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由于发展阶段限制和现实利益驱动,我国旅游研究主要面向政府和企业需求。但由于旅游业本身的社会性、公共性、市场的国际性和发展领域的深化拓展,旅游研究应扩展服务对象,由以往的两个面向向服务公共管理、企业经营、社会公益和国际交流的四个面向转变,建设综合性的成果转化应用与传播推广体系,以进一步提高国民的旅游意识和旅游素质,提升在国际学术界和业界的影响力,完成知识传播的使命。
(一)进一步加强对公共管理和企业运营的成果转化
旅游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往往游离于企业和产业管理之外,对实践发展的新方向不敏感,研究成果也较为分散。为逐渐解决理论滞后实践的问题,需要探索研究模式创新,建立官产学研一体化研究模式。在公共管理中,加强专家学者对公共决策的参与程度,探索建立专家学者荣誉制度,发挥专业化研究优势,特别应注重在标准化建设、各种法规文件、产业重大规划等研究过程中引进专家智慧,更好服务决策。为建设形成完善的学术梯队、促进旅游科研成果转化,探索研究机构与旅游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博士后工作站,不仅能够有效地推动旅游科技研发成果向职能部门管理和一线企业生产转化,而且也有利于培养既懂理论又富于实践经验的人才。
(二)旅游科学文化知识普及与国民素质提升(www.daowen.com)
加大旅游文化推广与科普力度,将其作为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渠道和载体,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第一,加强旅游与生活方式、旅游与道德规范、旅游与文化自信、旅游与全球文化交流和本土文化保护、旅游对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等方面的研究,为旅游科普推广提供理论基础。第二,多种渠道加大宣传推广,如设立中国旅游日、设立旅游专业频道、开设国民旅游大讲堂、与百家讲坛等合作、实施旅游公益宣传行动等。第三,与资源环境、社会文化、商贸会展等部门管理、节事活动和相关文化传播推广加强合作,整合领域间宣传推广渠道优势,扩大受众范围,提升旅游科普的科技知识和文化内涵。
(三)推进旅游研究的国际化进程
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旅游研究的国际化是提高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推动本土产业参与世界竞争的必由之路。第一,强化自身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优化、在世界格局中地位上升的大背景下,针对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原创性研究,力争产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国际旅游研究做出自身独特的贡献。第二,在国际上发出中国旅游研究的声音。通过与国际性旅游研究组织共建中英文期刊、共同举办国际性会议等形式打开对外宣传的窗口,多渠道向世界传递中国旅游研究的进展信息。第三,支持学界走出去。创造条件,推介我国旅游研究人员参与国外高水平的研究项目和国际学术组织的重要活动;积极参与全球性、区域性的双边或多边国际研究计划,切入旅游研究国际化发展的轨道。第四,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合作。以共建研究基地、共建旅游研究协作网络等形式,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的合作和交流。第五,加强研究人员的流动。引进国外优秀人才的同时,通过访问、进修或联合培养人才等方式提高研究人员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