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市场竞争力问题:滑雪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市场竞争力问题:滑雪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滑雪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在短期内主要表现为产品的价格和服务的竞争,从长期看,则是核心能力的较量。滑雪场缺乏国际竞争实力,对市场的承受力有限。注重“品牌打造”,忽视“品牌管理”21世纪初始,滑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开始借助各种手段进行信息传播和产品或企业形象包装,但此时大多是从促销的层面认识“信息传播”和“形象打造”,看重的是短期直接的营销效果,并未或很少从“品牌经营”的高度认识品牌的战略意义。

市场竞争力问题:滑雪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一)滑雪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滑雪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总体上说,滑雪产业是资金占用较低的行业,进入壁垒低,形成了目前的滑雪企业现状:数量众多,规模小,政出多门,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有限,市场的集中度低,缺乏大型企业集团,市场营销渠道不健全,缺少必要的市场中间商、代理商和批发商,因此竞争能力差。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滑雪企业是当地政府的附属物,依靠行政权力形成行业垄断,缺乏竞争意识和有效管理,尚无法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其运作机理大多与市场经济特性相悖。规模小、实力和业绩差仍是困扰各地滑雪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散、小、弱、差”是其真实写照。所谓“散”,可以解释为滑雪产业链没有形成真正的链接;所谓“小”,可以解释为企业的营运主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同行业企业间经营战略的配合与配套,因而每一企业调动同业资源的规模小;弱,差,是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弱”就是缺乏竞争能力,“差”就是经济效益不好。

滑雪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在短期内主要表现为产品的价格和服务的竞争,从长期看,则是核心能力的较量。滑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定义是:“滑雪企业发展独特技术,开发独特产品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它以滑雪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市场预测战略决策产品设计开发、市场营销、内部组织协调管理的交互作用,而获得使滑雪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

我国的滑雪场不到300家,并且各家规模档次有限,接待能力有限。亚布力滑雪场是中国最大的滑雪场,虽然雪道长度达30千米,客房有1 000间,雪具有3 000套,但是其综合接待能力每天不超过5 000人。而韩国的隆平滑雪场日接待能力超过30 000人;滑雪场日直接受益达到300万美元。日本的滑雪场900多家,年接待滑雪人次可过亿。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居民是日本滑雪产业的忠实消费者。日本的滑雪外汇收入占很大的比例,约占整个滑雪收入的1/10。而目前的中国滑雪产业仍然是向内挖潜,以吸引国内滑雪者为主。只有在黑龙江和新疆的边境地区的滑雪场,才有零星的俄罗斯消费者。中国滑雪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跟国际有比较大的差距。在日本的滑雪场,普及了运载工具变频索道和电动滚梯,简易的拖牵索道已停止使用。而中国的雪场,拖牵仍是主要的运载工具,占全国滑雪场的3/4。滑雪场缺乏国际竞争实力,对市场的承受力有限。

(二)营销方面的问题

滑雪企业的自我中心经营观是我国化学企业营销方面的主要问题。

企业都是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滑雪企业也不例外。这使滑雪企业注重强化其在业内的竞争能力,而对滑雪产业的特殊性视而不见,忽略利益的依存性,造成了一系列的误区。

误区之一:各个企业把眼光只盯在自己的企业利益上,把自己提供的那一部分服务就当成了“产品”,把需要这一部分服务的消费者当成市场,围绕它们来制定自己的市场战略。

误区之二:各企业缺乏对业内资源的调度。滑雪产业产业链的利益共享特性,为企业间互相利用对方的资源提供了广阔的基础。但除了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在国内外不定期进行一些整体促销活动之外,产业界很少搞联合促销。实际上,联合促销可以使行业中著名的品牌、有知名度企业的名气和顾客网络等优质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反过来这些知名企业又可通过别人的广泛参与降低自己的促销成本。(www.daowen.com)

误区之三:为了自身的利益,损害产业链整体的利益。各企业互挖墙脚,拆台诋毁现象屡有发生。模仿抄袭,缺乏自立创新性。

(三)滑雪品牌方面的不足

(1)滑雪品牌培育的环境基础不牢

滑雪品牌的培育必须具备适当的土壤和气候,也就是宏观的经济体制、微观的企业经营机制和良好的市场秩序。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已发生深刻的变化,市场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但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经营机制转变和市场秩序规范的任务,尚未完善。而化学产业要完成从数量型、规模型经营向质量型、集约型经营的转变,必须经历一场分离、整合,产权重组等方面的深刻变革。我国滑雪产业发展时间较短,还存在体制不顺、基础薄弱和市场相对无序等问题。因此,滑雪产业的发展、滑雪品牌的成长不可能逾越宏观经济环境和客观社会条件。

(2)注重“品牌打造”,忽视“品牌管理”

21世纪初始,滑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开始借助各种手段进行信息传播和产品或企业形象包装,但此时大多是从促销的层面认识“信息传播”和“形象打造”,看重的是短期直接的营销效果,并未或很少从“品牌经营”的高度认识品牌的战略意义。片面强调品牌打造,容易使滑雪企业陷入经营误区,即片面追求品牌效应所带来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量,将知名度视为品牌的核心内容,从而忽视品牌的长期建设,导致经营的短期行为。

品牌管理则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最终目标是形成“品牌资产”。只有能够形成资产的品牌,才会具备价值,而品牌形成资产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具备长期使用、运作的可能性。品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品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和提升,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可以说,滑雪品牌的经营管理过程就是滑雪品牌资产的动态累积过程。因此,忽视品牌管理,对品牌资产动态累积过程缺乏深刻认识的“品牌打造”是不符合效益原则的。

品牌经营的着眼点并非品牌本身,即不是为塑造品牌而塑造品牌,而是立足于长远利益、远期利益。作为一个管理过程,它不只涉及和强调品牌的某个方面,从结构上看,对构成品牌的各个方面要统筹安排,协调发展;从操作流程看,品牌经营的操作过程是一个环环相扣、彼此关联的完整系统,必须经过若干步骤和阶段。不将滑雪品牌经营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不将滑雪品牌经营作为一项科学的管理工作,是很难取得实际效果的,也就无助于滑雪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