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宴饮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庆活动凝结着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传统节庆活动以其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周期性、民族性、群众性的特点,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历久弥新,形成了耀眼的人文符号和独特的文化记忆,深深地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
中华传统节庆活动,各有其特定的风俗习惯和活动内容。其中,宴饮是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的主体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每个传统节日几乎都有其相对应的特定的饮食内容和宴饮形式,如元旦(1月1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国庆节(10月1日)等,任何内容和形式都有一定的内涵,那就是吉祥福瑞。
1.中华宴饮的起源
中华宴饮文化的演变与发展是一个漫长而不断完善的历史进程,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超出单纯风俗礼仪的传统概念,形成了一种新的饮食文化产业现象。它既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礼仪表现和沟通方式。这种宴饮文化在“中国传统节庆活动”中的表现尤为突出。
现代的“宴席”一词是由古代“筵席”一词演变而来。据《周礼·春宫·司儿筵》载:“铺陈曰筵、籍之曰席。”到了夏朝,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人们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有了它,人与人之间就有了“礼”的要求,慢慢地形成了原始的就餐方式。当时的氏族内部,为了商讨大事而举行各种隆重的聚会,于是便形成了古代筵席的雏形,一直演变至今。
现代的人们为了某种社交目的,用一定规格的酒菜食品和礼仪来款待客人的聚餐方式,这就是“宴会”和“筵席”的总称,即“宴席”。
2.中华宴饮的演变
现代宴会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夏代前后,当时的参宴者只是在半地穴的屋子里围坐而已。到了商殷时期,各代殷王为祭祀祖先,用牛鼎、鹿鼎等盛器来盛装祭品,祭祀完后,参祭者围在那些装满食物的祭器旁饱餐一顿,据《礼记·表记》载:“殷人奠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后来的商纣王,最为奢侈,据《史记·正义》引《括地志》,纣王当政,荒淫无道,搞起酒池肉林大宴,“使男妇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开了夜宴的先河。
到了周朝时期,宴会形式由过去为祭祀而设的惯例,转变成为活人而设的宴会制度,从过去上至天子,下至庶民一概席地而坐,而出现“大射礼”“乡饮酒礼”“公食大夫礼”等诸多名目,实现了宴会边列案制度。这一制度自周秦、两汉、南北朝以来一直如此。汉代孟光举案齐眉的故事妇孺皆知,继而成为古代宴会中的一种礼仪规定。
隋唐五代时,由席地而食发展至站立凭桌而食,后桌椅的出现将人从跪坐中解放出来。到了五代前后,宴会的形式有了突破性发展,食案有所改变,不再列席。五代时,贵家饮宴实行一人、一桌、一椅的一席制,由此产生了分食制,直到明代仍循此制度。后来又出现了一张长桌面同时坐两三位来宾的联席;到唐宋时期发展为十多人围坐大方桌的宴饮。
明朝,宴会形式发展为八仙桌;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又出现了圆桌(俗称团圆桌)。这种圆桌,现在不仅用于民间,而且还用于国宴,从而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不良饮食习俗。
3.现代宴席的分类
随着现代餐饮的不断翻新发展,宴会的基本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按照宴会的菜式划分,有中式宴席和西式宴席;按照宴席的规格和隆重程度划分,可分为正式宴席与便宴;按照宴席的构成特点划分,有仿古宴席、风味宴席、素宴和全类宴席等。
(1)按宴席菜式划分:
●中式宴席。指菜点、饮品以中式菜品和中国酒水为主,使用中式餐(用)具,并按中式服务程序和礼仪服务的宴席。其突出表现为:宴席菜点以传统中式菜肴为主,兼顾地方风味;就餐环境、圆台桌面设计、餐具用品等均反映出传统的中华饮食文化气息。席间常伴有民族乐器演奏,宴席的礼仪与服务程序突出中国特色,适合各种层面活动,满足各种规格的礼仪活动。
●西式宴席。指菜点、饮品以西餐菜品和洋酒为主,使用西餐具、按西式礼仪和服务程序服务的宴席。突出表现为:宴席菜点以欧美菜式为主,饮品为西洋酒水;就餐环境、长方台桌面设计、餐具用品均具有西洋格调;席间常伴有西洋乐器伴奏;礼仪与服务程序(英国式、美国式、法国式、俄国式、大陆式)西式化。另外,日、韩菜式按照我国的习惯,也被纳入西式宴会的范畴。
(2)按宴席的规格和隆重程度划分:
●正式宴席。在正式场合举行的宴席,多数是指政府和群众团体有关部门为欢迎应邀来访的宾客,或来访的宾客为答谢东道主的款待而举行的宴会。
正式宴会气氛隆重、礼仪及服务程序讲究,形式多样(分为鸡尾酒会、冷餐酒会、茶话会、圆桌式宴会等)。
●便宴。即非正式宴会。其形式不拘严格的礼仪,随便、亲切,多用于招待熟识的宾朋好友、生意伙伴等。此类宴会常于午间随意交谈,不作致辞或祝酒,菜点的道数和饮料品种也不作具体规定,可酌情增减。
(3)按宴席菜品特征划分:
●仿古宴席。指将古代的特色宴席融入现代文化的一种宴席形式。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有利于弘扬我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如,新满汉全席、孔府宴、红楼宴、仿唐宴等。
●风味宴席。指宴席的菜品、原料、烹制方法、服务方式等,均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或民族性特点的宴席。可分为地方风味、特殊原料风味、特殊烹饪方法风味、国家或地区风味。如,国家或地区风味,有法式宴席、日式宴席、泰式宴席等;特殊原料风味,有野味宴席、药膳宴席、海鲜宴席等;特殊烹饪方法风味,有烧烤宴席、火锅宴席等;地方风味,有清真宴席、川菜宴席、湘菜宴席等。
上述风味宴席的餐具、席面布置、装饰装潢等均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民族风格与宗教色彩及菜色品种受季节影响较大的特点。
●全类宴席。又称“全料宴”“全席”。在宴席发展演变过程中可分为:主料单一烹制的宴席、座汤之后跟四个座菜的宴席、“满汉全席”三种。(www.daowen.com)
●素席。又称“斋宴”,指所有菜品均由素食菜肴组成,常常赋予一定的宗教色彩,但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我国传统的素食主要有三个流派:寺院斋菜、宫廷素菜和城市商业素食。
(4)按宴席的性质与主题划分:
●国宴。是指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国家庆典活动(如国庆)或为欢迎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来访举办的正式宴会。规格最高,也最为隆重,一般在宴会厅内悬挂国旗,设乐队,演奏国歌,席间致辞,在菜单和席次卡上印有国徽。其特点,是出席者身份高,礼仪场面隆重,服务规格高,菜点以热菜为主,兼有一定数量的冷盘。
●公务宴席。是指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非营利性机构或社会组织或团体为庆功庆典、祝贺纪念、交流合作等重大公务事项接待国内外宾客而举行的宴席。其特点,是宴席形式多样,宴请环境紧扣公务活动主题,礼仪讲究,注重环境设计,宴请程序和规格相对固定,通常按惯例安排致辞、祝酒等。
●商务宴席。是指各类企业和营利性机构或组织,为了一定的商务目的而举行的宴席。进行商务宴席安排时,一定要注意了解宴请双方的共同偏好和要求,掌握好宴席的设计与布置,控制好整体服务过程中的服务节奏与气氛,为宴请双方的商务合作奠定基础。
●亲情宴席。主要是指以体现个体与个体之间情感交流为主题的宴请,突出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亲情宴席,体现于逢年过节、生日祝寿、亲朋相聚、乔迁之喜、红白喜事、洗尘接风等方面,主要有婚宴、寿宴、迎送宴、纪念宴、家庭便宴、节日宴席等。
4.现代宴席格局
广义的宴席格局,是指宴席饮食、服务及其他聚会活动的编排顺序和构成比例。而狭义的宴席格局,则仅指宴席菜单中除酒水以外饮食品种的基本构成、所占比例及编排顺序。
宴席饮食品种根据性质和作用的不同,一般由酒水、冷菜、热菜、主食(点心、小吃)、果品五大类构成;从服务方式上可区分为中、西餐桌式服务宴席及中、西自助式宴席两种基本格局。
(1)中餐桌式服务宴席格局。中餐桌式服务宴席的基本格局,从整体上表现为四段式结构。
第一阶段:冷菜(形式多样化)。
第二阶段:热菜(根据标准不同,一般由6~9道热菜组成)。
第三阶段:点心、小吃、主食(几个项目品种可以相互替代)。
第四阶段:水果(按季节不同选择水果品种)。
尽管各地的饮食习俗、自然环境、经济水平有一定的差异,但各大菜系宴席的格局形式基本趋向一致。
(2)西餐桌式服务宴席格局。西餐宴席的基本格局从整体上表现为五段式结构。
第一阶段:头盘类(由冷头盘和热头盘组成,主要起开胃作用)。
第二阶段:汤类(如,法国洋葱汤、意大利菜汤、牛尾汤等)。
第三阶段:沙拉类(有素沙拉、荤沙拉、荤素混合沙拉等,配以各种法国汁、千岛汁等汁酱)。
第四阶段:主菜类(通常由鱼、虾、牛、羊、禽类等组成,配以各种新鲜素菜组合烹制而成)。
以上是西餐宴席的常见格局,在头盘类前可以配些开胃酒,正餐过程中按照食用的菜肴不同,安排红葡萄酒、白葡萄酒;餐后可安排适量餐后甜酒或红茶、咖啡等餐后饮料,以帮助消化、醒酒。
(3)中餐自助式服务宴席格局。中餐自助式服务宴席格局,由冷菜类、汤类、热菜类、甜品类、水果类、饮料类组成。
(4)西餐自助式服务宴席格局。西餐自助式服务宴席格局,由冷盘类、汤类、沙拉类、热菜类、现场切肉类、甜品类、水果类、面包类(配黄油)、饮料类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