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证分析:贸易效应

实证分析:贸易效应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51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情况续表数据来源:联合国网站https://comtrade.un.org/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贸易效应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贸易效应主要从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两方面来考量,采用引力模型进行计量分析。两国间的贸易转移效应与双边贸易量成反比,出现贸易转移效应,意味着双边贸易量减少。当距离每增加1%,双边贸易额则下降0.7%。

实证分析:贸易效应

(1)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现状

2002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总体上呈增长态势,部分年份略有波动。截至2017年底,中国与东盟贸易额首次突破5 000亿美元,达5 148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5.6倍。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2 791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8倍,进口2 35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约4倍。中国是东盟连续多年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双边贸易呈现负增长。2015年和2016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同比增长率下降,主要是全球经济下行,美、欧、日需求下降,部分东盟国家采取一些特别措施,如印度尼西亚限制原矿出口(见表5−1)。可见,近十多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保持上升势头。

表5−1 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情况

续表

数据来源:联合国网站https://comtrade.un.org/

(2)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贸易效应

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贸易效应主要从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两方面来考量,采用引力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引力模型中,两国GDP的乘积与双边贸易量成正比,意味着两国的GDP规模越大,贸易量就越大。两国间的距离与双边贸易量成反比,距离越近,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越快捷,运输成本越小,贸易效率越高,贸易量越大。两国间的贸易创造效应与双边贸易量成正比,贸易创造效应大,意味着双边贸易量增加。两国间的贸易转移效应与双边贸易量成反比,出现贸易转移效应,意味着双边贸易量减少。[4]

第一,贸易创造效应。

A.模型构建

以引力模型为基础,构建中国−东盟贸易创造效应计量模型如下:

模型(5−1)中,代表t年中国同i国(东盟十国之一)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代表t年中国的GDP,而代表t年i国的GDP。Dci代表中国与i国首都之间的距离。ICAFTAt被定义为一个虚拟变量,以衡量贸易创造效应,Uci为误差项。

B.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国家样本里,主要包括CAFTA的东盟成员与中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国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及中国香港地区)。采集的数据是2002年至2017年的年度数据。GDP按2005年不变价格的美元价计算,距离按中国到贸易国的直线距离计算,以千米为计算单位。中国与贸易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以亿美元为计算单位。将CAFTA建成时间2010年作为虚拟变量ICAFTA的分界点,2002年至2009年的ICAFTA取值为0,2010年至2017年的ICAFTA的值取为1。

C.计算结果

由回归结果中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关系,我们可知各系数的符号。模型(5−1)中β2为正,β3为负,β4为正。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的结果如下:

从计量结果来看,计算方程有效。各参数的t统计量、F统计量均符合要求。但DW统计量存在自相关,采用AR(1)再回归,结果为:

(www.daowen.com)

经过AR(1)回归后,拟合优度为0.98,各参数的符号与预期符号相符。由此,模型(5−1)可写成:

模型(5−2)表明,随着CAFTA成员的GDP乘积每提高1%,两国的双边贸易额提高1.32%。当距离每增加1%,双边贸易额则下降0.7%。从ICAFTA的系数看,若贸易两国均属于CAFTA成员时,贸易创造上升16%(e0.16−1)。实证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产生了贸易创造效应,互联互通建设为双边贸易提供了更便捷、更低成本的基础设施,提升了双边贸易便利化程度,促进双边贸易发展。同时,双边互联互通建设还扩大了双方人文交流,增进了双方民心相通建设,进一步夯实了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的社会基础,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双边贸易扩大。

第二,贸易转移效应。

A.模型构建

基于引力模型构建中国−东盟贸易转移效应计量模型如下:

模型(5−3)中,代表t年中国来自j国(非CAFTA成员)的进口额;为t年中国的GDP;为t年j国的GDP;Dcj为中国与j国的距离;ECAFTA为虚拟变量,用来衡量贸易转移效应。Vcj为误差项。

B.数据来源

如前述,把CAFTA建成时间2010年作为虚拟变量ECAFTA的分界点。2002年至2009年的ECAFTA取值为0,2010年至2017年的ECAFTA的值取为1。

C.结果分析

由回归结果中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关系,我们可知各系数的符号。模型(5−3)中,γ2为正,γ3为负,γ4为负。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的结果如下:

从计量结果来看,方程有效。各参数的t统计量、F统计量均符合要求。但DW统计量存在自相关,采用AR(1)再回归,结果为:

经过AR(1)回归后,拟合优度约为0.96,各参数的符号与预期符号相符。由此,模型(5−1)中,可写成:

模型(5−4)表明,中国从CAFTA外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额随着两国GDP乘积增加而增加,后者提高1%,则前者相应提高0.92%;距离增加会使得两国贸易额减少,当距离增加1%,两国进口额则减少0.96%。如果贸易的两个国家不同属于CAFTA成员,则贸易转移效应ECAFTA为正,进口额上升40%(e0.36−1)。

从结果来看,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建设没有带来负的贸易转移效应,这说明双边互联互通建设使中国从CAFTA外的国家的进口额上升而非下降。原因主要是中国从东盟国家进口的产品,与从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进口的产品并不相同。中国从东盟国家进出口的是初级产品(如木材橡胶矿石水果等)和低端加工制造品(如矿物燃料、沥青、塑料,以及机械电器及零部件等)。中国从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高附加值的产品,如计算机、相机汽车、先进制造设备、奢侈品药品等。另外,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建设使得区域内部贸易便利化提高,贸易环境得以优化;而且在自贸区框架下,区内各国可以自由选择贸易对象,使得贸易转移效应并不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