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产业比重、经济发展平衡性、农业用地利用率等资源进行协调,形成农业用地的集约化利用模式。勐海县要提高农业用地的利用方式的水平,主要通过三个层面来探究:第一,勐海县要结合目前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政府的政策和机制,目前在国家以及各省都开始鼓励农村的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利用机制。在保持现有耕地的前提下,鼓励发展农业的绿色生产,提升绿色农业的用地规模,减少传统生产的用地面积,优化农业的生产,提高勐海县的农业用地有效的利用水平。第二,合理规划勐海县目前的农业用地的用地面积,保持原有的农业用地的面积,禁止建筑用地占用耕地资源,保证农业用地的连片性,发挥农业用地的最大价值和可持续利用。第三,勐海县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发展农村的三产融合,加强农田的保护,发展新型农业,比如生态农业、乡村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等,在有效地利用农业用地的同时,又涵养了土地资源,还能保障农户的收入。勐海县应该全面调查目前该地区的农业用地利用程度和利用方式,做好农业生产用地比例的划分,在不影响农户居住条件下拥有充足的农业生产用地,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建立可以保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利用方式。农业用地的集约利用与生态化并不矛盾,在提升农业用地利用质量、减少农业用地浪费的同时,保持生态与农业用地间有机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1.优化农业用地垦殖方式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或“集约持续农业”涉及保护和改善资源、环境条件,以及强化和高效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佳组合,以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哪一种农业用地类型,其垦殖方式都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发展机制。勐海县农业用地可以采用机械规模化经营的仅有很小一部分,这是由于该地区主要以山区和半山区为主,且该地区的农业用地质量存在差异比较大,这就造成了勐海县的农业用地经济价值比较小。为了提高勐海县的农业用地利用价值,当地政府、农户和相关企业应该相互配合,完善当地的水利基础设施,保证农作物的全面灌溉,保证生长所需的水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小对农田的破坏程度。同时做好排水系统的修建,防止发生旱涝灾害给农户带来的损失。发展农垦的集约化,可以有效地减少勐海县对于农业用地的浪费,将因地制宜的合理开发与农垦集约化相结合,形成新的适合勐海县的农业用地生态化经营生产方式。勐海县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没有对农业用地进行合理的利用和规划,对土地的开发不全面,没有将农业用地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与勐海县的生产特征不符合,造成了农业耕地、园地等的浪费,破坏了农业用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所以,勐海县要提高农业的集约化水平,对耕地、园地、林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优化农业用地垦殖方式,同时将农业用地可持续发展作为重点。
2.提高农业用地流转水平
勐海县农业用地较为分散,无论是耕地还是园地,均不能形成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影响了生产的效率,浪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所以,适当地提高当地的农业用地流转效率和力度,有利于农业的规模生产。提高流转效率,减少农户在流转过程中的时间成本;提高流转力度,有利于农业用地的连片水平,进行规模化生产。同时也减少了农户因依照石化农业用地耕种模式,破坏农业用地与生态间的平衡,使农业用地不再可持续、长效利用负面问题。勐海县目前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了农业用地流转水平,这就极大地方便了规模农业生产,合作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制定签署合同,对农业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在提高农业生产价值的同时增加对农业用地的生态化管理,以生态农业取缔石化农业,增强农业用地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以达到农业用地的可持续发展。勐海县的相关部门要起到监督的作用,对于流转的农业用地利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对流转的主体和之后的收益也要进行相应的管理,提高对流转土地的利用率,提升生态保护意识,在实现农业用地可持续利用的同时保障流转的土地发挥了最大的作用,获得最大的效益。
勐海县农业用地生态开发中存在农业用地利用不合理、农业用地利用技术薄弱、农业用地政策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农业土地利用规划不平衡、农业土地利用的技术财政投入不足、缺乏有系统的政策和辅助制度以及农业土地利用的技术投入成本高。在这些方面,应特别注意协调宏观农业耕作模式,优化农业用地的耕作结构,加强农业用地的连通性,从勐海县农业用地结构的合理化开始进行改革。勐海县的有效土地使用还必须通过控制化肥的使用、灌溉、发展耕作技术和建立农业用地投标机制,以农业技术为充分推动力。当然,相关的农业政策也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增加了对勐海县农业用地使用的外部限制,不断收紧耕地利用监管口径。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先进耕作技术,增加农业用地的使用效率,并建立积极的政策管理机制。最后,为提高勐海县农业用地的环境友好度而进行的技术革新,对于推动农业工具的技术现代化、优化土地要求和水土保持机制以及利用这些机制也至关重要。还要优化耕地种植结构,控制农药化肥施用以及优化土地垦殖。最终目标是提高勐海县农业用地的生态利用水平,深挖土地的生产力,以此作为提高勐海县农民收入和促进经济长期发展的对策。
农业用地生态化利用涉及各个学科的综合综合运用,本文仅通过耕地、林地、园地描述勐海县农业用地生态化利用问题,可能不足以代表全部问题,在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可能还有所欠缺,在以后的研究中,笔者将进一步收集农业用地生态化利用的相关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注释】
[1]Verburg PH,de Nijs T C M,Ritsema Van Eck J,et al.A method to analyse neighbourhood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patterns[J].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2003,28(6):667—690.
[2]Lewis GM,Brabec E.Regional land pattern assessment:developmentof a resource efficiency measurementmethod[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5,72(4):281—296.
[3]Aguilera F,Valenzuela LM,Botequilha-Leitao A.Landscapemetrics in the analysis of urban land use patterns:A case study in a Spanishmetropolitan area[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1,99(3—4):226—238.
[4]Makowski D,Hendrix EMT,van Ittersum M K,Rossing W A H.A framework to study nearly optimum solutions of linear programmingmodels developed for agricultural land use exploration.Ecological Modelling,2000,131:65—77.
[5]FAO,IDAD,UNEP.Secondary guidelines for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arm animal genetic resourcesmanagement plans.Animal recording formedium input production environment IDAD:Initiative for Domestic Animal Diversity[J].1998.
[6]T.S.Bahrin.The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and resources in Malaysia[J].Geo Journal,1981,5(6).
[7]Bai Zhang.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land resources system in the farmland shelter forest region in the Northeast Plain[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1994,4(4).
[8]胡业翠,赵庚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3(2).
[9]李文科.加强农业用地管理 提高农业用地利用水平[J].中国高新区,2018(09):232.(www.daowen.com)
[10]李国志.浅析农业用地管理现状和提高农业用地利用水平的思路[J].科技经济导刊,2017(11):186—187.
[11]谷辈.喀什市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用地利用模式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
[12]丁爱珍.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用地利用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13]郭欢欢.新农村村级农业用地利用规划研究[D].西南大学,2009.
[14]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5]王万茂.农业用地利用规划学[M].第七版.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
[16]王海涛,娄成武.公共管理视阈下的农业用地利用效率与政府行为取向[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2):105—109.
[17]许泉立,杨昆,易俊华.基于GIS的云南省勐海县耕地地力评价与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2):2788—2793.
[18]邓清,欧朝蓉,邓志华,郑买富,孙仕仙,李春阳,马英杰.勐海县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39(05):118—126.
[19]数据来源:勐海生态县建设规划(2009—2020)。
[21]数据来源:勐海县农业经济经营管理站数据。
[22]数据来源:西双版纳州统计年鉴。
[23]数据来源:勐海县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且本书提到的林地面积仅包含实际经营面积,不包含生态林、防护林等。
[24]数据来源:西双版纳州统计年鉴。
[25]数据来源:勐海县人民政府网(https://www.ynmh.gov.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