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位于杭州市主城区的西南部,是杭州的大型景观中心和旅游中心,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世界。杭州倚湖而立,因湖而兴,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西湖三面云山,湖面面积约5.68平方千米,湖岸周长约15千米。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将西湖分割成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个部分。以西湖为中心,整个西湖风景区由钱塘区、湖滨区、南山区、北山区和湖心区组成。景区内分布了众多各具风格的公园、景点,同时还有众多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专题博物馆。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城市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向世人呈现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城市风貌。
西湖之名始于唐朝,但在隋唐时期,其旅游功能并未得到开发,当时的西湖作为整个城市唯一的淡水资源,承担着提供人民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作用。到五代吴越国,西湖的旅游功能逐渐开始显露。直到南宋时期,伴随着杭州演变成为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西湖也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西湖是一个天然湖泊,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泥沙淤积等情况。受益于历朝的修建与疏浚,西湖并没有在自然发展的过程中消逝,而是拥有了今天的规模与面貌。唐有白居易修白堤、疏浚六井、治理西湖,北宋有苏轼筑苏堤,元有杨孟瑛修杨公堤,嘉庆五年阮元用淤泥筑就了今日的阮公墩,历史上西湖经历过的疏浚工程远不只这些,但这四次工程对西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20世纪以来,由于社会动荡,战乱四起,西湖风景区湖水淤浅、湖岸坍塌,大量的名胜古迹遭到了破坏,自然景观也多是凋零败落,曾经“一色楼台三十里”的美好风光早已不复存在,可谓是满目疮痍。在西湖风景区开始恢复建设工作之后,由于资金的限制,整个工程集中于景区的基础建设的恢复。建设工作在艰难的环境中缓慢进行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西湖风景区重新整修和开放了大量景点,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仅有的几处增加到了90余处。随着20世纪90年代经济环境好转,景区建设投资增加,环湖建设工作也在逐步进行。西湖风景区在经过长达50年的建设后,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一方面,景区客流分布不均衡,管理的落后导致大量的土地资源被占用,影响景区的美观。另一方面,景区内部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污水的排入对西湖产生了严重的污染,破坏了西湖的生态系统。(www.daowen.com)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产业也快速发展,同时,杭州的旅游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杭州西湖风景区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展开了新一轮改造建设工程(见表5.1)。在新西湖建设的过程中,外迁了大批污染企业,拆除了大量违法建筑。杭州市委于2000年上半年提出了“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建设;2002年启动了“三大景区”建设工程,包括杨公堤景区、新湖滨工程及梅家坞改造工程;2004年又进一步深化新西湖建设工程,包括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湖滨商贸特色街区二期、西湖博物馆等多项工程。在此后较长一段时间里,西湖风景区还进行了多项修缮、改造、建设工程,西湖的水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自然与人文景观也得到了恢复,美丽的西湖全景重新呈现给大众。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申遗成功,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浙江省在世界遗产申报中的空白。这也证明,杭州西湖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关注与认可。
表5.1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情况(张之礼,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