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特色小镇:发展历程与成长阶段

中国特色小镇:发展历程与成长阶段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特色小镇的最终发展目标是产城融合、人文与自然融合等“融合”理念,因此,一般来说,在初始阶段往往是“一村一品”和“一镇一品”,但到高级阶段后,传统产业与旅游融合、生产与消费融合、物质产品与文化创意融合,就会成为多业融合的综合特色小镇。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我们可以将特色小镇的成长划分为四个阶段。按照特色小镇的阶段特征,历史文化旅游型古镇分别处在两个阶段,即萌芽期和成长期。

中国特色小镇:发展历程与成长阶段

很多地方在涉及小镇的产业定位时,习惯于将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与“一村一品”和“一镇一品”对应,主张一个小镇只能有一种产业。但特色小镇的最终发展目标是产城融合、人文与自然融合等“融合”理念,因此,一般来说,在初始阶段往往是“一村一品”和“一镇一品”,但到高级阶段后,传统产业与旅游融合、生产与消费融合、物质产品与文化创意融合,就会成为多业融合的综合特色小镇。因此,为了强调特色,不能总是将产业简单化为“一镇一品”,而应该是分阶段选择主导产业,并且打破产业分类限制,鼓励产业横向延伸和多维度联合。

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我们可以将特色小镇的成长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期,以某一特色资源或特殊机遇形成的单一功能小镇;第二阶段,成长期,在核心功能基础上,沿着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叠加了其他功能;第三阶段,成熟期,以特色小镇的发展理念为目标,融合了多重功能,成为功能完善的发展地区;第四阶段,衰退期,由于核心功能在地区经济中地位的衰减,不能满足这个地段所需要的空间功能,需要升级或重新改造。

(一)自然风景旅游型

自然风景旅游型的特色小镇,在初级阶段的核心资源是本地独特的自然风景。这种独特性一般是基于本地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及植被等环境特点,是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但是这种自然风景要变成旅游资源,还需要旅游的几个重要条件,比如交通、基础设施、住宿和餐饮,以及旅游信息等。靠近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风景点,仅需要对该景点进行建设即可实现有效经营;偏远地区的风景点,往往由于欠缺上述的这些旅游条件而发展迟缓,更难以在短期内形成特色小镇。

从旅游业发展的规律来看,一般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观光层,以走马观看式为主。游客旅游的目的是观看景点,以尽量少的消费达到尽量多的景点数量,旅游的核心价值是“到此一游”而不是欣赏,从而导致节约消费,旅游企业收益低,获利渠道少,只能从门票等直接收费中获益。这类旅游的公共利益差,相关产业薄弱,公共服务滞后,不具备特色小镇的功能。第二个层次是休闲层,游客目的是转换生活场景,放松心情,并仍然按照他们本来的生活水准进行消费。对于旅游地来说,除了旅游企业外,也会带动一些相关的服务业,地区经济收益取决于游客规模。第三个层次是体验层,游客目的是通过深度体验与平日完全不同的生活场景和活动获得满足感,包括体育、文化、艺术、生命、科学等各种领域。创意内容占据主导地位。游客完全可以接受体验式高消费,除了旅游地的基本生活内容外,还可以创造出更多丰富多彩的项目,获取更多的创意经济收益。小镇除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相关服务业外,还产生出了更多新兴产业,而且这些新兴产业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小镇也可以获得比一般城镇地区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已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但总体来讲,还停留在观光阶段。因此,很多旅游城镇(尤其是自然风景旅游点)与特色小镇的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仅相当于特色小镇的萌芽阶段。这些小镇要想过渡到成长期,还需要完善基础设施,补充公共服务,带动相关服务业。

这里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水、电、气、通信网络等,公共服务既包含本地居民的教育医疗、培训、健康等,也包括游客的医疗、保险等服务;相关产业有复合标准的住宿、餐饮以及购物、理发、保健等城镇居民生活服务。以体现旅游为内容的城镇生活,以体现资源是基础、人本化服务是核心的小镇发展,而不仅是旅游景点建设,这样才能为小镇向成熟型转变奠定基础。

(二)历史文化旅游型

历史文化型旅游小镇的核心资源是镇内保留的一些有价值的古寺庙古建筑名人故居等遗迹。一般来说这些遗迹越久远、越稀少、曾经的影响力越大,则旅游价值越大,小镇对游客的吸引力也越大。这类地区的核心资源并不需要投资,只要能够发现和挖掘出其文化价值,就可以作为旅游资源。与上述的自然风景型类似,这类地区仍然需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但与自然风景不同的是,历史文化古迹曾经或一直有居民生活,有一定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而且一般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所以目前以古镇开发为主。处在发达地区的古镇大都已经以古镇游的方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个别尚未开发的古镇大都在边远落后地区。

以古镇开发为例,尽管古镇旅游已经形成了特定风格,但根据上述对旅游层次的划分,目前我国的古镇旅游仍然以观光为主,处于第一层次。除了交通、居住和餐饮等可能比自然风景区略胜一筹外,仍然存在着与自然风景旅游类似的问题。目前发达地区有些成功的小镇如乌镇等,增加了娱乐和休闲功能,而大多数地区的古镇旅游仍然未有大的改善。这类小镇以观光为主,消费层次低,功能单一。按照特色小镇的阶段特征,历史文化旅游型古镇分别处在两个阶段,即萌芽期和成长期。(www.daowen.com)

对于萌芽期的古镇来说,在开发方面表现为对历史价值的筛选,即先开发价值最大的,我们称之为“捡拾性”开发。哪里发现了有价值的文物,就围绕该文物建设旅游景点,忽视周围环境和文化的整体特征。结果是价值较小或者价值尚未被发现的,就遭到遗弃甚至毁坏。后果是景点与聚集区分割,景点与其他旅游设施孤立,缺少城镇功能支撑。在具体修缮时,又把握不好分寸,无论是“修旧如新”,还是“修旧如旧”,在把握历史文化特征上,往往弄巧成拙(这虽然不属于小镇建设层次的内容,但关乎核心资源与小镇历史传承和文化融合的发展方向)。这种“捡拾性”开发,即使没有破坏古迹的原有风格,也使资源仅仅成为观赏物,而不是城镇生活的组成部分,使小镇失去了历史传承性。因此,这类小镇要过渡到成长期还需要对该小镇的历史文化有整体认识,除了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外,在发展相关产业基础上,还需要对历史有关的自然环境、相关历史遗迹、相关的文化内容以及文化活动有系统全面的设计,实现文物在区域内的整体保护与修缮,使小镇有整体历史感,通过资源整体优势,增强地区竞争力。

对于成长型的历史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一般是在已有古镇开发基础上,进行整体开发并增加了旅游活动,如浙江的乌镇和北京古北水镇,使古镇所在的核心地区成为一个集旅游、娱乐和文化活动的场所,功能较萌芽期的古镇丰富了许多。但由于仍然停留在旅游项目,开发内容仍主要面对游客,当地居民仅作为旅游公司的员工有就业机会,古镇所展现的内容与本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没有关系,古镇仍然只是游客的道具,不是真实的小镇生活。这类小镇由于有了旅游项目使小镇经济得以发展,但与成熟的特色小镇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增强旅游竞争力的同时,还需要以资源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人为本为核心,对小镇文物所体现的地区环境和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与提升,对小镇的整体建设和发展,进行全面布局与规划和设计;将小镇的核心资源通过文化传承性体现出来,将小镇特色与居民真实生活融合在一起,以实现成熟阶段小镇的融合功能。在小镇居民生产和生活与核心资源之间建立联系,将古镇特征与地区发展结合,并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创新创意空间。

尽管我国古镇旅游的发展已有数年时间,但在旅游与小镇功能融合方面才刚起步,这不但需要将古镇与环境和文化融合起来进行设计,还需要建设者、消费者和本地居民对这种融合有识别和欣赏能力,能够接受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因此,这种发展不仅需要管理者、设计者和建设者具有历史观和融合观,还需要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习惯与这种文化相适应,才能为这种融合小镇创造氛围。例如,北京故宫旁边有一处古寺庙——智珠寺。该寺庙建造于明代永乐年间,是皇家御用印刷和收藏经书的地方,巅峰时期从事印经人数曾达千人之多,名气大过雍和宫。但由于后来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智珠寺先后变成了北京金漆镶嵌厂、自行车飞轮厂、景山装订厂、东风电视机厂、牡丹四星音像有限公司的所在场所,甚至在挂牌“文保”单位之前,还做过三年的废品回收站。其中20 世纪60 年代,大殿还经历了一场大火,损毁严重。一位喜欢中国文化的比利时人温守诺发现了这座寺庙,并联合朋友一起修复。他们以“全方位保存历史风貌”的理念,换了4 家装修公司,请了古画修复师,用了5 年时间,将完全保留了各种历史痕迹的寺庙再现出来。但是它并没有成为旅游道具仅供人参观,而是具备了文化使用功能。现在这座寺庙里有餐饮、住宿、文艺等各种活动,并且成为社区文化中心,向公众开放,既保证了文化遗产历史信息的传承,保护了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又使它充分发挥了社区功能。这就说明,历史文化古迹是小镇的核心资源,其所在地要想成为特色小镇,仅有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整个城镇发展成为多功能融合的社区,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和居民的高度自觉,才能实现目标。合性的经济发展和城镇设施改善为主,产业的特色不够突出,小镇发展水平一般较低。在第一批特色小镇中,农产品型的特色小镇大多数属于这种情况。

(三)制造业产业型

制造业产业型特色小镇,是指以某种制造业为主导产业而形成的具有特色小镇功能的制造业聚集区。一般来说,这种小镇具有三个特点,即产业集中、专业性强、富有地方发展特色。其形成方式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和扩大规模,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另一种是由产业聚集区演化而来,如浙江省的“块状”经济。前者如湖南浏阳大瑶镇的花炮生产,后者如浙江诸暨大唐袜业等。

传统产业型特色小镇,在城镇化开始时就表现出了成长期甚至成熟期特征,主要以某种传统产品生产为主,并具有与该产品相关的历史和生产文化,以及历史名人或有影响力的事件。小镇所在地区经济较发达,不但历史底蕴深厚,而且经过长期积累,产业链完整,以传统产业为核心,辅助产业也相对发达。与该产业相关的历史遗迹、历史人物、民俗文化活动等多种活动,增强了小镇的融合功能。如湖南浏阳大瑶镇的花炮生产可追溯到隋唐时期,在清代已成为这里的“大行业”。经过一千多年的延续,目前大瑶镇已成为花炮生产的原辅料集散中心、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花炮生产和集散中心,同时带动了印刷等行业。该镇也成为我国的“花炮之源、彩印之都”。同时,由于爆竹发明人李畋出生于此,因此,每逢重大节日,大瑶的花炮人为纪念这位花炮始祖举行各种祭祀活动。自2011 年10 月起,大瑶被选定为第十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节分会场,并成功举办全球花炮业界公祭始祖李畋大典、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开馆、花炮始祖李畋铜像揭幕暨中国花炮文化步行街开街和全国花炮原辅材料展示交易会、李畋阁开坛论道等五大主题活动,并举办烟花爆竹安全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机械、新产品展示交易会,建设了花炮文化博物馆,展开了技术培训和创意活动,促进了花炮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类似例子还有浙江龙泉的青瓷小镇。这类小镇的产业和经济基础好,城市建设水平也较高,但由于用地规模扩张过快,在体现“小而美”和“精而美”,以及产业与环境融合方面,尚有不足。

浙江省“块状”经济形成的小镇主要目的是整合已有产业资源,实现产业创新和升级。这类小镇萌芽期的主要表现是:特定地区范围内的众多生产同类产品的小企业集中分布,形成专业化极强的同类产品生产聚集区(由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生产合作网络,因此可以被称为企业集群而不是产业集群)。这些小企业主要利用了当地劳动力资源密集和劳动者在该产品生产方面有较强的手工劳动技能的优势,以企业之间共同采购材料和使用销售渠道,或者共同使用一些服务机构和辅助行业而降低成本为营利途径。这种获利模式可能导致相互之间压价和模仿而产生恶性竞争,使产品徘徊在低水平,阻碍创新和产品升级。特色小镇欲在这些“块状”经济基础上,利用已有的产业规模和地区在该产品生产方面的影响力,通过搭建产业创新平台,并提供创新基金和吸引人才,促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在品牌设计、提升销售能力、研发等方面创造条件,使该地区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并通过产业集群衍生出中介服务机构和相关辅助产业,从而建立具有横向联系的新产业。由于这些措施和形成的环境能够使企业健康成长,这些小镇也因而成为成长型特色小镇。如浙江杭州桐庐的分水镇,制笔经济经过了20 多年的发展后,形成了以制笔为核心的工业聚集区。2006 年全镇制笔企业已达620 家,产销各类圆珠笔、水笔、中性笔62 亿支,并拥有浙江首家笔业知识产权快速服务中心,也有了一些休闲和度假文化项目。这类小镇要过渡到成长期,还需要延长产业链,提升设计、品牌、研发和相关配套产业如材料等,并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块状”经济在特色小镇萌芽期基础上,延长了产业链并产生了相关配套产业和辅助行业的地区,基本就进入了成长期。如浙江绍兴诸暨市大塘镇,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制袜业,袜业企业近7000 家,且以小微企业为主;形成了辐射全国和全球的交易市场,建设了集轻纺原料、袜子成品市场、袜机配件市场、联托运市场和集会展、旅游、购物于一体的目前国内最大的袜业商贸综合城;举办一年一度的袜业国际交易博览会,初步具备了成长期特色小镇的构架。但是要想过渡到成熟期,此类小镇还需要重新整合资源,提升技术含量,推进创意设计和品牌营销,建立定制和检测机构,举行新品发布会,向智能制造转型,强化研发和服务,实现工业加工、商贸、旅游和创意产业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