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的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为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但中国与东盟及东盟内部的文化差异还是普遍存在的,文化交流是增进中国与东盟的相互了解和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文化交流可以通过互派留学生、文化教育合作、传媒合作、影视合作等途径实现。
(1)推进中国与东盟的留学生教育合作
东盟来华留学生是推进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东盟学生来华留学,不仅学习了中文和相关专业知识、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且能感受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繁荣与安定局面,深化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这对逐步消除中国与东盟各国各民族之间的隔阂,从而推进中国与东盟的民心相通建设十分有利。为此,需要继续扩大中国与东盟的留学生规模和资助力度,增加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互派留学生的名额或项目,留学奖学金进一步向东盟等周边国家倾斜,加强对东盟国家留学生的经济资助;调整留学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和派遣中国学生赴东盟各国大学深造;扩大教育开放力度,支持中国高校“走出去”,与东盟国家教育机构开展联合办学,根据双方对人才的需求,提供多种学科专业或方向的留学教育项目,培养双方急需的学科专业人才;鼓励中国和东盟的高等学校加强国际教育学院的建设,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提供更多的留学项目;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学历互认、成绩互认;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留学生交流活动,如学术研讨、科技竞赛、艺术展览等,提升留学生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丰富留学生的文化生活,增进留学生对留学国家的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中国与东盟的民心相通的教育基础。
(2)加强孔子学院建设
自2006年中国在泰国建立第一座孔子学院至今,中国已在东盟国家建立孔子学院30座。孔子学院是中国与东盟推进民心相通建设的重要平台。孔子学院不仅教授汉语,而且是传播中国与东盟的各民族文化、夯实中国与东盟民心相通的重要文化平台。加强孔子学院建设,一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二是建立学院校友会来宣传和扶持学院发展、三是发动当地华人参与和资助学院的建设、发展与转型升级,四是根据学院的发展要求来调整对外汉语教师的选拔选派政策和素质要求。
(3)深化影视剧交流合作
众所周知,一国或地区的影视剧能直观地展现当地的生活习性、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可以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在娱乐的同时,增进对不同文化的了解。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影视剧的合作与交流活动越来越多,但与互联互通建设的要求仍有较大距离,需要进一步深化合作与交流:一是设立中国−东盟影视剧合作专项基金,对有关东盟或中国故事的优秀作品提供资金支持;二是设立中国−东盟电影节或在已有的电影节设立专门的中国−东盟电影单元;三是建立中国−东盟影视剧文化教育基地,联合培养影视剧人才;四是建立中国−东盟影视剧文化产业园,推动中国−东盟影视剧文化产业发展;五是建立中国−东盟影视剧技术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提升中国与东盟的影视剧发展水平。(www.daowen.com)
(4)提升传媒合作水平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传媒合作是中国与东盟推进相互之间民心相通建设的有效途径,具有转播速度快、辐射面广、影响深远的效应特征。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传媒合作已形成一定的框架和机制:发表了《加强交流与合作 促进发展与繁荣的联合声明》(2002年);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各成员政府关于在信息和传媒领域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08年);在首届中国−东盟华文传媒论坛上,通过了《中国−东盟华文传媒合作柳州共识》(2012年);中国的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与东盟多个国家的媒体建立了相互供稿、交换节目、人员互访等合作机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专门设立了东南亚传播中心;中国广西、云南、海南等省区的媒体,与东盟同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4]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传媒合作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一是进一步完善中国与东盟的传媒合作机制,从政府、社会团体、媒体机构等三个层面推进机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媒体合作秩序和环境;二是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协同与融合发展,把它作为中国与东盟媒体合作的重点方向——新媒体具有信息海量及互动性、移动性、即时性强等优势,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拓宽中国与东盟的媒体合作领域,提升媒体传播效应;三是建立中国与东盟的媒体合作协同创新中心,加强媒体发展研究交流与合作,探索媒体发展新技术及其在节目制作领域的运用,创新媒体发展形式,引入多种媒体元素,打破地域、语言、文化等限制,推动媒体合作全面发展;四是扩大媒体开放力度,鼓励中国媒体“走进东盟”,与当地媒体机构合作,利用网站、网络通信工具和社交媒体等网络手段,讲好中国与东盟合作故事,传播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发展、新成就,促进中国与东盟的人文交流,增进中国与东盟的民心相通。
(5)文学艺术合作
中国与东盟的文学艺术交流合作,是推进中国与东盟的民心相通建设的重要项目。目前,中国与东盟的文学艺术交流合作已在多个层次、多个领域,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开展。有官方举办的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如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动漫游戏展、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盛典、中国−东盟国际微映像节等;也有民间开展的演艺、文化产业交流、节庆会展、语言教育培训、旅游、体育等活动。这些文学艺术交流合作活动,不仅加深了中国与东盟对彼此文学艺术的了解,夯实了中国与东盟的民心相通建设的文化基础,而且丰富了中国与东盟的民心相通建设内容,加快了中国与东盟的民心相通建设进程。新时代,中国与东盟的文学艺术交流合作,作为民心相通建设的重要项目,仍可以大有作为。一是进一步完善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文学艺术交流合作机制,包括政府之间交流合作机制、文学艺术团体之间交流合作机制和企业之间交流合作机制,搭建好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文学艺术交流合作平台,营造好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文学艺术交流合作环境,推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文学艺术交流合作有序进行。二是积极扩展文学艺术交流合作的新领域,创新文学艺术交流合作模式;推进文学艺术与跨境旅游业融合,带动文旅产业发展,增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文学艺术交流合作的产业支撑;利用互联网宣传中国与东盟的文学艺术,加深中国与东盟各国民众对彼此文学艺术的了解;推进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5]举办网上文学艺术节,使更多的中国和东盟民众领略到对方灿烂的民族艺术精华和文学魅力;推进作家和学者互访交流,推荐翻译出版优秀文化作品,组织开展文化采风活动,联合举办图书展和学术研讨会等,推动中国与东盟文学艺术的传播、教育和研究工作,促进中国与东盟的文学艺术交流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方向发展;设立中国−东盟文化奖项,激励中国与东盟的作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致力于中国与东盟的文学艺术交流合作;建立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基金,支持中国与东盟著名作家和学者互访,进行中短期的写作和研究工作。三是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各民族语言文化的交流与研究,夯实中国与东盟的文学艺术交流合作的语言文化基础;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各类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具有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的综合素质;支持中国学生赴东南亚留学或访学,增强他们对东盟的民族、语言、文化及国情民风的深入了解;根据需要设立东盟留学基金,包括奖学金和研究基金,制定相应的基金管理办法,支持东盟国家学生到中国留学和访学,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学艺术及国情民风的全面了解,推进中国与东盟的文学艺术交流合作的人才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