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共享驾乘服务的发展及政策监管问题

共享驾乘服务的发展及政策监管问题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2015年7月,Uber已经在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的310个城市开展打车服务,全球驾驶员数量超过100万名。对于Uber来说,一方面,需求量节节攀升,用户体验到了共享驾乘所带来的便利和对传统出行模式的改变,同时,也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Uber的共享驾乘服务目前仍然面临着政策监管的不确定性问题。而在中国的共享驾乘服务发展过程中,也有这么一对兄弟,它们便是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

共享驾乘服务的发展及政策监管问题

第二种类型的出行共享与第一种的区别在于,第一种共享的是一种物品——汽车;而第二种共享的是一种服务。在这种模式中,不只是提供一辆车,而是提供一段行程服务。

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是Uber(其在我国提供的服务叫人民优步)和国内的滴滴快的专车、一号专车。从覆盖范围角度来看,2008年成立的Uber给全球人的出行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成为共享经济模式最好的代表之一。因此,Uber被视为全球共享出行的鼻祖,也是共享经济的先锋(见图2-3)。

978-7-111-52109-9-Chapter02-3.jpg

图2-3 Uber公司网站

2008年的一个夜晚,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和加略特·坎普(Garrett Camp)在巴黎街头迟迟打不到车。两人因此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能够在手机上按一下键就能叫来一辆车,那该多好。根据这个想法,2009年,两人成立了Uber公司,并于2010年开始在旧金山推出移动端打车服务。人们可以通过Uber打车软件随时随地打车,而驾驶员来自于那些通过Uber认证的私家车车主。

2012年开始,Uber进入了快速扩张时期。2013年3月,Uber进入加拿大;7月,进入伦敦,开拓欧洲市场。2013年2月,Uber进军亚洲,首站新加坡;8月,进入南非,开拓非洲市场;11月,在莫斯科上线,进入东欧市场。2014年2月,Uber正式登陆中国上海、广州、深圳;4月在北京开始试运营。

至2014年年底,Uber每天接送乘客100万人次,年度累计1.4亿人。在其最重要的美国市场,Uber的订单数与出租车相比从2014年1月的1∶6上升到2015年3月的1∶1.2,并且仍在逐步上升。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Uber全球流水收入29亿美元,净收入4.1亿美元。

截至2015年7月,Uber已经在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的310个城市开展打车服务,全球驾驶员数量超过100万名。预计到2015年年底,将会有100万名新驾驶员加入,覆盖全球超过450个城市。

除了出行之外,发展至今,Uber基于其巨大的共享平台,亦在世界各地开展了多种新型的服务,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想象。2013年7月,在纽约上线UberChopper(直升机服务),目前已遍布多个城市。2014年4月,在纽约上线UberRush(自行车同城快递);8月,上线UberFresh(快递送餐服务)。2015年1月,上线UberCargo(货运服务)。此外,Uber还利用其平台进行过很多短期测试项目,如UberIceCream(送冰淇淋)、UberTree(送圣诞树)、UberMovers(搬家服务)等。

作为一个受欢迎的共享出行平台,Uber确实在许多地方深入地挖掘和解决了人们出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传统的出租车行业,消费者普遍遇到的情况包括高峰期或天气不好的时候打不到车、在偏僻的地方打不到车、驾驶员服务不够人性化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Uber用更细致入微的客户体验、更互联网的思维去解决这些长期存在的状况,包括:不需要在路边等车,用手机打车,同时,用户可以清楚地看到车辆的行车路径和驾驶员信息;到达目的地后,用户不用支付现金,用移动快捷支付,甚至不用任何操作,简单快捷;对于驾驶员的服务,用户可以当即给出评价,如果服务不佳,可以进行投诉,评分会影响到驾驶员的信誉和接单量。

Uber的一个优势是,因为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公司的运作没有高昂的固定投入和运营成本,而且Uber的驾驶员大多是兼职,他们不用像出租车驾驶员那样每天必须赚到一定的金额,交给出租车公司后,才有自己的收入。因此,Uber可以在大多数闲时给用户提供比出租车更优惠的价格。根据Uber网站的数据,在美国用Uber优选轿车(UberX)出行,可以比搭乘出租车便宜近40%。这对于出行者来说是真正的实惠。

Uber另一个不同寻常的优势是它的基于大数据的动态定价算法。Uber的价格随着一天不同的时间点,以及打车者附近车辆的数量状况会实时变化。而且,这一算法还能定位并通知到能够最快到达打车者的车辆。这些都来自于庞大的不同价格点的供求关系历史数据库,以及行车数据。有了这个数据库,Uber可以以最优的方式进行资源组合,同时也可以预测市场的规律和走向。

Uber大数据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内部的动态定价上,这一模式对于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也能起到帮助作用。通过这一数据,可以比较方便地判断城市的人流以及高密度地区,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对于Uber来说,一方面,需求量节节攀升,用户体验到了共享驾乘所带来的便利和对传统出行模式的改变,同时,也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又是一个带有革命性、对传统模式和利益有重大冲击的事物,Uber也是在重重的争议中、在褒贬不一中飞速发展的。

Uber的共享驾乘服务目前仍然面临着政策监管的不确定性问题。由于对传统出租车行业形成了巨大挑战,以及对于交通安全的潜在风险,部分国家政府对Uber采取了抵制态度。例如,Uber在法国巴黎遭到抵制。而在中国,如何将共享出行的打车软件与“黑车”划分界限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Uber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市场,这些争议在舆论中逐渐销声匿迹。大众的支持改变了部分地区的法律,为Uber在新城市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当地以及国家的媒体报道也让更多潜在用户了解了Uber。

Uber公司在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成立于2012年,目前估值25亿美元的Lyft公司。而在中国的共享驾乘服务发展过程中,也有这么一对兄弟,它们便是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

在中国,共享驾乘服务的前身几乎都始于2012年左右出现的打车软件(用软件打出租车)大潮。自2012年3月中国市场的第一款打车App——摇摇招车成立之后,包括快的打车、嘀嘀打车在内的数十款打车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入这个后来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改变的领域

随后几年,几十款打车软件如大浪淘沙般快速沉浮。在每一款打车软件背后,都是资本大鳄或者产业巨头的角逐。对于这些产品背后的巨头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款打车软件那么简单,这将是未来互联网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的一个极重要的入口,因为这个App包含了高频的消费行为、支付的入口以及地理位置的定位。(www.daowen.com)

因此,中国打车软件的早期发展史,也是资本的角力史。只有足够的资本支撑,才能挺到快车道。到了2014年年初,摇摇招车已经渐渐退出了这个市场。此时,市场剩下来的两家最大的打车软件公司分别是阿里巴巴系的快的打车,以及腾讯系的滴滴打车。

嘀嘀打车2012年6月在北京中关村诞生,9月9日正式在北京上线。2014年5月20日,嘀嘀打车更名为滴滴打车。2012年12月,嘀嘀打车获得了A轮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300万美元的融资;2013年4月,获得了B轮腾讯公司1500万美元的投资;2014年1月6日,获得1亿美元的融资,成为首个获得C轮融资的打车软件。

2014年1月10日,滴滴打车开始与微信支付联合推出奖励活动,乘客使用滴滴打车后用微信支付可以立减10元,同时驾驶员获得10元奖励,从2014年1月10日起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滴滴打车的优势逐渐在营销价值上释放,用户从2200万人增加至1亿人,日均订单量从35万个增长至521.83万个,实现了规模性突破。2014年8月,滴滴打车推出专车。

几乎是在同时,在浙江杭州成立了一家打车软件公司,名叫快的打车。2013年4月,快的打车获得阿里巴巴、经纬创投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2013年11月,快的打车宣布收购大黄蜂打车。2013年11月底,快的打车与支付宝联合推广线下出租车市场,并进行补贴。2014年7月,快的打车推出旗下专车品牌“一号专车”。

2014年伊始,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两家寡头开始了疯狂的“烧钱行为”——大规模补贴乘客。高峰期,每天补贴1000万~3000万元人民币。但是巨额的补贴产生了效果,大量的消费者的行为被改变,大量的驾驶员参与进来。同时,弱小的竞争者悉数出局。

2015年情人节那天,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这对往日的竞争对手宣布进行战略合并。至此,疯狂的国内共享驾乘市场硝烟告一段落,进入另一个发展阶段。但两家公司还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滴滴快的从疯狂地抢占市场,转向了内生的扩展。根据易观智库的报告,截至2015年第二季度,滴滴快的、Uber和神州专车分别以82.3%、14.9%和10.7%的比例占据中国专车服务活跃用户覆盖率的前三名(见图2-4)。滴滴快的独占国内市场鳌头。

978-7-111-52109-9-Chapter02-4.jpg

图2-4 2015年中国专车服务活跃用户覆盖率前五名

注:数据来源于易观智库。

在共享驾乘领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所谓的顺风车,又叫拼车。前面提到的Uber、滴滴快的等专车服务是指车辆的提供者根据乘车者的要求,专程将一位乘客从A地送至B地。而拼车是让相同路线的乘客采取共同搭乘一辆车,大家均摊成本的方式。一辆汽车在同一段里程中可能装载多名乘客。

Uber的拼车服务是2014年5月推出的Uber Pool,Uber拼车服务允许一辆汽车在同一段里程中装载多名乘客,共享重合路程,共同承担车费,使得用户的花费更低。乘坐Uber Pool,乘客只需要选择Uber App中的Uber Pool按钮,输入自己的上车地点和目的地,一键呼叫驾驶员便可成功上车。驾驶员接载乘客后,可能会在行驶过程中接到另一个乘客的拼车订单,系统会根据两位乘客的行程安排计算最优化的路径,显示在驾驶员的导航系统中,驾驶员可依据导航接载第二位乘客,分别将两位乘客送到目的地,完成整个行程。

国内的拼车服务最早出现在2011年。2011年9月,AA拼车上线。随后,类似拼车服务在2013年开始密集出现。2014年,嘀嗒拼车、天天用车以及51用车相继上线。易观智库的《中国互联网拼车行业专题研究报告2015》显示,截至2015年4月,嘀嗒拼车在日均活跃用户覆盖率上占比59.88%,51用车和天天用车的日均活跃用户覆盖率分别是21.71%和15.27%,三家几乎占据了这个市场超95%的份额。

2015年6月1日,一个重磅竞争者进入拼车服务市场,滴滴快的正式推出“滴滴顺风车”拼车业务。6月1日上线当天在北京这一个城市的订单就突破了1万个,到覆盖338个城市、注册车主310万人、乘坐过顺风车的用户超过700万人、日订单突破223万个,滴滴顺风车仅仅用了60天。而随着滴滴顺风车的发展,这些数据指标还将不断增长,“规模化”将成为滴滴顺风车最终的“护城河”。

最新的动态是Uber Pool服务也于2015年8月下旬正式进入中国的拼车服务市场,取名“人民优步+”。

国内拼车市场发展历程如图2-5所示。

978-7-111-52109-9-Chapter02-5.jpg

图2-5 国内拼车市场发展历程

在出行共享领域,全球范围内还有不同的其他交通工具的共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