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蜀时期:四川农产区的形成初探

古蜀时期:四川农产区的形成初探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存传世文献关于古蜀时期四川农业发展状况的直接记载仅有两条:成书不晚于西周中期、出自蜀人之手的《山海经·海内经》[49]载: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51]这两条史料综合反映了古蜀时期四川农业生产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农耕技术的传承以及农作物的种植等农业发展的基本信息。至此,四川农产区初步形成,并发展成为长江上游核心农业区。

古蜀时期:四川农产区的形成初探

现存传世文献关于古蜀时期四川农业发展状况的直接记载仅有两条:成书不晚于西周中期、出自蜀人之手的《山海经·海内经》[49]载: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50]

晋人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云:

鱼凫王田于湔山……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廓,江、潜、绵、洛为池泽,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迄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51]

这两条史料综合反映了古蜀时期四川农业生产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农耕技术的传承以及农作物的种植等农业发展的基本信息。另外,《太平御览》卷888引扬雄的《蜀王本纪》[52]记载了开明氏治水史迹:(www.daowen.com)

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见。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令决玉山,民得安处。[53]

上述三段史料合观,结合考古发现,基本可以认定古蜀时期四川农业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其一,蚕丛、柏灌、鱼凫三代蜀王时期,四川农业属于古蜀人(族)由岷江峡谷进入成都平原发展定居的初始农业阶段;其二,“杜宇教民务农”,将朱提(今云南昭通)先进的水稻栽培及种植技术引入四川[54],并根据四川的地理特点,实施了古蜀历史上最早的农牧区生产区划[55],四川农业进入稻作农业阶段;其三,杜宇王朝后期,成都平原屡有水灾,但杜宇统治集团却“不能治”,来自荆楚一带善于治水的开明氏,“凿巫山,开三峡,决江、沲,通绵、洛,合汉、沔”[56],为四川农业提供了最基本的防洪灌溉保障,顺应了当时四川农业发展的需求,取代杜宇氏,建立了开明王朝。至此,四川农产区初步形成,并发展成为长江上游核心农业区。

需要指出的是,四川地区自从有文献记载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区域。徐中舒先生在论及这一问题时着重指出,四川的农业,首先是它自身发展的结果,其次才是吸收外来农业生产技术、农作物种类等基本农业生产要素与本土已有的农业生产水平相互融合的结果[57],这一特征在秦并巴蜀、秦人入蜀之后表现得尤为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