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产业双园是中国与东盟产业和投资合作的创新模式,即两国在本国境内和对方境内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合作打造与对方有着紧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国际产业园,双方对产业园进行共同投资和共同招商,将两国产业双园建设成为紧密联系和良性互动的“姊妹园”。成功案例如中国与马来西亚分别设立在各自国境内的中马钦州产业园以及马中关丹产业园,自2012年开园以来,在国际产能和跨境电商等方面合作成果丰硕。截至2018年7月,中马钦州产业园已引进超过280亿元的入园项目投资,马中关丹产业园也在开展二期建设项目,目前已吸引包括钢铁、石化、大型轮胎生产基地等多个中国优势产能项目入驻。
两国产业双园建设通过与东盟各国逐步建立深度合作,最终以点及面,能够提高中国与东盟整体产业互联互通建设的水平。双边产业园将政府政策调控与利用市场条件相结合,利用两国的政策支持力量整合财政资金对产业园提供支持,如加快对位于马来西亚东海岸距离马中关丹产业园10千米的关丹港进行改造升级,扩大港口的吞吐量与运转效率,推动设施联通。政府对产业园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专项贷款,并对园区内的企业予以增值税与关税优惠。与此同时,依据市场条件和两地的比较优势打造优势互补的产业合作模式,通过在产业双园内的合理分工打造互利共赢的完整产业链,利用产业集群带来的优势效应,实现两国在贸易、投资、旅游、文化等多产业领域的紧密合作和互联互通。“两国双园”模式,还有利于两国在园区的成立与管理发展过程中分享彼此的先进经验,按照共同投资、共同开发和共同受益的原则进行双园建设,从而推动产业互联互通建设。
(1)完善对园区的政策支持。如提供专项贷款以保证园区内发展的必要资金得到及时供给,在税费制度上给予园内企业一定优惠,对园区内的外贸企业在进行市场推广和展会宣传时的费用给予一定资助,引导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为园区内的重点产业或基础设施建设融资。(www.daowen.com)
(2)完善园区信息和咨询服务体系,为园区内企业的“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科学的决策建议,以防范风险和保障园区内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入驻后,要加强对园区内产业结构布局的资源整合,培育跨境产业的集群式发展,发挥集聚效应和产能的互补效应。
(3)重视对两国产业双园中在文化、民俗、法律、政策等方面的沟通。由于海外园区中常会面临这些方面的差异问题,因此,要对入园企业进行一定的培训以使其了解异国的文化以及法律制度,使其在经营活动中遵守东道国的法律规定和风俗习惯,实现因地制宜的本土化经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