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证分析投资效应:探讨与优化

实证分析投资效应:探讨与优化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中国对东盟投资占比,从2004年的3.6%增加至2017年的7.2%,上升了3.6个百分点。总体上来说,中国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东盟对中国的投资一直是增加的。图51东盟国家对中国投资(存量)资料来源:《中国东盟统计手册》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的投资效应实证分析第一,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GDP与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呈正相关,与预期相符。

(1)中国与东盟双边投资情况

第一,中国对东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近十多年来,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获得较快增长,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第一大市场。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提供的统计数据,2004—2010年,中国对东盟投资从1.96亿美元增加至43.88亿美元,增长了约21.4倍。2011—2017年,中国对东盟投资从58.85亿美元增加至140.47亿美元,增长了约1.4倍(见表5−2)。这些情况表明,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推进贸易、投资、金融和其他产业发展机制对接,以及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中国对东盟投资增长,创造了投资效应。同时,从2003年开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金额不断增长,从2004年的55亿美元到2017年的1 961.5亿美元,增长了34.7倍。而中国对东盟投资占比,从2004年的3.6%增加至2017年的7.2%,上升了3.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这一时期,中国对外投资不断增长,而对东盟的投资也在增长,中国对东盟不存在投资转移效应。

表5−2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流量占比

续表

数据来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第二,东盟对中国投资稳步增长。总体上来说,中国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2)以来,东盟对中国的投资一直是增加的。但是,从图5−1我们可以看到,2003—2005年以及2006—2008年,增长速度相对于其他年份较缓慢。2008年以来,东盟对中国的投资稳步增长。2010年签订《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均对双边相互投资起到推动作用。截至2016年底,东盟对中国的投资存量达1 080亿美元,也说明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建设促进了东盟对中国投资的增长。

图5−1 东盟国家对中国投资(存量)(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东盟统计手册》

(2)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的投资效应实证分析

第一,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模型构建如下:

其中,In Yijt为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ln GDPjt为东盟j国的人均GDP,体现东道国的相对市场规模。较大的市场规模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因此,预期此项系数为正。In Sijt为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差异,GNI可以间接反映东道国的工资水平。中国企业更愿意选择低收入国家进行投资,故预期此项系数为正。In Eijt为实际汇率水平,人民币汇率高时,外币相对于本币贬值。中国企业在东道国投资中,以人民币计价的成本会相对较少,企业更愿意到东道国进行投资,因此,预期此项系数为正。In EXijt为中国向东盟j国的实际出口额,两国的贸易联系会带动双边投资,故预期此项系数为正。In Ojt为东道国的开放程度,由东道国的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贸易开放度越高,则该国的政治经济环境越开放,越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故预期此项系数为正。In TRijt表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物流绩效指数,即贸易和运输相关基础设施的质量。此指数在本节中反映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发展对中国向东盟直接投资的影响。一般而言,互联互通发展越快,两国的投资平台越便利,企业来往越方便和密切,有利于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

考虑到存在不随时间变化而随个体改变的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加入国家固定效应,[6]得到模型(5−6):(www.daowen.com)

模型(5−6)中,r为国家固定效应,表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中,不随时间改变而随个体改变的变量。

在模型(5−6)中再加入时间固定效应,就可以考察随时间改变而不随个体改变的变量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影响,得到模型(5−7):

模型(3)中,t为时间固定效应,r为国家固定效应。

第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的样本期为2002—2017年。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数据来源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单位为万美元。实际汇率水平E的数据为年平均价,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EX为中国向东盟各国的实际出口额,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单位为万美元,折算成人民币,以2005年为不变价格得到实际出口额,该数据取自然对数;GDP的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按现价美元计,该数据取自然对数;S即人均国民收入水平(Per Capita National Income,即人均CNI)差异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数据以现价国际元计;O为东道国的开放程度。东道国的开放程度的指标可以用双边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TR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第三,检验及结果分析。

本文利用Stata 12.0软件进行估计。在检验结果中,固定效应较混合效应以及随机效应更加显著,因此,选择固定效应估计,估计结果如表5−3所示。

表5−3 检验结果

注:表中的***、**、*,表示统计量在1%、5%以及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括号内为标准差

表5−3的检验结果表明,E的系数符号符合预期。数据说明汇率越高,中国企业的购买力越强,以人民币表示的投资成本越低,对中国企业有利,中国企业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越多。近年的实际情况与实证结果一致,人民币的升值使得各国增强了对人民币的信心;特别是中国人民,由于购买力的增强,更多的企业“走出去”,东道国也颇为欢迎货币稳定的国家的投资。EX的符号同样符合预期。它对于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有正向影响。[7]在上述的研究综述以及定性分析中,均表明投资与贸易呈互补关系,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和贸易的关系亦如此,即出口促进投资。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GDP与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呈正相关,与预期相符。这符合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国的产品相对东盟一些国家的产品而言,具有一定优势,中国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去占有国外市场。S收入对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符合预期,主要原因是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人均工资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就使得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投资变得有利可图。人均工资水平存差异越大,企业进行投资就越有收益,企业也就越有愿望和信心对这些国家进行扩大投资。O开放程度系数符号为正但不显著,这里面的原因是东盟各国的开放度虽有差别,但中国与东盟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并同东盟各国协同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设,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有一个较好的开放环境。

中国和东盟签署的投资协议为双方营造了更加稳定、开放的投资环境。TR为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和运输相关基础设施的质量指标,它不显著但系数为正,说明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发展对于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影响为正效应。可能的原因是本文选择的基础设施的质量指标主要体现交通运输行业的情况,而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力、批发零售和制造业而非交通运输业。若采用平均物流费用和通信费用(如电话费和网费)来反映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发展更合适,但数据难以获得。

上述分析表明,互联互通建设对中国向东盟的直接投资有着正向的影响,但就目前互联互通水平而言,影响并不显著。中国与东盟国家大部分均为发展中国家,既需要资金,对资金的流入政策又较为严格。因此,完善资金引入政策、加强相关融资平台建设,成为提升互联互通建设投资效应的政策导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