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的要素
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是旅游活动最低层次的需要。离开这六要素就无法谈旅游,它们是旅游活动发展的产物。在我国,旅游活动的要素目前较为流行的有“三体”说和“新六要素”说。
1.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三体”说
旅游活动是一种涉及面极其广泛的综合性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旅游活动是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三大要素构成的。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旅游者又称游客,是指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做访问的人。旅游的发展历史表明,旅游是先有旅游者的活动,然后才有了为旅游者服务的相关从业人员。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导性因素,其数量、消费水平、旅游方式是决定旅游业内部各种比例关系及其相互协调性的主要因素。因此,旅游者是旅游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居于主体地位。
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资源是指客观存在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能对旅游者产生一定吸引力的事物和现象。在旅游活动的各个构成要素中,旅游资源处于客体或对象的地位。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用于旅游花费的金钱和时间后,他首先考虑的必然是去哪个国家或地区才能满足自己的旅游需求。这时,吸引旅游者的决定因素,就是满足其偏好的旅游资源了。固然,当一个人准备去某国或某地区旅游时,同时也会考虑那里的生活条件和服务设施,但这只是第二位、第三位的需要。那些具有不同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旅游资源,没有别的可以代替,其观感也不是依靠别人的介绍或纸上的字画就能真切感受到的,旅游者必须亲临其境才能获得真正的精神满足。因此,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观基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招揽游客、开拓市场、发展旅游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条件。
旅游活动的媒体是旅游业。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范围极为广泛,涉及许多部门,其中最直接的就是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等。旅游业是联系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的纽带,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需求,主要通过旅游业来提供。在现代大众旅游阶段,几乎没有哪个旅游者不在利用旅游业提供的服务。虽然接受旅游业提供的服务并非是旅游者的目的,但旅游业在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以及在旅游动机与旅游目的的实现之间架起了一座便利的桥梁。在已经具备需求条件的前提下,旅游者为旅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而担心的机率降低,他们的旅行及在旅游目的地期间的生活和活动都可以由有关企业为他们安排。受旅游业带来的种种便利作用的刺激,旅游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并且使人们外出旅游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旅游业在推动旅游发展方面的另一作用就是它的组织作用。在供给方面,旅游业需要根据市场的需要组织自己的一系列配套产品。在需求方面,旅游业更是通过各种方式为自己的产品组织客源。从旅游产生之日起,它的组织作用就表现得非常突出,而且正是由于这种组织作用才使旅游业从无到有,并推动了旅游活动的规模发展。总之,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是相互联系、互为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旅游活动的统一体。其中一个要素的变动必然会引起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动。例如,旅游者的旅游兴趣和决策直接影响到旅游地的选择;旅游的客流量和流向,以及旅游者的时空变化,会影响旅游地的开发规模、服务设施的规模和档次的需求,还会影响饭店、旅行社、交通运输等旅游媒体的工作;如果旅行社宣传很有特色,旅游地本身也具有吸引力,就会反过来影响旅客流向和流量的变化,旅游地开发规划、环境保护,旅游媒体的交通运输、服务等就会相应地受到影响。
2.现阶段旅游活动的“新六要素”说
美国学者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普遍具有5种基本需求,而且是有层次的。他认为,人们一般是按照这样的层次来追求需要的:当低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求就变为迫切的主导需要。对比人们旅游活动的需求变化,人的旅游需要是随着人们的满足程度在不断变化的,旅游活动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是人们在旅游活动中的最初要求,当旅游者已经体验了旅游活动最基本的需求后,必然会提出更高的享受需求。人们已不满足以游览、观光为主的旅游活动了,他们会在享受环境、提高审美、体验生活、扩大社交、休闲健身等方面提出新要求。
“新六要素”指资源、环境、文化、科技、余暇、金钱,是旅游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人们在研究旅游要素的过程中认为,“新六要素”在围绕旅游产业基本构成的基础上,又有超越旅游产业构成的成分,在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大环境上分析,除了一些物质的要素之外,也考虑了重要的非物质要素,如文化要素等,是更大范围上的旅游活动要素。
(1)资源——旅游活动之源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将旅游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旅游资源是旅游业产生、生存、发展的关键,旅游资源孕育和维持着旅游业的全部生命,是人类旅游活动、旅游经济的主要源泉。
(2)环境——旅游活动之基础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旅游环境是以旅游者为中心的,涉及旅游目的地、旅游依托地的,并由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构成的复合环境系统。环境与资源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环境是相对人类这个主体的客观对象,资源是环境中被人类利用的部分。环境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对改善旅游产品质量、提高游客在旅游服务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同时,合理有效的旅游发展对环境保护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文化——旅游活动之灵魂
一般认为,文化的基本构成有3种,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所谓物质文化即文化的物质状态,如建筑、器物等;所谓制度文化即文化的制度状态,如管理规则、行为习惯等;所谓精神文化即文化的精神状态,如观念、意识等。旅游目的地、旅游载体、旅游对象、旅游活动、旅游规划、旅游营销管理、旅游服务等,无不蕴含着这3种文化状态。
文化是旅游成为人类生活方式的根基。旅游需求和旅游活动正是人的精神和文化的高层次需求及其满足,也正是人之自在为人的重要标志。人在受到生理需求压迫的状态下,旅游无从谈起;人在劳心费力的状态下,也无暇顾及旅游。只有在低层次需求已满足的情况下才能产生高层次需求,需要自由自在地体验与欣赏生活的时候,人才能进入真正的旅游状态中。这就使旅游本质地与人性高层次需求联系起来,内在地与人的文化本性联系起来,必然地与人的审美活动联系起来,而且最终的走向必定是随着人性需求的提升而由猎奇观光趋向休闲娱乐。可以说,旅游就是人的文化活动,旅游消费是文化消费,旅游服务是文化服务,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
(4)科技——旅游活动之动力
当人们迈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早已融入旅游业的方方面面。历史的发展证明社会生产的每一次飞跃式进步,都是依赖于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新科技革命让人们的一切都在经历重大变革,旅游业作为新兴的产业也不例外地受到冲击与影响,而且科学技术正在逐步主导旅游业的发展。国际旅游竞争力一般经历旅游资源竞争、旅游产销竞争、资本实力竞争和创新竞争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推进对科技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增强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旅游业的重大战略问题。
(5)余暇——旅游活动之机遇
旅游需求产生的最基本决定变量包括旅游支付能力、充足的余暇时间和旅游动机。在3个变量同时得到满足时,旅游需求才能得以实现。1995年,我国实行“双休”工作制后,国内旅游蓬勃发展的现实表明,有充足且集中的余暇时间对旅游市场的变化十分重要。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就需要将旅游需求尽可能最大化地实现,在更大程度上、更大范围内带动经济增长。因此,更多的市场化旅游需求需要有更多、更长、更集中的余暇时间。我们可以进一步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切实实行带薪休假制度,进一步探究缩短劳动时间、增加余暇时间的有效途径。
(6)金钱——旅游活动之保障
旅游活动也是一种经济活动,人们的旅游活动需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作为支撑,特别是现代旅游涉及面广、活动范围大、旅游周期变化快、旅游危机增多,所以,具备较强的经济能力是实现旅游的重要保证。
(二)旅游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旅游可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
1.按地域范围划分
在一个特定的国家里,旅游通常可以分为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两种类型。
(1)国际旅游
国际旅游可以划分为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常住居民到某个特定国家进行的旅游;出境旅游,指某个特定国家的常住居民到另外一个国家进行的旅游。
(2)国内旅游(www.daowen.com)
指某个特定国家的常住居民在本国内部进行的旅游,又可划分为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和全国性旅游。
2.按旅游规模和人数划分
按参加一次旅游活动的规模和人数划分,旅游活动可分为团队旅游和散客旅游。
(1)团队旅游
团队旅游是由旅行社或旅游中介机构将购买同一旅游路线、旅游项目的15名以上(含15名)游客组成旅游团队进行集体活动的旅游形式,团队旅游一般以包价形式出现,具有方便、舒适、相对安全、价格便宜等特点,但游客的自由度小。
(2)散客旅游
散客旅游是由旅行社为游客提供一项或多项旅游服务,特点是预定期短,规模小,要求多,变化大,自由度高,但费用较高。
3.按照组织方式划分
按照组织方式可分为自助旅游与互助旅游。
(1)自助旅游
自助旅游是人们不经过旅行社,完全由自己安排旅游行程,按个人意愿进行活动的旅游形式,如背包旅游。自助旅游的特点是自由、灵活,所有的花费都可依自己的喜好来支配,行程可弹性调整,又可深入了解当地民情风俗。
(2)互助旅游
互助旅游是网络催生的一种旅游模式,以自主、平等、互助为指导思想的一种交友旅游活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助旅游将成为当今人们主选的旅游模式之一,也是科技时代带给人们的现代社交观念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一种方式。
4.按旅游的目的与动机划分
按旅游的目的与动机划分,旅游可以划分为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探险旅游、商务旅游、文化旅游等几种主要类型,现对其进行逐一阐述。
(1)观光旅游
观光旅游是以到异国他乡观赏自然风光及古今人文景观、体验民俗的形式,以求达到求新、求异、求知、求美的纯消费型旅游,这是最传统、最普遍的旅游形式。虽说现代旅游已将公差、商务、会议、教育等活动纳入旅游之列,但任何旅游活动都包含有观光的成分。在我国,观光是最基本的旅游形式。
观光最直接的作用是赏心悦目。但如果在发展旅游业时只拘泥于观光旅游的传统做法,而忽视内容丰富的多元化旅游项目,势必造成旅游市场的单一化进而失去活力。我国应该在充实、完善观光旅游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形式多样的旅游形式。
(2)度假旅游
度假旅游指在节假日或带薪假日,出于保持身心健康、排解无聊、调剂生活情趣等原因,到风景区或娱乐场所去度假。此类旅游者停留的时间比观光旅游要相对长一些。在旅游大众化、普及化的过程中,度假旅游的悠闲、舒适、愉悦身心的鲜明特点,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
(3)探险旅游
探险旅游指富有挑战精神的旅游者为寻求刺激、满足其好奇心而外出旅游。这些人多青睐人迹罕至或尚未开发的地方,多选择常人难以参与的旅游活动方式。他们喜欢用攀岩、漂流、横穿沙漠、悬崖跳伞或跳水等刺激性较强的活动方式来挑战自我并寻求成功的喜悦。这些旅游者往往是新旅游点的发现者。
(4)商务旅游
商务旅游主要是出于职业的需要,以办展览、进行贸易和商务洽谈、出席会议或进行某些科学文化交流为主要目的的旅游项目。这类旅游的特点是在完成公务的同时进行参观游览。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商务旅游、会议旅游、讲学旅游等,地点一般都选择在旅游胜地或历史文化名城。
商务旅游是指借到异地经商的余暇之机从事的个人旅游行为。客人在此期间的住店、宴请、社交、游览构成了整个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往来于各国、各地之间的商务活动十分频繁。相对于自费旅游者来说,他们通常停留时间长,消费水平高,对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比较讲究。
商务旅游是旅游史上最早的旅游形式之一,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始终保持良好势头的旅游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商务旅游者是大都市旅游市场的主要客源。
(5)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具有教育、科研和交流的功能。带有专题性质的学习、考察或文化交流等形式的旅游则更突出表现为文化专业目的。其实,任何旅游形式都具有文化性质。到一个地方去探索那里的文物古迹、民族文化传统,以及艺术、音乐、建筑、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有利于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交流学术。文化旅游具有新异性、知识性,表现了异质文化的相互影响,反映了现代旅游发展的趋势。
文化旅游因为可以吸引众多游客而早已被国际旅游业界所重视。到我国旅游的海外客人,多数也是为了参观文物古迹,深入了解具有东方特色的历史文化。
我国比较典型的文化旅游还包括红色旅游、乡村游、民俗游、文化专题游等特殊形式。除此之外,按旅行方式划分,旅游可以划分为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游船旅游、徒步旅游等。按计价方式划分,旅游可以划分为包价旅游、非包价旅游等。按年龄特征划分,旅游可以划分为儿童旅游、青年旅游、中年旅游、老年旅游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