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化次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深化次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升大湄公河次区域内交通运输一体化程度,加快中缅铁路、中越铁路、中老铁路,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交通公路、航空网络的硬件建设进程;同时,着眼于未来交通联运的合作机制与规则制定,从而为硬件设施更好地发挥效力提供机制保障。

深化次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指相邻的国家或各国边境地区实施相互开放政策,通过商品、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有效配置区域内生产要素,提高区域内经济发展效率和融合程度,密切次区域经济贸易往来,促进次区域经济发展。次区域经济合作最初以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随着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扩大和深化,再拓展至其他领域的合作,以此为基础,建设经济走廊,推进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目前,中国与东盟正在大力推进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澜湄合作)两个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区域内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环境、旅游等领域的发展初见成效,对话平台和合作架构也搭建起来。进一步合作发展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交通机制建设。提升大湄公河次区域内交通运输一体化程度,加快中缅铁路中越铁路、中老铁路,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交通公路、航空网络的硬件建设进程;同时,着眼于未来交通联运的合作机制与规则制定,从而为硬件设施更好地发挥效力提供机制保障。实现次区域内各地交通设施无障碍对接,降低物流运输费用和产品交易成本,提高次区域内产品的竞争力、商贸流通便利度和经济效率。

(2)完善政策协商机制。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参与方积极参加领导人会议等次区域合作的对话平台,由政府牵头与高校联动,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组织建立相关研究机构或开展相关研究课题项目,为次区域参与方在制定相关合作政策和协商机制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客观调研分析,从而有效地促使次区域内各主体推进合作深度、增进了解、加强政治互信,促使次区域内落地更多合作项目和实现经贸机制一体化。(www.daowen.com)

(3)丰富产业合作机制。根据次区域内参与主体的比较优势,推进能源、贸易、交通、物流、投资、人资、通信、旅游等产业领域的合作,降低投资贸易壁垒,统一技术标准和产业标准;发展边境贸易加工业,整合次区域内所有主体的优势资源和市场,实现产业互补和产业升级;完善次区域配套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次区域内的金融业、咨询服务业等配套产业,激发次区域内产业合作活力,加强次区域金融创新合作,完善次区域融资体系,增强次区域产业发展的融资实力;完善次区域人力资源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为次区域合作提供劳动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