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保护特色小镇文化底蕴:以狄村为例

保护特色小镇文化底蕴:以狄村为例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底蕴是特色小镇的灵魂和内涵,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的文化图腾,才能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小镇的个性、特点、灵魂和魅力,均体现在其文化中。生活方式是指与当地文化特点相互适应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因此,要以整体风格和与周边环境协调为原则,保护区域文化。事实上,狄村是著名历史人物狄仁杰的家乡,无论是历史文化价值还是人物价值,都足以使该村的知名度尽达全国。

保护特色小镇文化底蕴:以狄村为例

文化底蕴是特色小镇的灵魂和内涵,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的文化图腾,才能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小镇的个性、特点、灵魂和魅力,均体现在其文化中。特色小镇之所以能够在较小空间范围内产生出全国甚至全球知名度,就是文化内涵所产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通过文化对各种要素和各利益相关者的凝聚力实现的。任何一种共同体都需要赖以维系的共同精神为纽带,这种共同精神的基础,就是共同体成员对文化的认同。通过这种认同,可以实现共同体文化对个体的统摄、规范、吸引和关怀,同时也使个体对共同体文化自觉皈依、奉行和遵守,使他们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采取统一行动。这就是所谓的由文化凝聚力而产生的软实力,它可以通过导向、吸引和效仿得以传播,从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因此,特色小镇的文化是一个贯穿产业、空间、生产和生活的融合剂,是整体文化而不是单独文化。如果脱离了整体文化,就会使各小镇千篇一律,失去独特性。

(一)小镇的文化组成

特色小镇的文化由文化资源、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带有地域文化特征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成,通过由此产生的文化感染力和凝聚力所表现出来。

文化资源是指能够体现文化价值的物质财富,如艺术文学作品、建筑文物等。随着这些物质财富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通过旅游所产生的价值日益提升。如企业将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文物进行整修和搜集整理,作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这种形式在很多旅游型城镇得到体现。

文化设施就是指用于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如文化馆、博物馆、绘画等的创作场所和演出场所等,一般由政府投资建设。随着文化内容在产业活动和消费活动中的渗透,企业也逐渐将其融入经济活动中。如北京郊区建设了很多艺术馆,以收费和半收费形式供市民参观,成为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

文化活动是指小镇居民所进行的各种表演、庆祝和节日活动。这些活动最初是当地居民自己的自娱自乐,随着民俗文化特色的进一步显现,逐渐也变成了地方形象,并成为地方经济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浙江嘉兴特色小镇新塍,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具有典型江南水乡特色的千年古镇,与其悠久历史和文化特点相对应的活动“鳌山灯会”在当地最负盛名,在中断65 年后,于1999 年恢复,与元宵节有机结合,每年举行一次,至今从未间断,近年规模连续创新高,已成为新塍镇的文化符号,不仅深受当地居民喜爱,还吸引了大量游客。这些文化活动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到2015 年底新塍共有企业300 多家,其中年销售超2000 万元的企业42 家、超亿元的企业6 家。

生活方式是指与当地文化特点相互适应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特色小镇的定位环境优美、优雅闲适的生活,这与当下提倡的“慢生活”十分吻合。因此,从小镇的交通设施建设、风格特点、设施服务、生产和消费模式都应该突出“慢生活”节奏,并通过各种体验,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五种感官角度,为小镇居民和游客创造有特点的“慢”感受。与此同时,为“慢生活”产业如养生健康等,创造产业氛围,引领新兴产业发展。

(二)文化价值实现途径

文化特色小镇的发展有其历史延续性、地域独特性和文化传承性,同时又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具有时代性的人文特色小镇,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做好提取,在创新的基础上做好植入,传承中见创新,创新中有传统。城镇化导致了城市居民主要以新移民为主,原有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的人群在城市已成少数,同时越来越多的小城市甚至乡镇也逐渐变成了城市。特色小镇正是通过留住当地居民和保留传统产业实现文化传承。(www.daowen.com)

传承性文化价值的实现,需要运用特定手法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并将其内涵通过规划建设,融入小镇的各种细节中,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及意境,提升小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般来说,传承性的文化价值来源于具有民族性、历史性和地域性的特质,只有将文化特征与人文历史、自然环境和建筑特色相结合,才能彰显小镇的特色。因此,要以整体风格和与周边环境协调为原则,保护区域文化。区域特色是通过文化的整体性体现出来的,任何一个单独的文物古迹都不能代表区域文化;而任何一个看似无价值的资源,只要放在适合的区域内,与整体相协调,都能产生价值。所以,不能仅保护经过认证和有价值的文物古迹,还要保护与整个地区相协调的整体文化风格。同时,保护不是不能动,而是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筛选和提升,甚至挖掘其文化品位和内涵,并通道现代化手段进行最大限度地展现。如《清明上河图》,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动态地再现宋朝清明集市的繁华场景。此外,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做好“提取”。如乌镇作为人文旅游小镇,通过互联网活动使其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实现了旅游小镇向智慧小镇的转型,并因此被业界称为“乌镇模式”。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文化特色的认同还有一些误区,认为只有得到国家承认的才是特色,没有被认定的就无价值,因而出现了一方面为寻求小镇的特色而绞尽脑汁,另一方面又对真正的特色价值不加保护甚至毁坏的矛盾现象。如近期山西太原郊区的狄村正在被彻底拆除。事实上,狄村是著名历史人物狄仁杰的家乡,无论是历史文化价值还是人物价值,都足以使该村的知名度尽达全国。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该村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以至损毁严重;同时,因为未被政府认定,其价值没有被引起足够重视。

建设性文化是指通过投资和运营等商业运作模式打造出的文化项目,如欢乐谷迪士尼乐园等,是一种经过创新和创意实现的文化价值。很多在郊区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其实就是一种特色小镇的雏形。另外,综合性特色小镇,往往也是将这些文化创意项目植入到产业和旅游项目中,从而形成创新植入型的人文小镇。如杭州的艺创小镇,依托转塘镇现有的高校、培训学校和国家唯一一家以创意为主题的科技园云栖小镇以及筹建中的新型研究型高校西湖大学,将“艺术+”与“互联网+”强强联合,构建了一个集文创研究、艺术展演、社群经济、时尚消费和特色旅游五位一体的新型人文特色小镇,目前已形成以美术和设计为主体的产业集群。

(三)企业文化与环境文化的融合

特色小镇文化是一个共同体文化,在这个共同体里,个体文化与整体文化越是接近,其文化价值就越大。企业如何充分利用整体文化营造自身文化,又如何通过自身文化为整体文化增色添彩,事关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成败,也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和竞争力的大小。企业的竞争力除了规模、技术、资金等硬实力外,很大程度上来自软实力,即企业文化,它是竞争力的核心。企业的巧实力就在于将软实力与硬实力结合,这就需要企业文化与环境文化的融合。

从特色小镇成长起来的企业,与大城市的大型企业或跨国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够与小镇文化相融合。在融合过程中,其文化的超值性、无形资产和品牌、独特性和与时俱进的时尚性,都能随着小镇的产业转型、人才聚集、资源特色和市场知名度的升级而得到提升。因为,软实力是一种精神性力量,需要与主体精神状况相联系,并借助于周围环境得到升华。因此,在特色小镇内,企业文化与小镇文化是共生的文化生态系统,每个企业在其中都具有各自的生态位,也能从自身的生态位中获得竞争力,企业文化越浓,具有相同文化理念的企业数量越多,这种生态系统就越稳定。企业文化与小镇环境文化的融合体现的是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链接。这种链接可以将文化生产方式与物质生产方式相融合,将文化转变为生产力。一般来说有两条途径:一是直接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品,如文学艺术作品、广播电影电视作品,以及围绕文化产品形成文化产业;二是在物质产品上增加文化内容,增添物质商品的文化价值含量,提高物质产品的附加值。当企业文化与特色小镇文化进行人文链接时,所创作和添加的文化内容,都应该围绕小镇的核心文化内涵有步骤地实施。

在特色小镇这一文化共同体内,不同行动主体之间只有建立相对一致的目标、愿望和利益诉求,才能更好地形成凝聚力。他们作为小镇文化的组织者和战略设计者,需要发挥整体文化对每个成员的引领、渗透、感召、辐射和凝聚作用,成为建设文化的主要力量,为企业的经营文化创造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