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第一产业出发,探析中国特色小镇发展

从第一产业出发,探析中国特色小镇发展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3 年全县生产总值仅为5331 万元,财政总收入33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 元。县域内的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大量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从第一产业出发,探析中国特色小镇发展

(一)江南药镇

1.江南药镇简介

江南药镇的项目地址为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磐安是“中国药材之乡”。磐安将按照“一心两带多点”的规划思路,实施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中药材精深加工、中药材市场商贸流通、旅游保健、商贸服务、休闲养生及配套基础设施七大类项目,目标是把江南药镇打造成药材天地、医疗高地、养生福地和旅游胜地。

江南药镇所在的金华市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美称,是浙江省四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全县面积1196 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高达75.4%,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国家一级,全县98%的河流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环境质量排名居全省首位。

这个1983 年才设县的全省“最年轻”山区县,却因为土地资源有限、交通区位不便、人口与经济总量低等原因,长期被列入“欠发达地区”。1983 年全县生产总值仅为5331 万元,财政总收入33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 元。早在1995 年,磐安县就开展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20 世纪90 年代末,磐安县提出了“生态富县”战略;2000 年,磐安县被列为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4 年,磐安县提出“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三大战略;2010 年,磐安县通过了“国家生态县”验收;2011 年,磐安县提出通过几年努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的新目标;直到2015 年,浙江省明确不再考核26 个欠发达县的GDP 总量,转而着力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方面,磐安县才正式摘掉欠发达地区的“帽子”。

“摘帽快跑”是每一个磐安人的共识,但快步跑向何方却是摆在磐安人面前的难题。作为全县建设基础最好、对外交通最便利的乡镇,新渥镇肩负着全县跨越发展的重任,一度被定位为县城工业建设的主战场,被规划了大量工业工地。

恰值此时,浙江省提出创建特色小镇的工作思路,聚焦七大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根据自身优势找准定位,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一系列创新提法适时点醒了磐安人:坚持“生态立县”30 年的磐安,不能再选择工业发展的老路。在冷静分析新渥镇区域竞争优势之后,“江南药镇”的发展方向呼之欲出。

2.江南药镇的产业基础

磐安是“中国药材之乡”,全县境内有药用植物1219 种,种类数量占全省的68%,同时也是全省最大的中药材主产区。汉代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浙八味”,其中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这五味道地药材就产于磐安。县域内的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大量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新渥镇距磐安县城18 千米,古名“灵山”,种植药材面积超过2 万亩,每年中药材产量有1 万余吨,产值达到4.8 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近35%。全镇80%的人口从事药材产业,拥有药材生产专业村5 个,种植大户450 户,相关行业人数超过1 万人,可谓“户户种药材,村村闻药香”。新渥镇基于种植优势,逐渐发展出中药材产业。1982 年,中药材种植户自发聚集在新渥镇新渥村的露天市场,形成了药材种子市场的雏形;1985 年,磐安县第一个农副产品专业市场——新渥中药材市场在新渥镇大会堂开设;1987 年,根据市场交易需要,由宅口村提供12.5 亩土地,工商部门筹资76 万元,与宅口村合资兴建了第二代新渥中药材市场。全镇800 多人长期从事中药材的购销行业,在安国、成都等著名药市设经销站的有70 多家,平时亦农亦商的购销户达3000 多户。

2007 年,“浙八味”特产市场·磐安中国药材城作为第三代中药材市场开工建设,市场距离县城车程15 分钟,距离诸永高速公路出口车程仅5 分供药农和药商参考。

开发药膳等下游产品。2014 年成立浙江求是药膳科学研究院,集聚了浙江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专家以及国家特二级烹饪师,基于道地药材研究开发药膳菜品。同年,由磐安药膳馆承办浙江省首届药膳烹饪大赛,2015 年在电商平台推出“磐安药膳膳食滋养包”。

3.江南药镇产业融合现状

2017 年底,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3.41 亿元,其中特色产业投资13.32 亿元当年。特色产业投入占比达83%,非国有投资5.34 亿元,占比81.9%;实现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74 亿元,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25.34亿元,其中特色产业总产出23.43 亿元。随着江南药镇的建设,基本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1)市场建设方面

中医院、“浙八味”药材市场功能提升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江南药镇核心区的浙八味市场交易额25 亿元,同比增长15.5%。

(2)中药材加工方面

投资亿元以上的浙江一方制药、大晟药业主体工程完工,将于近期投产;2017 年新引进的天蓝香料、可德丰等药企进展顺利年内均可投产;中药材加工园7 家中药饮片企业全部完成工程验收,俞同春等3 家通过GMP 认证已投产。2017 年底,江南药镇范围内已入驻各类中药制药、配方颗粒、饮片加工企业67 家。

(3)中医药馆(店)建设方面

引进北京本草百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民族医药馆,计划5 年内打造56 家特色民族医药馆,首期3 家医药馆已经开馆营业。中药保健营销企业574家,向“千家药企聚小镇”的目标迈进。

(4)农旅结合方面

随着药镇的建设及以中药为特色的旅游休闲设施的不断完善,乡村旅游人数快速增长,仅2017 年度就达到60.19 万,同比增长20%。

4.江南药镇未来发展方向

根据以上分析的相关经验总结,促进江南药镇周边地区的发展,需要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依托产业发展和基础配套设施来推动。

(1)培育打造龙头企业

通过理解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我们知道对于发展小城镇,市场定位要明确,同时特色小镇要专业化,特色化。通过借助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为产业链的延伸提供新的思路。从多项动态因素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江南镇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基础,而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就相对薄弱。但在引进高端医药企业政策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在当地药用资源消化的主导作用,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的改造,加强高新技术的应用普及。根据当前城市发展的动态特征和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思路,江南药镇确立以发展中医药健康特色产业,康体养生、农旅融合来打造历史经典产业名镇。目前磐安的中草药的种植、发展生态农业以及生态旅游的发展都比较成熟,发展中的不足也比较突出,比如过度依赖农业基础,产业结构非常简单,内部产业比较独立。对此可通过资源和农业基础的整合,发展新思路,发展特色旅游战略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同时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升级优化。在未来的发展中,江南药镇必须要明确定位为“药材天地、医疗高地、养生福地、旅游胜地”,通过中医药健康产业培育、旅游服务、健康养老三大新兴产业将产业、旅游业、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融合为一体,把江南镇建设为中医文化、中药产业、高端旅游、健康养生、城镇区域联合推动发展的特色小镇;创建一个以对中国中医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小镇。

(2)加强完善基建设施

对于特色小镇的环境要求浙江省目前是3A 级标准。旅游特色城镇的目的是建设5A 级景区,为游客创建一个环境优美的旅游环境,提升游客的感官体验。江南药镇现在正在规划建设新的污水处理厂,用地面积45 亩,日处理量2 万m3,可以满足江南药镇及新渥区块的污水日常处理。水是一座城镇的血液,在整治水流域的过程中,可以在沿岸建设景观节点和绿地,增加流域两岸的质量层次,为城市的环境形象添上浓厚的一笔。在建设美丽小镇的同时也要对江南药镇历史古镇进行保护。在施工控制乡镇历史文化保护、景观等细节的调整,城市整体风格的协调,从而提高城市景观特色。要提前规划停车设施和其他旅游基础设施,为城镇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给游客提供舒适干净的住宿,特色的餐饮服务,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旅游服务的承载能力才能大大提高,才能吸引大型的旅行集团进行旅游体验和投资。

(3)突出强调政府作用(www.daowen.com)

江南药镇在建设中主要是以政府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模式。在小镇建设过程中,政府在规划、支持基础设施、保障资源要素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新区工程建设中则着重发挥企业的重要作用。除了支持现有的企业外,政府还对城镇的主要项目进行招商引资。为了避免基于政府的传统模式,政府也因地制宜,在经营主体的选择上做出灵活的决策。江南药镇的建设主体不是一两家龙头企业,而是多家企业参与项目的共同投资。除了企业外,小城镇的农民也参与了特色城镇的建设。多级联动,从上到下,共同促进落实江南药镇的特色小镇建设。江南药镇建设之前,拉动相关中医药的项目落户,积极的投资,从简单的种植、生产、销售功能转变为旅游服务、保健养生及研发为一体的多层面功能。所以,江南药镇的医药产业链的已被扩展,与周边地区向周边地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也推动了周边区域的发展。江南药镇当前的发展模式依旧是政府起领头羊的作用,在政府的带领下,中药材相关企业和当地居民积极地参与到特色小镇的创建发展过程中来,发挥主人公的意识,只有亲自参与小镇的建设活动,人们才会积极地推动小镇的发展。目前,特色小镇的发展体系还不够成熟,只能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特色小镇的建设,但小镇发展的主体必须是企业和当地居民,运行机制必须是由市场调控,政府的角色是充当特色小镇发展过程的领导者,只有这样特色小镇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推动周边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远洋渔业小镇

1.发展背景及相关基础项目背景

2015 年4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设立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该基地位于定海北部干览镇,距离市中心约16 千米,主干道与舟山跨海大桥连接,交通便利。全市共有远洋渔船450余艘,该基地远洋水产品捕捞量占全国的22%,其中鱿鱼占全国的70%,已有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40 余家,产业基础扎实。已形成远洋捕捞——海上运输——水产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水产交易、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的远洋渔业发展体系。定海远洋渔业小镇位于该基地内,将大力发展海洋健康制造业,积极培育远洋渔业的总部服务经济和文化休闲经济功能。

(1)项目区位

定海远洋渔业小镇位于舟山市定海区北部的干览镇境内,毗邻定海西码头渔港,距离定海中心城区16 千米,距舟山市政府所在地——临城新区19千米。

舟山是我国远洋渔业起步最早、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定海西码头渔港具有“百年渔港”的传承历史,自古就是舟山本岛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贸易中心,被称为舟山的北大门,人文底蕴深厚,是舟山和浙江渔业振兴史的缩影。

(2)原有基础

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是我国最大的鱿鱼生产、加工和集散基地。舟山远洋渔船占全国的20%,远洋经济总量占全国的70%,舟山鱿鱼加工市场年加工量达15 万吨以上。

(3)区位优势

舟山群岛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区位条件独特,位于长江入海口,面向太平洋,是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海上门户和通道,海、陆、空交通便捷,背靠长三角经济圈这一特大型国际大都市群。民间资源充足,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庞大,是浙江海洋资源的聚集区和全国海洋渔业发展的重点地区。

(4)产业基础

舟山渔业历史悠久、渔业文化浓郁,孕育了雄厚的渔业产业基础。舟山现有远洋渔业资格企业30 家,远洋从业人员1.2 万余人,远洋渔船450 余艘,占全国远洋渔船总量的1/5。舟山远洋产品回运量接近100%,高于全国40 个百分点,占全国远洋产品回运量的40%左右,为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

作为我国最大的鱿鱼生产、加工和集散基地,舟山鱿鱼生产渔船数、生产量和产值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5%、71.9%和70.6%。舟山鱿鱼批发市场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鱿鱼干制品市场,长期从事干制品加工的商户近百家,年加工量15 万吨以上。

(5)产业链支撑

在舟山远洋渔业的带动下,水产品加工、海上运输、船舶修造、机电设备金融服务、石油化工、渔需物资补给等多项产业联动发展。一个集远洋水产品装卸、仓储、交易、加工、物流等综合服务于一体,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化远洋渔业集聚区已初现雏形。

2.发展前景及愿景展望

(1)发展理念

海远洋渔业小镇立足“远洋渔业”和“渔文化”的地域特色,抓住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的契机,遵循浙江省特色小镇倡导的“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发展理念。重点打造集科研、生产、综合物流于一体的海洋健康食品、新型海洋保健品、远洋生物医药等海洋健康产业。采用“海洋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健康产业与新经济模式的充分嫁接、契合、互融,积极推动创意、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构建并形成多链条、高融合的新型产业生态圈。

(2)发展优势

一是舟山远洋渔业全国领先,具备发展远洋健康食品产业的坚实基础;二是远洋渔业前景广阔,舟山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三是岸线腹地资源极佳,定海西码头区域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初步成形;四是百年渔港历史传承,定海西码头渔港人文底蕴深厚;五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省市政府全力支持远洋渔业基地建设。

(3)发展前景

有利于更高品质地打造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完善浙江省健康产业体系建设,成为浙江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与产业基地;有利于海岛文化传承和高端要素集聚,成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形象展示窗口;有利于优化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城乡空间格局,成为浙江产城融合的典范区。

(4)目标愿景

定海远洋渔业小镇未来将大力发展以海洋健康食品和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制造为主的海洋健康制造业,积极培育远洋渔业的总部服务经济和文化休闲经济功能,围绕“海洋健康制造”主题积极引进战略运营商,不断改善和塑造远洋渔业小镇的软硬件环境,建成“一港、一湾、一基地”的目标愿景。

以3A 级旅游景区建设为载体的远洋渔业小镇,将给舟山的滨海旅游贴上新标签——渔都健康休闲游。干览镇澜港大道沿线两侧和西码头中心渔港沿港核心段,将打造一个“小镇客厅”,即“远洋渔都风情湾区”。它将成为集观光、休闲、娱乐、餐饮、旅游等综合性文化休闲功能为一体的渔人广场健康休闲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