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舍基是畅销书《未来是湿的》的作者,他在2011年又出版了《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该书得到了国内外诸多互联网“大佬”的强烈推荐。在书中,他写道:“因为8小时工作制,人们每天会有8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人们做得最多的三件事,分别是工作、睡觉和看电视。收看电视成了城市居民的第二职业。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是2000亿个小时。人类有消费(接受信息)、分享(传播信息)、创造(提供新信息)的需求。以前人们只能在电视机前进行消费,而如今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
分享和创造知识。如此多的盈余时间如果能够被利用,将成为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如果将全世界受教育公民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就将形成一种大规模的“认知盈余”。
在书中,克莱·舍基提出,要想使用这种由自由时间不断聚集而产生的巨大新资源(这种自由时间被视为一种共享的全球性资源,并通过设计新的参与及分享方式来利用它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①全球受教育人口每年累计自由时间超过一万亿小时;②公共媒介的发明和扩散。而今天这两个条件都已经具备。
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某方面认知的“专家”。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专长,对于自身来说可能并不意味着什么,但对于社会上的其他人,可能就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
人类是乐于创造和分享的。人们在分享盈余认知的时候,可以因为为他人做出贡献而感到满足并产生成就感。早期的分享认知的案例大多是非盈利性的。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是文字版的,另一个是视频版的。它们分别是维基百科和TED组织。
维基百科是由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于2001年创建的百科网站,英文的“Wikipedia”是“Wiki”(一种可供协作的网站类型)和“Encyclopedia”(百科全书)结合而成的混成词。这是一个强调自由内容、协同编辑以及多语言版本的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合作编辑而成,每个人都对某些知识的认知做出贡献。维基百科总共收录了超过2200万篇条目,被普遍认为是规模最大且最为流行的网络工具书之一,平均每天获得超过80万人次的浏览纪录。
在维基百科创建之前,吉米·威尔士原本是想建立一个处于严格控制下的百科全书项目Nupedia,主编们都拥有博士学历。Nupedia项目有一个严谨的同行评审系统,且需要有专业资格的使用者才能做出贡献,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条目的撰写进度十分缓慢。两年后,由于缺乏资金和资源,这个项目流产了。
在2001年年初,吉米·威尔士和总编辑拉里·桑格(Larry Sanger)讨论如何让Nupedia项目成为一个更开放、完整的计划。许多人也建议使用Wiki协作方式,可以让普通大众贡献内容,因此Nupedia项目的第一个成果在同年的1月10日上线。然而,Nupedia的编写人员不同意让一个Wiki网站加入到这个项目中。因此,吉米·威尔士就赞助带宽和服务器,形成了一个新的计划,改用Wikipedia(维基百科)作为名称,并使用自己的网络域名——Wikipedia.com。1月15日维基百科正式启动。虽然,最终由于资金和资源的匮乏,Nupedia项目走向了流产,但是维基百科却展现它良好的发展势头。由此,维基百科走上了发展的高速路。公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人人分享参与的机制让维基百科有了今天的非凡成绩。
同样,以Technology(技术)、Entertainment(娱乐)、Design(设计)这三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作为名称的TED(见图2-13)旨在传达这样一条信息,即优秀的思想可以改变人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使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任何人,只要他认同某个TED演讲所传递的观点,就是TED社区的一员,他们都可以为实现某个伟大的理想而共同努力。TED的演讲者来源非常广泛,上至国家总统,下至平民百姓,只要是在某方面具有价值的独特思想,都可以站在TED的舞台上,与全世界分享。通常,一场不超过18分钟的演讲,平均点击率却超过了百万次,最高的甚至超过2500万次,影响力惊人。而更多人从这些分享的盈余认知中获得了知识、力量和信心。
图2-13 TED组织网站
还有一类知识和认知的分享更加侧重于教育体系,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这是一种针对大众人群的在线课堂,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来学习在线课程。MOOC是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它是通过开放教育资源形式而发展来的。MOOC的理想就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送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让人们能够有更好的职业生涯,甚至提升智能、扩展人脉。(www.daowen.com)
MOOC的授课方式类似于学院和大学课堂,但MOOC一般不会像在校付费的学生那样要求学分。MOOC没有完全既定的定义,但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点:①开放共享(Open access):MOOC参与者不必是在校的注册学生,也不要求学费,它是让大家共享的。②可扩张性(Scalability):许多传统课堂针对一小群学生对应一位老师,而MOOC里的“大规模”课堂是针对不确定的参与者而设计的。通过MOOC,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渴望获取知识的人,都可以平等地聆听来自美国一流大学教授的授课。世界在这一刻变得平等。
世界上比较知名的MOOC有两类:一类是以Coursera、Udacity和EdX等公司为代表的以名校为背景的MOOC平台;另一类是以Udemy、Lynda等公司为代表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讲师,只要你胸中有料、有热情,又想讲课,那么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达成愿望。
Coursera公司是由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系教师吴恩达(Andrea Ng)和达芙尼·科勒(Daphne Koller)创立的。Coursera公司与世界各地10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和台湾大学等。课程的语言包括英语、中文、西班牙语、法语和意大利语等12种语言。到2014年,该平台的注册学生已超过700万人。
Udemy公司成立于2010年(“Udemy”是由“your”(你的),加上“academy”(学院)合成的,代表“你的大学”),该平台上共有全球17000名专业人士提供的超过3万门的课程,其中商业类课程最多,占20%左右,IT(信息技术)、设计、生活兴趣类课程也分别有10%以上的比例。Udemy支持80多种不同的语言。课程费用由教师自主决定,在20~100美元不等。
大多数Udemy平台(见图2-14)上的专业人士,此前并没有教学经历。因此在筛选教师时,Udemy平台看重两方面的背景:一方面是是否具有教好一门课的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课程质量,这与教师此前的经历直接相关。很多时候,那些让人觉得教学能力一般的教师,也可以做出非常成功的课程内容。这些“教师”使用Udemy平台提供的工具,经过课程设计、录影、剪辑等步骤,可以一人独自完成课程制作。Udemy平台会给教师提供相关建议,教师上传课程和资料之后,3~4个星期就能上线。课程的定价权、版权全部归教师,教师可以随时调用课程材料。
图2-14 Udemy公司网站
Udemy平台非常自豪的一个优势在于其全球化,有两个数据非常有意思:①用户有2/3来自非美国本土;②苹果手表刚刚上线,Udemy平台上就有关于其的130多门课程,来自6种不同的语言。Udemy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丹尼斯·杨(Dennis Yang)强调全球化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国内,如果提到知识分享的平台,那么知乎是毋庸置疑的翘楚。知乎成立于2010年,是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社区氛围友好与理性,连接各行各业的精英。用户分享着彼此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见解。国外同样类型的网站代表为Quora公司。
而从商业化运作的角度来看,中国另一家公司果壳近期推出了另一种知识分享的产品——在行,将知识分享从线上引到线下。中国有句古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人都可能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让这些专家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与他人不仅在线上而且在线下进行一对一的分享,达到更好的效果。涉及的话题方方面面,从职场到教育,以至时尚、美容等非常广泛。
在分享的过程中,让存在于每个人头脑中的知识发挥更大的价值,而且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打破了空间的限制,这种知识的共享可以触及地球每一个角落的人们,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这种方式本身除了对个体有价值之外,对于整个世界的发展都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