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学界主流观点认为,讨论四川农业生产区一般从四川盆地的农耕区和川西高原的游牧区两大宏观区域予以考察,而四川盆地根据农作物种植的分布又可划分为盆地西部成都平原、盆地中部与周边丘陵山区和盆地东南平行岭间河谷区三个基本生产区。[59]唐代四川农业发展,呈现出从成都平原走向盆地中部与周边丘陵山区和盆地东南平行岭间河谷区的发展态势。
成都平原为内河冲积平原,其具体所指,历代文献并没有确切记载。大致范围,清嘉庆《四川通志》卷62食货一田赋上记为:“古所称蜀地肥饶及沃野千里,号为陆海之说,大抵指成都近地言之。”[60]作为四川农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成都平原农作物种植主要以水稻、冬小麦、芋薯类粮食作物和蔬菜、油料作物、桑麻种植为中心(这一问题本章第三节详作论述)。
《辞海》对丘陵和山地的定义分别为:“高低起伏、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海拔高度大致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山地是指在陆地表面高度较大,同时坡度较陡,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大于200以上,呈隆起性的地形地貌”。从地理学角度讲,丘陵、山地是指与平原、盆地和高原等地貌相对应的地理区域。按此划分依据,四川地区丘陵集中分布在盆地的中部、东部与盆地缘边地区,包括上述盆地中部与周边丘陵山区和盆地东南平行岭间河谷区两大农产区。(www.daowen.com)
唐代在此两大农产区内,通过修建陂塘、蓄水灌溉的水利工程改善了农田用水条件,域内农作物种类较之秦汉、魏晋时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原来只见于成都平原地带的农作物如水稻、小麦、豆类、姜、瓜、茄、葱、莲藕和芋头等在该区域亦有种植。而盆地南部乐山及宜宾一带除了少数平坝地区种植水稻外,绝大部分处于刀耕火种生产阶段,主要种植小麦、豆类等旱地粮食作物和甘蔗、荔枝、茶等经济作物(本章第三节详细论证)。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唐代四川农业从成都平原走向盆地中部与周边丘陵山区和盆地东南平行岭间河谷区的发展态势的史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