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旅游研究的薄弱环节,顺应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需求,以设立重大专项课题等形式,集成学界和业界力量,开展若干重大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计划,加快提升我国旅游科技原始创新能力。
(一)旅游基础理论研究计划
因旅游学的应用型学科特性,基础研究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提升学科地位,应注重对旅游的基本概念、内涵、规律、特征、范畴深入研究,具体可以《中国旅游大辞典》编撰工作为切入口,研究旅游的概念体系、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学科体系等,研究旅游学作为跨学科知识体系的本质、特征以及与分支学科的关系架构。更加注重基本规律研究,包括:旅游经济运行模式研究、旅游业在内需型经济环境下运行的特点和作用、旅游业增长理论研究、旅游目的地形成与发展机制研究、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与国际旅游经济运行研究、旅游发展进程中的社区共享机制研究、旅游投资模式效益与提升策略研究、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研究等。
(二)旅游业实践总结研究计划
实践往往先于理论研究。首先,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有中国发展阶段性特点和大国特色的旅游业本土发展模式,特别是由于旅游业和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不同的高度市场化属性,具有自我组织、调整与更新功能的产业系统和市场消费行为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创新之源,从要素组织、消费行为和调控管理等多个角度总结提炼这一模式的本质规律,不仅对于旅游业创新发展具有直接指导价值,而且将对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也有重要启示意义。其次,在各地旅游业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并涌现出若干发展模式,由于旅游经济依托于区域综合经济并在省、市、县、景区等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运行规律与特征,因此应分层次总结和提炼以进行针对性推广。最后,在旅游经济体系中,受内部改革和外部开放程度及市场阶段性需求不同所影响,各要素产业发展的历程、模式和经验也截然不同,分门别类对经典案例的具体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也具有重要价值。总之,旅游研究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案例教学,用实践指导实践、用实践引领实践是最直接有效的创新方式,为便于推广应用,总结成果可以图片为主、文字说明为辅的图典式教材。
(三)旅游立法研究计划
旅游活动和产业运行涉及一系列众多的法律关系,不仅需要大量复杂的基础研究、总结和提炼,而且在此基础上各种研究成果在法律层面上还需进行严谨的系统表述。从法律关系剖析,旅游立法研究主要包括旅游发展促进、旅游行政管理、旅游民商法关系和旅游资源保护四个层次的研究工作。由于法律行为是作为国家意志的公共管理最高准绳,因此应设立重大专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学界而言,不仅在立法过程中需要承担一系列基础性研究任务,而且还应承担立法过程中和立法成功后的司法解释、跟踪研究和宣讲工作。
(四)旅游业统计与监管研究计划
客观而言,旅游统计在服务业统计中是走在前列的,中国的旅游统计在全世界也是领先的,以旅游卫星账户为核心的中国旅游统计研究是有所创新、突破和贡献的。但由于旅游业社会化发展趋势加快,与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包括卫星账户在内的目前统计口径普遍偏小。为形成完善的统计体系,应着重在三个层面加强研究。一是旅游统计的基础理论研究。深入研究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功能、贡献及其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明确旅游统计的对象和经济规模。二是统计方法创新研究。加快现代信息科技在旅游统计中的应用研究,如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统计旅游投资建设规模、利用移动通信的漫游系统监测统计旅游者规模等。三是统计体系的运行机制创新研究。包括着手构建区域旅游经济统计数据共享机制,以及利用重大科技成果融合现有信息监管与服务渠道,建设统计、监管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现代统计体系。为加强以上研究准确统计旅游经济规模、认清旅游业的功能与地位,应深刻理解旅游统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申报重大科技专项进行专门研究,并建议将高度关联和复杂的旅游统计作为国民经济统计的改革试点进行攻关研究,以逐渐解决长期困扰中国发展决策中统计数据不准确的难题。
(五)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与满意度调查研究计划
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宏观经济震荡起伏加剧的战略新阶段,并由于旅游业内在的敏感特性、我国旅游经济规模迅速壮大、产业加速融合和业态不断创新,为保持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将其培育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亟须对旅游经济运行质量和消费状况进行实时跟踪监测,以提高对旅游经济运行的预见性和宏观调控能力,帮助企业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我国旅游市场秩序,并为新时期的政府职能转型提供政策支持。为此,以中国旅游研究院为核心,联合学界研究力量和业界典型企业,通过广泛的信息数据收集和科学的评价模型构建,对旅游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游客满意度调查和评价、旅游投资模式效益与提升策略、旅游经济运行模式与战略规划等进行深入研究。
(六)旅游业信息化研究计划
旅游内在的消费空间移动和环境复杂多变、供需主体多样和产业高度关联等特性,使其呈现出对现代信息科技的强烈应用需求。事实证明,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平台,以网上预订、网上交易和网上结收为代表的交易方式普及推广,不仅革新了酒店、景区、旅行社等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模式,飞速提升了生产和服务效率,同时也大幅地提高了交易的广度、安全性和便捷性。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和大众旅游规模化,以及互联网宽带、终端集成技术、场景模拟和虚拟旅游等信息科技发展,将进一步创新旅游生产、交易、消费和管理等各环节的方式和模式,形成一系列新业态和新产品。为引领旅游业的第二次信息科技浪潮加速到来,设立重大旅游信息科技研发专项,开展区域(省、市)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研究、我国在线旅游网站发展研究、旅游资讯网运营模式与标准研究、虚拟旅游研究、旅游信息化科技应用研究、旅游终端信息集成与市场开发研究等课题研究。
(七)旅游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研究计划
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再到《哥本哈根协议》,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已从学者的讨论发展到实践,新一轮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在低碳经济时代,响应国家到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节能减排”目标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中国旅游产业需要加快从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转变,提高旅游业科技含量,进一步压缩旅游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旅游发展的资源环境依赖性,使其真正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重大研究课题有:景区、饭店等旅游企业“节能减排”和“减污降耗”研究、旅游业生态材料和节能材料应用研究、旅游业中太阳能、生物能、有机能等清洁能源应用研究、旅游生态补偿和生态保育建设的碳汇增长潜力研究、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旅游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等。
随着现代化的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日益发达,跨区域交通格局优化,近城化、同城化与区域一体化效应日益显现,在大幅压缩旅游者时间距离的同时扩大了旅游消费的空间范围,旅游需求和消费的时空关系变化多样。在此背景下,旅游产品空间设计与组合、区域产业供给与生产力布局等都亟须调整。为对区域旅游产业结构空间调整和企业投资提供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服务,借助地理资源等学科对空间概念的深刻理解、对资源在国土空间分布的调研积累和对经济社会活动空间格局与过程的研究基础,开展现代旅游流理论研究、旅游产业要素发展的时空规律研究、中国旅游区域流动格局与过程研究、基于国土功能区划和交通发展的区域旅游增长潜力研究、现代服务业与旅游经济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研究、区域旅游产业生产力布局调整研究、基于旅游产业空间格局变化的企业投资分析与决策服务研究等。
(九)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计划
依托现代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安全监控技术以及新型原材料等,旅游基础设施和装备制造不断创新发展,旅游产品和业态不断创新,旅行服务更加便捷安全,旅游安全救援系统也更有保障。鉴于旅游业发展形势与需求,发挥我国装备制造业比较优势,近期应着重开展高速公路、快速铁路、航空服务等现代交通系统中旅游元素融合与服务质量提升研究,旅游房车、越野车、豪华邮轮游艇、主题公园游乐设施、大型观光电梯与生态型索道等科技密集的设施设备制造研究,海底旅游、极地旅游、太空旅游等极端环境中旅游保障系统研究,高尔夫、攀登、探险、露营等户外运动设施与旅游装备研究,智能讲解、展馆及陈列设备、虚拟景观建造等现代展陈系统研究,景区安全监控、各种门禁系统、旅游应急救援等旅游安全系统发展应用研究,以及旅游商品纪念品加工制造研究等。(www.daowen.com)
(十)旅游市场研究计划
在更加注重国内消费、更加注重民生发展、更加注重国民福利的经济社会结构战略调整前景下,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持续收入,旅游休闲消费市场将进入爆发式扩张期,对旅游市场发展、需求演化和开发营销等进行系统研究,具体可分四个层次进行。一是宏观研究。课题有国家旅游形象研究、中国旅游消费潜力研究、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研究、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空间分布与行为研究、作为客源地的境外旅游市场研究等。二是专项市场研究。包括老年旅游市场研究、青少年修学旅游市场研究、农民旅游市场开发研究、海外华人旅游市场研究、世博旅游研究、自驾车旅游市场研究等。三是市场行为模式研究。包括旅游消费行为变迁与商业形态创新研究、基于互联网的“利基”旅游市场需求和供给研究、影视摄影作品与旅游地的符号传播研究、大型节事与旅游业发展研究等。四是方法创新研究。包括旅游市场预测技术与方法研究、旅游市场推广创新机制研究、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构建等。
(十一)旅游新业态与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计划
旅游业以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业态与模式创新。一方面,随着旅游者对个性化、多样化、高级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大,散客化、自由行旅游方式渐成时尚,旅游者对原生态、健康生活、文化修养、高尚品位、服务质量和科技效率的追求推动市场正出现新的需求形势;另一方面,依托或运用最新科技成果,以及与自然生态、城乡环境等资源,与现代交通、会展商务、金融保险、传媒信息和创意文化等新经济要素的结合,旅游产品建设、企业经营管理等生产供给也多样发展。在变革创新不断的新环境和新形势下,应开展对新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系列研究,引导旅游业转型升级。一是战略性研究,包括旅游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研究、技术渗透与旅游产业转型研究等。二是企业创新研究,包括旅游集团的公司治理与发展战略研究、创业板与旅游企业成长研究、旅游企业扩张模式、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比较研究、IT与旅游企业发展研究、旅游投融资机制研究等。
(十二)国民休闲状况普查与休闲发展战略研究计划
休闲发展事关国民生活质量、事关社会文化建设、事关旅游业转型升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已明确加快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但到目前为止,对我国居民休闲产品消费、休闲活动类型、休闲服务质量等方面只有零散的实地调研和网络调查,全貌性的现状信息和整体性的战略研究尚为空白。为确实保障大众休息与休闲权利、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应分区域、分阶层、分工种、分机构对全民休闲状况、休闲质量以及节假日制度、带薪休假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广泛普查,获得真实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实施《国民旅游休闲纲要》。
(十三)新时期旅游资源普查与开发规划研究计划
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休闲度假发展和社会需求日益多元,旅游资源组成及组合也更加丰富,滨海、山地、湖库水系等度假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现代产业资源、特色民族民俗资源、城乡社会资源、流动性节事展会资源、创意创新资源与现代信息资源等重构了旅游资源谱系,以现代旅游观为基础进行全国旅游资源普查,并以新的标准进行分级评价,以适应现代旅游产品开发规划与市场需求。开展我国滨海旅游资源总体开发战略研究、海洋经济战略下海洋旅游开发研究、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研究、海峡两岸旅游区开发与规划研究、邮轮游艇旅游开发研究、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研究、近现代工业遗产与经济资源旅游开发研究、旅游与文化产业研究、基于社会文化资源非商业化的旅游开发研究、红色旅游研究、乡村旅游提升与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特色旅游村镇建设研究、都市购物美食与商贸会奖旅游研究、非传统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模式研究以及我国旅游规划行业监理机制研究等。
(十四)旅游生态环境影响监测与生态服务补偿研究计划
尽管旅游与其他产业活动相比,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及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都较少,但伴随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我国旅游业整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在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区和西南水土流失地区等生态脆弱区的旅游发展中,更应对此高度重视。除传统意义的生态旅游外,旅游涉及的生态研究还包括生态服务、生态补偿和脆弱生态区持续发展等多个主题。旅游是生态服务功能中健康、游憩、体验、审美和部分产出价值最直接的消费形式,通过旅游者对生态系统服务和产品的购买与消费,实现了以市场化方式对生态服务提供者的经济补偿,其实质是一种高效促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生态补偿机制,对脆弱生态区的生态保护、建设与社区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因此,依托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等成熟平台和研究力量,借助生态学、地理资源科学等在生态领域的研究优势,开展旅游生态环境影响监测与评价研究、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与标准化示范研究、旅游的生态服务消费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脆弱生态区旅游发展可行性评估与实施方案研究等。
(十五)国际旅游合作与发展战略研究计划
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出入境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和重大节事活动的开展,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市场和服务双向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阶段,在全球一体化的新环境中开展国际旅游合作与发展战略研究。一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包括我国旅游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与游客输出相呼应的旅游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究等。二是国际合作研究,包括中国ADS协议执行情况与发展对策、中国与国际旅游组织关系研究、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区建设研究、中国—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研究、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合作机制研究、上合组织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三是相关战略性配套研究,包括对外援助与游客输出、基于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的国际网络建设、国际旅游走廊研究、旅游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等。
(十六)旅游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计划
由于旅游消费活动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导致旅游业的高度社会化发展、多类产业融合发展、多种地域空间分布并形成复杂的产业链系统,企业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往往只是在产权最易明确的利润最大化环节,旅游产业整体公共性与外部性较强。为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应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一是旅游政策研究,旅游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旅游行业协会改革研究、旅游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与政府监管研究等。二是改革创新载体与机制研究,包括旅游综合改革与专项改革试验区研究、区域旅游合作创新机制研究等。三是旅游行政管理与服务创新研究,包括面向散客市场的市场服务体系研究、我国旅游质监体系与旅游行政执法制度研究、旅游市场监督管理法规制度建设研究、旅游团队服务质量管理方法、我国旅游保险体系的创新与管理研究、自然灾害、疾病与旅游业发展研究等。
(十七)旅游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计划
客观而言,我国旅游业标准数量在服务行业中处在领先地位,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评定等领域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为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应更加重视标准化建设对我国旅游市场规范和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研究旅游业和相关现代服务业已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际标准基础上,继续组织编制下一阶段的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以逐步建立完善的旅游业标准体系为目标,对旅游业基础标准、旅游业要素系统标准、旅游业支持系统标准和旅游业工作标准等进行系列专项课题研究。
(十八)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科学管理研究计划
旅游从业人员应专业知识面较广、有较好的服务技能和态度,工作岗位流动性强而且工作量季节波动性较大,因此,应注重旅游人力资源的跨专业培养、实践性培养、职业技能培养、在职培训与二次开发等,并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弹性、绩效和制度性管理控制。针对我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主要研究课题有旅游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中国旅游人才市场构建研究、导游管理法制研究、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评价与创新研究、导游工作模式创新研究、我国旅游企业经理人业绩信用评价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旅游企业岗位职务标准研究、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与人才培训研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