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旧城改造与新城镇建设:迈向未来的城市发展

旧城改造与新城镇建设:迈向未来的城市发展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旧城改造的难度主要是平衡利益相关者,即拆迁补偿。(一)旧城改造模式与问题据研究人员总结,我国旧城改造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其一,深度不够。很多旧城改造是以单独的项目形式进行,缺乏对整体利用的通盘考虑,投资结构与城市综合效益不相协调;同时,基础设施老化问题也不能彻底解决,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后遗症。特色小镇强调历史延续性,多数小镇通过旧城改造途径保持了可持续发展。

旧城改造与新城镇建设:迈向未来的城市发展

特色小镇与以往的城市扩张完全不同,更强调内涵和集约式发展。因此,特色小镇的主要任务是修复性建设,而不是大拆大建,同时又要求小镇具有历史继承性和地区发展的延续性。其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旧城改造。目前我国旧城改造的难度主要是平衡利益相关者,即拆迁补偿。

(一)旧城改造模式与问题

据研究人员总结,我国旧城改造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其一,深度不够。很多旧城改造是以单独的项目形式进行,缺乏对整体利用的通盘考虑,投资结构与城市综合效益不相协调;同时,基础设施老化问题也不能彻底解决,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后遗症。其二,方式单一。很多项目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大拆大建,导致土地利用率低下。其三,过度开发。部分旧城改造项目是通过增加开发密度和开发强度弥补拆迁费用和获取收益。这种模式容易突破城市规划的控制,忽略城镇主体功能。其四,忽视对旧城改造主体(即原有居民)的关注,甚至以剥夺原住民利益的方式进行,导致强拆等诸多后果。其五,忽视特色。近年来,由于地方缺乏主体文化意识,因此造成了“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尤其是在城市历史文化和景观保护区大兴土木,严重破坏城市的传统风貌和特色。这对特色小镇是致命的。因此,需要总结已有模式的经验教训,探索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旧城改造模式,避免后患无穷。对目前我国的几种常用模式进行总结和分析,对特色小镇建设很有启发。

1.零星插建式的小规模改造

这种改造模式是指小规模地进行建筑单体的改扩建。优点:增加一定的城市容量,暂时缓解土地稀缺状况和改善环境;工作量少,影响波及面小,投资小,见效快。缺点:容易在特定地段产生众多高密度建筑社区,破坏整体环境,增加后期改造难度。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模式,难以实现综合治理

2.大规模整体改造

这种模式的目的一般是解决住房紧缺、清理贫民窟、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旧城商业步行街等古镇改造多采用这一模式。其内在动力是经营城市,以获取商业机会和房地产收益。优点:一是时间短,见效快,能够在短期内根除旧城的诸多问题,并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二是便于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缺点:容易导致利用大拆、大改、大建的手段来治理旧城问题和加快城市建设;毁灭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和城市风貌;造成了巨大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因为是短期行为,所以忽略了文化内涵。为了体现所谓的文化,导致外形“有文化”,而内在无特色的复制景观,如“唐风”“宋风”“明清风”等仿古街大量涌现,而造成千镇一面的“古镇”。

3.整体规划小规模渐进式改造(www.daowen.com)

小规模渐进式旧城改造主要指,与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重建、补建、整治、保护和修缮,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整治与改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特点,主要是通过“持续规划”“滚动开发”“控制性规划”“循序渐进”式的工作方式,整合各方需求而进行的一种动态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包括住宅改造、商业网点改造、道路交通改造、公共服务设施改造、生态环境改造、城市景观改造等多方面内容。

旧城区人口密集,社会经济条件多元化特征突出,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因此要保护旧城的传统特色和生活氛围,就必须保持其多样性元素。规模渐进式改造,通过综合规划和循序渐进式行动,实现了动态的规划和标准化活动的不断积累;通过多样化、灵活机动的处理方法,解决各种问题;在渐进性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旧城的历史人文环境和特色风貌。这正是特色小镇建设过程所需要的。但是,在改造过程中,由于施工时间长,会出现各种临时性设施,也会给当地居民和游客带来不便,需要处理好短期与长期利益关系。

(二)新区建设

新区建设主要是大城市中的主要功能区建设,如广州天河体育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新区、浦东新区、深圳福田的CBD 等,大都规模较大,占用空间过多。之前的新区建设带来城市扩张的后遗症,与特色小镇的最终目标不吻合。特色小镇强调历史延续性,多数小镇通过旧城改造途径保持了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一般不采用新区建设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模式。

但是,如果新区建设选择的区位适宜特色小镇发展,并且规划的主导产业能够作为城市产业的重要补充,并能成为一个有特色的城市功能区,那么新区建设也可以是特色小镇建设的一种方式。一些新型产业型的特色小镇也可以通过新区建设,打造现代旅游、服务等产业融合区,实现生态与产业以及人文的多功能融合,如杭州萧山区新区的综合旅游开发。

城市新区的旅游开发需要以旅游相关产业集群为基础,与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开发、公共配套开发、居住开发,以及区域发展和城镇化多方面要素相结合,形成“旅游核心吸引区+休闲聚集区+综合居住区+配套服务”的非建制的城镇结构,体现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杭州市萧山区采用新区建设模式,综合利用旅游资源,将景观和旅游相关产业发展设计为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提升的过程。如萧山区综合利用与西湖并称为“姊妹湖”的湘湖旅游度假区、以儒释道文化为核心的东方文化园、借助世界休闲博览会建设的杭州世界休闲博览园,以及浙江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浙江花木城等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并充分利用这些优质旅游资源所产生的观赏、游览、商贸和文化价值,开发萧山区的旅游及相关产业;着力提升萧山及杭州市整体旅游业竞争力,从一个特殊的城市功能区角度,提升了萧山区的城市发展水平,加快了向新型城镇化转型的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