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特色小镇的成长之路

中国特色小镇的成长之路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特色小镇同样如此,除了地区成长的一般模式外,由于其规模小,“特色”之处更容易受地区资源禀赋以外的因素影响。目前全球各种特色小镇的成长路径,主要有自发形成、政府引导开发、产业转型、特色产品扩张四种路径。在基于本地资源特点、按照居民原本生产和生活状态演化成的特色小镇,我们称之为自然小镇。一切车辆禁止开入小镇,全长6.4 千米的运河水路和纯木质拱桥的陆路,是其仅有的两种运输方式。

中国特色小镇的成长之路

正如一个地区想发展成什么样子,能发展成什么样子,在很大程度上除了自身的资源禀赋外,还与外界力量的介入,甚至偶然因素有关。一个特色小镇同样如此,除了地区成长的一般模式外,由于其规模小,“特色”之处更容易受地区资源禀赋以外的因素影响。目前全球各种特色小镇的成长路径,主要有自发形成、政府引导开发、产业转型、特色产品扩张四种路径。

(一)自发形成

一个地区在经过从落后向发达的发展过程中,其产业也表现为从低端向高端、居民生活由贫穷向富裕的变化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开始阶段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基于本地资源和环境而展开。由于地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各地区经济和景观,都呈现出与本地发展条件适宜的地方特点,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进入工业化,由于聚集带来的规模效应,越是大城市越表现出相似性,城镇特色逐渐消退,尤其是我国人为城镇化干扰因素多,多次“造镇运动”加速了城镇特色的消失;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城镇化进入郊区化阶段,随着企业生产对独特性优势的追逐,人民生活对特色文化和舒适环境的向往,特色小镇的独特性优势又逐渐显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生产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镇化向高端迈进的进程中,城镇经历着从特色走向相似,再向特色的变化轨迹。这说明,特色城镇并不是新近才出现的,而是早已存在的,只是不被认可而已。

在基于本地资源特点、按照居民原本生产和生活状态演化成的特色小镇,我们称之为自然小镇。当地居民选择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外界截然不同,并且居民长期坚持自己的生活习惯,这类小镇的特色才得以保留。当然这种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的是居民自愿保留传统,使长期独特的生活方式不受外界干扰而形成的;有的是没有条件进行改造,在无意识下保留而形成的。前者的例子一般多见于国外发达国家;后者多见于发展中国家或较落后地区。

在荷兰西北部的欧瓦莱斯省(Overijssel),有一个德文登(De Wieden)自然保护区,里面有一个著名的羊角村(Giethoorn)小镇。18 世纪时,一群挖煤工人定居此地,除了挖出了大小不一的水道及湖泊外,还在地下挖出许多1170 年前野山羊的“羊角”,羊角村因而得名并保留至今。它完全是一种居民自愿而形成的、传统生活方式的村落小镇,其生活方式距今已有700 多年的历史。这里尽管距离荷兰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仅120 千米,但并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建设,这里没有汽车,没有公路,只有纵横密布的河网和176 座连接各户人家的小木桥。一切车辆禁止开入小镇,全长6.4 千米的运河水路和纯木质拱桥陆路,是其仅有的两种运输方式。除了步行和自行车外,人们主要的出行工具是最古老的撑篙小船,邮递员乘船送信,人们也都是坐船去教堂做礼拜。无论是在水中还是岸边,你都能感受到这座童话小镇的静谧。生态环境几乎全为自然状态,树木大都数百年,房屋亦上百年,一切都刻有时间的痕迹,但又亘古不变。在这里生活的居民大都是医生和律师等高收入的中产阶级。为了保护小镇的传统和生活气息,快艇都是无声的,屋顶材料使用的是芦苇;为了避免霸占不动产和保持正常的居民活动,政府规定,只有把羊角村的住房视为“第一住宅”,才能在此置产。除了纯自然特征外,这里还具有很浓的文化氛围,镇里有不少当地人开的私人博物馆,有乡村质朴的旅馆,也有豪华精致的酒店。一切都体现着传统与现代、自然与文化的高度融合。

在我国四川的阆中古镇,也是一座千年古城,有两千余年的历史,目前保留有多处文物古迹。由于地处四川盆地,在成为旅游胜地之前,古镇交通不便。在东部沿海很多发达地方进行城市建设时,这里由于经济发展落后,无力对古镇进行旧城改造,古镇的中心部分得以完好保存。自从20 世纪末和21 世纪初,一批艺术家采风时发现其珍贵的古城价值后,这里便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古镇,现已与平遥古城、徽州古城和安居等四大古城结成古城文化旅游联盟。同样,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而成,它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这座小城也是因为地处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没有在城镇化过程中被拆除和改造,直到20 世纪80 年代初,此地还是一片破败景象。在1996 年丽江大地震后,前来救援的人员才发现了这个富有文化特色的美丽古镇。在21 世纪初,随着旅游业的热潮,这里才开发成为著名的旅游城镇。

由上可见,各地区本来都是有特色的,加以保护和遵循其发展规律就是进行特色建设,并不是所有的特色都要靠人为打造才能成功。这类小镇以本地居民生活方式的特色为主,有旅游公司介入后才有一些商业活动。所以,产业与城镇的融合功能较突出,城镇发展成熟度高。这种方式成长起来的小镇主要是生产、生活和旅游兼顾型小镇。

(二)开发建设方式

特色小镇除了已有资源条件外,还是有很多建设空间。因此,一些小镇是在充分利用本地自然或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上,在特定发展目标约束下,经过后来的开发建设而形成的。与前一类自发形成不同的是,这类小镇一般是将自然或文化资源融入建设目标中,并对已有资源进行了提升,使其更接近产业发展的需要,更具有可经营性。不过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投资起多大作用,本地资源仍然是竞争力的核心。因此,这类小镇一般以项目为契机,主要由企业对当地独特资源(自然的或文化的)进行开发建设。旅游开发公司是这类小镇建设的主体和促使其成长的主要力量。这样一来,旅游项目的成功与否决定了该小镇的成败,旅游项目的客户群和定位、营利模式就构成了小镇的发展轨迹。一般来说,有针对自然资源开发和针对历史文化古城开发两种建设模式。

自然资源主导型的开发建设。这类小镇以自然资源型的旅游小镇为主。如,阿根廷的巴里洛切小镇坐落在安第斯山麓的西部,周围有雪山和湖泊,依山傍水,自然景观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地区颇为相似。但由于交通和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业不够发达,难以吸引欧洲游客。为了开发这里独特的自然资源,各种旅游项目接踵而至,其开发历史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现在,这里有直达欧洲的航班,有各种档次的酒店旅舍。旅游公司还在此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每年8 月举行盛大的冰雪节,有滑雪比赛、冰球比赛、火炬游行等活动;为了让游客有亲临瑞士的感觉,还生产巧克力,举办巧克力晚会和评选巧克力皇后等活动,从而吸引了众多欧洲移民。目前的居民以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移民为主,这里成为胜过欧洲很多地方的休闲胜地。

古城变为特色旅游古镇的开发。以历史文物古迹旅游型为主。我国有很多历史古城,经过20 世纪初至今,由于旅游业大发展时期的推动,目前大量古城已经以旅游古镇项目为龙头,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并随着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正在向特色古镇方向发展。乌镇由于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同时兼顾古镇特征和文化名人的记录,经过乌镇旅游公司的开发,这里除了古街观光外,更是成为以“商”为核心、以“夜景”为特点的休闲体验式旅游和度假生活场所。随着这个开发模式的成功,该公司已经在全国其他地方进行推广和复制。但由于其开发过程几乎全部依赖公司运营,政府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几乎全无,开发模式过于商业化;另外,在多地复制有可能产生千篇一律、千镇一面,小镇建设就会失去特色。事实上,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古镇,基本都是以旅游项目为核心,通过公司运作而成的旅游城镇。这些古镇业务单一,旅游业发展强而城镇发展弱,城镇居民生活改善不明显,周围环境建设更无从谈起。古镇游已经出现了“千镇一面”苗头。

由上可见,开发建设成的小镇多以公司营利为目的,旅游是其主导产业。政府如果不将主要精力放在小镇建设和居民生活改善方面,关注小镇的全面发展,容易导致商业开发过度,功能过于单一,小镇的融合功能缺乏,最终有可能会与特色小镇的建设目标背道而驰。(www.daowen.com)

(三)产业转型方式

随着规模经济逐渐失去竞争力,范围经济越来越显示出其生命力。创新引领时代,需要企业之间增强横向联系,通过扁平化实现更广泛的知识溢出,提高创新能力。特色小镇以其规模小、功能丰富、城镇设施完善、环境好、创新氛围浓厚,可以吸引大量人才和资金,为传统产业转型提供了有助于企业之间建立广泛网络关系和增强创新能力的特定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企业可以通过相互联系,建立创新平台,通过增强研发能力,使原有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推进;也可以利用原有企业优势,开创新产业领域,创新特色产品;亦可以与其他产业融合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比如健康小镇就可以融合医疗、医疗仪器、生物制品、制药,以及中医健康服务、健康咨询、养生等多种产业,形成一个人性化的健康小镇。基于此,很多传统产业区经过改造、创新与融合,形成了产业型的特色小镇。这类城镇多数是在制造业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第三意大利”是指由于众多小企业聚集而崛起的意大利中部地区,以区别于经济发达的北部和落后的南部而有的称谓。该地区原本是意大利主要的农业区和旅游胜地。20 世纪70 年代,为了避免北部地区大企业垄断带来的弊病,又能在低起点的情况下得到较快发展,以原有家庭工业为基础,出现了一大批纺织服装陶瓷等技术和资金门槛低、市场风险小的传统产业小企业。这些企业平均规模不到10 人,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手工业为主体,专业化生产程度很高。每个企业只生产一两种产品或只从事某一环节的生产和加工,企业间横向和纵向协作均十分密切,表现为高度集中的企业集群型产业区,形成了典型的小企业空间体系。如艾米利亚-罗马格纳地区(Emilia Romagna),就有油动挖掘机械中心(CEMOTER)、陶瓷中心和建筑工业中心(GUASCO)、制鞋服务中心(CERCAL)、农业机械服务中心(CESMA)、纺织服装服务中心(CITER)等六类服务中心。这六个服务中心拥有在职技术和顾问人员百余名,会员企业有数百家。而且,区域内的企业合作组织和商业协会也促进了海外市场的开拓、研究以及知识与信息的传播。在波特提出产业集群后,国内外学者都将这里作为产业集群的典型进行了大量研究。这样的产业聚集区,除了上述特征外,在空间体系内的企业之间及其内部,均形成了联系密切的创新网络,并衍生出许多新型的提供设计和研发的小型企业,其生产方式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并按照多变的市场需求,在保证产品质量和特色的前提下,做到了专、精的柔性化定制,形成了以传统工业为特色,以农村小城镇为中心,相关企业集中的小企业城镇空间体系。这个空间体系中的80%分布在人口不到10 万的小城镇或村落中。这样的产业聚集区与我国的产业集群完全不同。这些小镇(村落)环境优美、管理高效、创新程度高,实现了自下而上的居民自治,已经成为典型的特色小镇群。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部的丹灶镇,其五金业经过40 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现有五金企业2000 余家,年产值超百亿元,并有“中国五金之都”之称。2001 年成立的国家第一个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也已成为该镇的一张名片。随着五金这种传统产品面临技术转型,丹灶镇利用以日本汽车配件为核心的中小企业聚集优势,以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和创新氛围,吸引广东和深圳等地的技术、人才和资金,树立了技术创新型的知名企业典范,建立了针对五金技术创新需要的孵化器和加速器,以及重大创新平台等路径,注重新材料工业设计和个性化定制与文化的融合,实现了传统五金制造业的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将生态新城、五金之都、休闲胜地、历史名镇等优势进行融合,建成了制造业创新的特色城镇。

丝绸作为浙江湖州的传统产业,创新不足,文化和品牌缺乏,需要在产业链和创新方面进行彻底转型。从2014 年开始,吴兴区充分发挥丝绸小镇文化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依托湖州丝绸文化根脉,布局了企业研发运营总部,开辟了时尚会展交易区,拟建设丝绸文化创意体验区和丝绸主题公园休闲区等。吴兴区的规划目标是,将该镇建设成为集丝绸产业、历史遗存、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产城融合的“复合型小镇”。同时,浙江省还根据现有产业优势,如大唐袜业、柳市低压电器慈溪小家电桐乡毛衫、永康五金、海宁皮革嵊州领带,等等,建成诸暨袜业、海宁皮革等多个类似丝绸小镇的产业型小镇。一般制造业型小镇多沿这种路径成长。

(四)特色产品扩展方式

具有地域特征的产品往往容易成为地方的特色产品,也是小镇特色产业的基础。除了上述制造业外,很多特色农产品对地域特征依赖性更强,成为特色小镇发展的起点。而且有特色农产品的地区一般都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使特色小镇具备了自然基础。这些地区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该特色农产品的独特性,采用先进技术,提升品牌,并将具有当地特点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与其自然环境相结合,就能形成产品竞争优势;同时,扩展其横向和纵向产业联系,强化相关的服务业和制造业,以及种植农庄的创意体验,开展节庆、会展、贸易等多种方式的活动,并在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基础上,完善城镇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公共事业,必能在“一村一品”和“一镇一品”基础上,形成一批特色小镇。

地处河南焦作的赵堡镇,以生产淮山药为特色。该镇与贸易公司合作,投资淮山药加工项目,在国内外市场上创立了独特品牌,同时还发展了其他特色农产品,如地黄、牛膝、芦笋的种植。在特色农产品基础上,该镇的其他农村产业,如小麦种植和畜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同时,该镇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利用本地太极拳影响力和一些文化古迹,进行了太极文化村建设,开发了乡村旅游资源。随着产业的深入,进一步举办了赵堡和式太极观摩交流会和农产品展示会,成为以农产品为基础的综合特色小镇。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的清源镇,以葡萄蔬菜种植为主,干旱区的瓜菜品质远近闻名,还有沙枣、牡丹芍药丁香等花卉远销至新疆、内蒙古、宁夏等省区。目前,镇内建设有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中心和沙漠公园,以及市产业开发中心和区治沙站等。以此为契机,清源镇建设了葡萄基地、生态农业观光园,并发展了高科技农业产业园,葡萄、蔬菜等产业化经营区,建设了以采摘商贸一条街为主的商业长廊,培育了以饮食为主的各类服务项目,具备了集休闲、娱乐、餐饮和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小镇雏形。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五泉镇,依托杨凌农业示范区和农林科技优势,以及历史名胜古迹,以3A 级风景区为标准,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区内建设有育苗馆、梦幻花卉馆、无土栽培馆、现代农业创意馆、西部特色馆、超级菜园、南方果蔬馆等八个现代农业技术馆和花卉林木种子苗圃、水生植物展示区和创新中心等,将农业、科教、创意、文化和旅游融为一体,成为杨凌农业基地的核心城镇。一般来看,农业地区和农产品小镇多以这种形式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