的聪明”,这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老板在下达口头指示的时候,通常会“一股脑”地把话全说出来,没有进行结构化、条理化加工,其中还可能掺杂着一些“非任务信息”,比如强调任务的重要性,交流自己的看法,以及反复叮嘱等。这就要求中层经理必须要及时进行整理,逐条逐项列清楚,最好是经过老板确认之后再向下级传达。这么做看似有些慢,但是确保不出错才是真正的快。随着公司管理逐渐正规化,中层经理要学会用流程、工具和方法来传达上级指示和安排下属工作,信息传达的完整性才能拥有体系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