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进入重大变革冲击下的模式转型期

进入重大变革冲击下的模式转型期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国经济转型为应对危机实现平稳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调整正深化推进,这将为旅游业创造新的环境。作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如何进一步提高旅游发展的科技含量和资源环境利用率、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和低碳旅游,将是下一阶段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二)国际化、区域化格局深化演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推进旅游一体化的同时,全球旅游重心随着经济中心向东亚、中国转移。

进入重大变革冲击下的模式转型期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基础以及对未来一段时间宏观形势的整体判断,下一阶段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是全球、区域格局的重组变化期,是经济、交通、产业发展模式和科技发展的重大变革创新期,旅游业发展模式也将随之急剧改变。

(一)中国经济转型

为应对危机实现平稳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调整正深化推进,这将为旅游业创造新的环境。一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变,居民消费率将大幅提升,同时消费结构将由实物为主向实物与服务消费并重转变,从对物质的追求到对人自身发展的追求,来自国民的大众需求将进一步增长,旅游休闲将是消费规模扩大与结构升级的主要受益行业,同时如何创新制度安排、完善旅游服务以扩大旅游消费,将是下阶段的重要问题。二是经济发展的指向转变,由工业化积累财富向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国民福利转变,民生将成为重中之重。其中,如何进一步发挥旅游休闲对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国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扩大就业、转移和优化财富分配、消化社会矛盾、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共识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将成为旅游发展“惠民生”与“促和谐”的关键。三是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由依赖低成本劳动力、大量物质投入和密集型资本向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效能提高转变,集约式、可持续发展将成为重中之重。作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如何进一步提高旅游发展的科技含量和资源环境利用率、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和低碳旅游,将是下一阶段发展模式转变的关键。

(二)国际化、区域化格局深化演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推进旅游一体化的同时,全球旅游重心随着经济中心向东亚、中国转移。

在我国,受国土功能区划指导,并由于产业梯度转移、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形态发展演化,国内旅游区域格局逐渐稳定固化。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逐步完成,沿海地区将逐渐占领科教、文化、金融、商贸、会展、娱乐、创意与总部经济等知识密集型经济高地,同时随着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文化兴盛,商务会展、文化娱乐、修学与现代文明体验与海洋旅游将主要集中在东部。中部与东北将逐渐承接沿海地区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同时由于发展需求巨大,将逐渐替代东部沿海区域对要素的集聚效应,区域内大中型城市和制造业集中城市将承担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和流动资本吸收的任务,旅游活动将主要与劳务转移、城乡对流以及区域间物流、商务流相伴而生。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在国土功能区划中大部分处于限制和禁止发展区内,在未来发展中经济体量相对较小,因此与社会经济要素流动相伴的旅游活动也相对较少,但随着区域大山大水的自然景观和独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社会影响的传播,其旅游价值将逐渐得到市场发现和认可,以生态、探险、体验和养生、疗养、度假为目的的旅游形式将成为区域旅游活动的主体。

(三)交通变革压缩旅游时空距离

全国交通建设加快,跨区域交通格局优化改善。未来几年内,为应对金融危机所投资的公共基础设施将建成使用,随着机场、高铁和高速公路交通进一步改善,东部地区通达度继续提高,中西部省区对外联系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的可进入性将明显提高。特别是随着高速客运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跨区域的旅游快速廊道建设将逐渐形成,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时空距离将大幅缩短,从而形成东中西梯度递进、南北对流不断强化的旅游交通格局。(www.daowen.com)

城市交通加快发展,旅游同城化效应日益显现。目前,各地依托中心城市和区域性大城市的区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伴随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城市圈、城市带和城市群旅游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城市轨道建成后,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同城化、近邻化效应将更加显著,中心城市的功能将更加突出,中心城市之间互动加强;特色旅游区将进一步发展深化,一批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将加快形成。旅游产业布局将重新组合。

(四)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混合型业态

两大融合趋势更加显著:一是旅游者对个性化、多样化、高级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大,散客化、自由行旅游方式渐成时尚,以观光游览向结合休闲度假升级转变为主要形式,对原生态健康生活、文化修养、高尚品位和科技含量的追求,以及与自然生态、城乡环境等资源,与会展商务、金融保险、传媒信息和创意文化等新经济要素的结合,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会展商务旅游、自驾旅游、海洋旅游、邮轮、游艇旅游、康体健身旅游、高尔夫旅游、修学旅游等新业态不断呈现,旅游地产、旅游房车、邮轮游艇、家庭游乐设施等新产品日益丰富,休闲、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高尔夫等各类户外活动更受青睐。二是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服务业、文化业和地产业等产业进一步融合,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资源和形式,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服务业和旅游地产也将改造优化传统产业。在产业加速融合、混合型业态渐成主流的情景下,传统产业格局将受到挑战,如何重新规划区域旅游以拓展产业功能、引导新业态发展,是下一阶段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五)低碳经济催生低碳旅游和旅游循环经济新模式

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再到《哥本哈根协议》,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已从学者的讨论推进到发展实践,其苗头显示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复苏的动力和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甚至将有望成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主流。在低碳经济时代,国家响应到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节能减排目标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中国旅游产业如何实现从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转变,如何在产品设计、产业运营到大众消费的各环节真正落实节能减排和减污降耗、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如何以旅游发展促进生态补偿和生态保育建设、成为真正的“碳汇产业”,将是提高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六)新技术革命带来新的产品、业态和商业模式

信息化与科技化越来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并使旅游业的现代服务业特征日趋明显。目前,全球旅游预订系统、酒店预订系统、民航机票预售系统等已广泛应用。世界旅游组织商务理事会预测,未来几年全球旅游客源地将有1/4的产品通过互联网预订。随着信息化发展与应用,尤其是终端集成技术、4G网络、互联网宽带和场景模拟技术发展,网络交易、终端销售和虚拟旅游不仅将革新产品创造、营销和市场开发的既有模式,甚至将彻底改变旅游的方式和形态。此外,旅游基础设施和装备制造不断创新发展,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磁悬浮列车航空航天、豪华邮轮、游乐设施、大型观光电梯与索道等科技密集的设施设备,将被广泛应用于旅游领域;依托或运用最新科技成果,极地旅游、太空旅游、海底旅游、生命旅游、虚拟景观、高新科技园区等旅游业态将得到发展;户外运动装备、旅游讲解系统、景区安全监控、旅游应急救援等将进一步运用现代科技。主动迎接新技术革命浪潮,创造新的产品、业态和商业模式,是旅游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赢得先机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