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湖北湖南地质构造与多样地貌

湖北湖南地质构造与多样地貌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地质构造上,湖北省位于秦岭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的接触带上。湖南省北部属扬子准地台江汉断坳,南部则属华南褶皱系赣湘桂粤褶皱带,志留纪末的晚加里东运动使之转化为地台,并与扬子准地台合并,然后沉积了与扬子准地台大致类似的泥盆系到中三叠统地台盖层。由于在地质构造上的这些特点,形成了三省平原、山地、丘陵和岗地兼备的多样地貌。其中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 55.55%,丘陵和岗地占24.5%,平原湖区占20%。

湖北湖南地质构造与多样地貌

从地理位置上看,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临江西、湖南两省,西靠四川省,西北与陕西省为邻。介于北纬29°05′-33°20′、东经108°21′-116°07′,东西宽约750 公里,南北长约490 公里,面积18.74 万平方公里。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邻湖北省,东毗江西省,南连广东、广西两省,西接贵州、四川两省。介于北纬24 ° 39′-30°08′、东经108°47′-114°15′,东西宽约660多公里,南北长770公里,面积21.18 万平方公里。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临浙江、福建两省,南接广东省,西毗湖南省,北连湖北、安徽等省。介于北纬24°29′-30°05′、东经113°35′-118°29′,面积约16.66万平方公里。

地质构造上,湖北省位于秦岭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的接触带上。湖南省北部属扬子准地台江汉断坳,南部则属华南褶皱系赣湘桂粤褶皱带,志留纪末的晚加里东运动使之转化为地台,并与扬子准地台合并,然后沉积了与扬子准地台大致类似的泥盆系到中三叠统地台盖层。江西省以锦江—信江一线为界,北部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南部属华南褶皱系,志留纪末晚加里东运动使二者合并在一起,后又经受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多次改造,形成了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构造带。(www.daowen.com)

由于在地质构造上的这些特点,形成了三省平原、山地、丘陵和岗地兼备的多样地貌。湖北省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全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其中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 55.55%,丘陵和岗地占24.5%,平原湖区占20%。全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湖南省西、南、东三面山地环绕,北部地势低平,中部为丘陵盆地,地势向北倾斜而又西高于东。其中山地约占总面积的51.2%,丘陵占15.4%,岗地占13.9%,平原占13.1%,河湖水面占6.4%。西部主要为武陵和雪峰两大山脉,使湘西与东部差异明显,且有碍东西向交通发展。湘南以山地为主,间有部分丘陵、岗地,山地主要有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和大庾等五岭的大部或部分及阳明山、塔山等,为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气候上为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其低谷垭口间为南北交通要道。湘东山地有幕阜、连云、大围、罗霄等山,是湘赣两水系分水岭,其隘道为湘赣通道。有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其平原地势平坦,水面广阔,土壤肥沃,是全省重要的农业区。江西省在地貌上属江南丘陵的主要组成部分,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部为丘陵和河湖平原,北部则为鄱阳湖湖积、冲积平原,整个地势向北倾斜。鄱阳湖平原与江汉、洞庭湖两大平原同为长江中下游的陷落低地,由长江和省内五大河流泥沙沉积而成,水网稠密,土壤肥沃。赣中南以丘陵为主,山地大多分布于省境边缘,主要有:东北部的怀玉山,东部沿赣闽省界延伸的武夷山脉,南部的大庾岭、九连山,西北与西部的幕阜山脉、九岭山、罗霄山脉等,成为江西与邻省的届山和分水岭。山脉走向以东北—西南为主体,控制着省内主要水系和盆地的发育。山岭间的河谷和隘口多为交通孔道。以三省为整体来考察,地势上大致为中间低、四周高的盆地形状,东、南、西、北四周为山地环绕,中间为江汉、洞庭湖、鄱阳湖平原,其中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交界处有幕阜山、罗霄山脉等将平原分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