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销售一定明白,要想获得一笔订单,除了要“照顾”好外部客户,更要用好内部资源,因为复杂型销售项目是一场“多对多”的“战役”。不仅客户方是多部门多人参与,我方也常常涉及多部门的配合,如果内部沟通配合不畅,肯定会影响客户方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就算签约了,也可能服务不好,最后导致“一锤子买卖”。
如何用好内部资源,将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为什么要用资源;
2.了解并擅用资源;
3.不要过度用资源。
有人说,因为资源比我更专业。他们往往在谈到方案阶段就会带“专家”一起拜访客户,他们认为专业知识能打动客户,可是这些“专家”往往沉浸在自我专业的讲述中,说起技术或政策头头是道,他们是否把关注客户需求放在比专业更重视的位置?客户认可能满足他的需求,实现他期望的“专业”,还是仅仅被对方口中听不懂的术语所打动呢?
有人说,资源是我的上司或其他部门的领导。因为这些领导拥有更高的头衔,表示自己公司对客户的重视,同时又可以充门面,人多力量大,但是客户会仅仅因为你重视他们就和你签单吗?你和领导之间除了头衔不同,还差了什么呢?
也有人说,我实在不知道做什么才能推动项目了。也许有些资源确实经验丰富,能搞定客户,但是你这个天天和客户泡一起的销售都不知道下一步做什么,资源再多恐怕都不够用。更有人诡异一笑,反正项目的希望不大,找个替死鬼,把责任都丢他身上,这样跟“老大”也好交差。结果是这个“资源”恐怕也是最后一次支持你,并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报复,把这事宣扬给更多的资源,最后吃亏的恐怕还是你。
那我们为什么要使用资源呢?
每次使用资源,我们必须要达成目标。你必须思考,这次面对的是客户的什么角色,客户的认知和期望是什么,这次拜访将达成什么目标,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客户给到我们什么样的行动承诺。销售是每个项目的负责人,我们要懂得利用资源为我们达成单一销售目标而服务,我们为过程和结果负责。我们的内部资源也是我们的客户,他们是帮我们达成单一销售目标的内部Coach,他们也希望我们能成功。出发见客户前,我们是否有必要共同制定好策略,甚至做一些演练再出发呢?
其实我们身边的资源分为两类,不仅仅是公司内部的人,还包括外部资源,比如你的标杆客户,合作伙伴,客户内部支持你的人。最重要的资源其实是你自己,你的时间是你最宝贵的资源。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个早已不属于你的客户身上时,你同时也失去了属于你的客户机会。每个复杂型项目都需要谋定而后动,分析项目形势,早早放弃或持续跟进,根据客户角色和态度、影响力、支持度,发现项目中的警示符号,制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我曾经有一张表格,密密麻麻记录着公司每一位客服人员的喜好、特点、适合搞定的客户群,甚至包括他们的生日和家庭情况。每一次共同拜访客户前,总会清晰告知对方客户背景、本次拜访的目标、客户的个人情况、双方如何配合和注意事项等。如果客户功能签下,我总要找机会“感谢”对方,有时仅仅是一份小礼物或吃一顿饭;如果项目失败了,我也把责任尽量揽到自己身上,从不在背后说对方不是,当然我会在自己的表格中完善对方的特点,下次我需要和对方在沟通中注意的问题,以及对方适合的客户类型等信息。没有不好的资源,只有不适合的资源。比如,一个G态度的客户,他期望能越来越好,希望听到有价值的建议,这时候申请行业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资源可能更合适。如果对方是T态度,对方当下最关注的可能是解决问题,资源需要有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更适合找实干型的专家。如果对方是EK态度的客户,他没有更高期望,这时找会引导的资源配合你更适合,因为这种资源可能引导对方建立更高期望,或意识到自己的现状没自己想象得好。如果对方是OC态度的客户,找会讲故事的资源,有效提问和引导更能让客户正视现实,还要善于倾听,这时可千万别找讲授型专家,很可能会搞得不欢而散。
资源都有成本,更重要的是,资源需要发挥作用,所以一定要出现在合适的时间,面对合适的人。
几个月前,某培训机构的资深销售打电话请我陪同拜访一家郊区的客户,我算了一下时间,来回路上要占用一天时间,为了让拜访更有效,我详细询问了这个客户之前沟通的情况,特别是这个客户到了什么销售阶段。销售回复说,这次是见CEO和各部门的销售总监,当然HRD也在现场,培训项目已经确定,前期也已经和HRD沟通过,听意思HRD应该是他的“线人”。目前就只剩两家机构在竞争,项目是肯定要做的,据他判断该项目已经到了销售后期。我知道,在这个项目中我最多只有出现一次的时间,所以什么时机出现,和谁见面就变得很重要,资源希望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可是,当会议真正开始时,我才知道我出现得过早了。原来,这位CEO之前和HRD并未就此次培训做太多沟通,这次叫来的一帮人还未真正明确培训的内容。是的,客户连需求还没明确,这充其量只能算是销售初期。这名销售把我这个“重量级”资源用在了帮助客户“诊断”的需求上了。
一次性把资源用完了,之后又如何和对方作交换,换取对方的资源呢?资源使用是有代价的,这名销售下次再让我支援,我会不会更谨慎了呢?
在做团队管理时,经常有销售跟我说:“领导,能否陪我见某某客户?”我询问具体情况时,对方说:“某某公司总监昨天已经见过客户高层了,‘线人’跟我说的。”或者销售在提报方案时,在被问到为什么这样设计,经常回答的原因是竞争对手也提供了此项服务。请问,我们是否应该关注竞争对手做了什么?不要因为竞争对手做了什么你也去做,而是应该关注竞争对手的行动给客户带来了什么影响,如果做了还起了反作用,那你就更不能去做了。有时,过度关注对手还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
当你和竞争对手比较时,无论你是否说“我们更好”还是“不比他们差”,客户方都会认为你反复提及的对手一定让你很重视,那我为何不也联系试试呢?
你要展现的是“我能做什么”,而不是“我不能做什么”,当你和对手比较的时候,客户很容易能区分他能做到而你做不到的东西。但如果你完全和对方不一样,可比性也就没了。特别是我们在方案设计时,如能有一个有前瞻性的、有创意的方案,那就可以把竞争对手完全抛在脑后,也完全不用担心最后被客户压价,因为你们没有可比性,完全不同。(www.daowen.com)
客户有时会被竞争对手错误引导到比较你们双方的差异上,如果你接招了就扩大了这种错误的影响力。其实,最重要的是你的解决方案是否能解决客户的问题,而不应该是你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哪怕竞争对手的地位根深蒂固,他也可能有忽视的人。你需要尝试寻找项目中其他的决策影响者。还记得我们曾说过:只要他参与项目,就会在项目的某个时候发挥他应有的作用吗?不要忽视小看任何一个人。
防止报低价。多年前,我的一个朋友和竞争对手抢一个单子,由于对方介入更早,提供的服务更多等原因,客户倾向于选择对手。在决定前,客户让我朋友最后一次报价,并称最终在两家供应商中选择一家。在和总监商量后,我朋友决定将成本价报给客户,他们当时想,最后这个单子即使被对手抢走,也不能让对方挣钱。最终,竞争对手在被迫降价的情况下拿下了订单,这笔订单确实没让对手挣多少钱。
几年后,这家公司的项目决策者离职,很巧的是新来的负责人正好是我朋友的老客户,而那时竞争对手服务情况也不是很好。半年后,在朋友的努力下,终于说服新来的负责人重新启动供应商竞标。由于项目走的是竞标流程,所以有很多部门参与,标准把关部门拿到了几年前我朋友的报价,并要求此次价格不得高于过去的报价,因为他们服务的人数已经是当初的1.5倍。报低价最终害的不仅是销售方,低价背后还意味着销售方可能无法安排最好的服务力量服务该客户。是谁造成这样的局面的呢?
有时也要懂得拒绝参与竞争。招标一般需要几家公司参与,我们经常帮客户出主意,也经常被客户“邀请”。如果不清楚情况就忙着去应标,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一次次被伤害,一次次做备胎,浪费了时间是小事,恐怕你的资料也会“不经意”流失到竞争对手手里,最后变成下次打败你的利器。那我们该怎么做?做什么呢?下面提供给你一封回复函的样本。
尊敬的××公司:
非常感谢贵公司的信任,贵司的标书已收到。
收到标书后,我司也组织了专家共同研读了标书,我们对贵司在关键需求的清晰描述和对战略上表现出前瞻性,深感敬佩!
结合过往类似企业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求和关键流程上的疑问,如果在没有全面清晰了解贵司需求的情况下,就贸然为贵司提出解决方案并参与投标,是对贵司的不负责任,这也与我们以客户为导向、为客户定制方案的宗旨是相违背的。
我们非常希望有机会参与该项目竞标,并结合我们在行业内的经验为贵司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也是一次我们向贵司学习的机会,故希望能够安排一次见面访谈的机会,以便能够为贵司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价值的解决方案,时间可以定在下周二或周三,大概时长一小时左右,您看可以吗?
如果贵司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安排,我们也能理解。考虑到前述原因,恕我们无法参与此次竞标,期待后续其他合作机会。
顺祝
商祺!
××公司(公章)
×年×月×日
小结
本招教会你,在制定策略时,切记未知、变化、消极和反对、热烈支持这四个方面都需要标上警示符号,引起关注,不断验证,制定改变的策略,积极的行动计划,巩固支持者,削弱反对者,拉拢中间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