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四川水利资源概况及其在唐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四川水利资源概况及其在唐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川地区境内多大江大河,地表水资源相当丰富,但地域分布不均衡,包括江河、湖泊、塘库、冰川等各种水体。大渡河的支流有青衣江等,这些江河纵横交错,据《四川省水利志》提供的材料来看,历史时期四川地区境内主干河流的流向及其构成的流域面积基本变化不大[43]。按此推论,新中国成立后关于四川省水利资源的统计数据,可以作为分析唐代四川农业发展的基本依据。

四川水利资源概况及其在唐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四川地区境内多大江大河,地表水资源相当丰富,但地域分布不均衡,包括江河、湖泊、塘库、冰川等各种水体。江河是地表水的主体,据不完全统计,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达1400多条(见表1—3)。除上游位于高山高原的金沙江大渡河等河流依靠有融雪水供给外,其余都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间有地下水补给。长江横贯全省,干流在宜宾市以上的上游段称金沙江;宜宾市以下至三峡段,又称川江,其左岸有大支流自西向东有岷江、沱江、嘉陵江,右岸大支流有乌江。岷江的较大支流有大渡河,嘉陵江较大支流有涪江、渠江。大渡河的支流有青衣江等,这些江河纵横交错,据《四川省水利志》提供的材料来看,历史时期四川地区境内主干河流的流向及其构成的流域面积基本变化不大[43]。按此推论,新中国成立后关于四川省水利资源的统计数据,可以作为分析唐代四川农业发展的基本依据。这些主要河流的流量及其构成的流域面积为唐代四川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表1—3 唐代四川辖区内主要江河(www.daowen.com)

四川地区地表渗漏大,河网较密,因而地下水量丰富。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的地区分布很不均衡。成都平原、盆地边缘、川西南山地的地下水资源最为丰富;盆地底部与川西高原相对贫乏;盆地内部则西多于东。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亦不均衡。在时间分配上,70%的水量集中在6—9月,且多伴随着暴雨、洪涝灾害天气出现;3—5月仅占15%~25%;其他月份较少。因而极易出现局部性的洪涝或大面积的干旱灾害。显然,这种情况对农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河川径流量在年际间分布也不均衡。沱江、涪江、嘉陵江年际之间的径流深差距可达4~8倍。在地域分配上,主要表现为地表径流量分布不均。全省河流和径流深年平均为523.4毫米,其中最低位金沙江上游,年均仅100毫米;最高为盆地西缘鹿头山青衣江暴雨区,年均径流深1000毫米以上,最深可达2000毫米。根据上述竺可桢先生的考据,唐代四川气温同比今天高1℃左右[44],那么,其域内水利资源至少维持现有状况应无异议,这就为考察唐代四川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