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供应链采购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采购管理的特点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活动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在同步化供应链计划的协调下,制造计划、采购计划、供应计划能够并行进行,缩短了客户响应时间,实现了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实施外部资源管理也是实施精细化生产、零库存生产的要求。通过同步化的供应链计划使供应链各企业在响应需求方面取得一致性的行动,增加供应链的敏捷性。

供应链采购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中,采购可实现供应链系统的无缝连接,它为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生产合作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是提高供应链企业同步化运作效率的关键环节。因此供应链管理中企业的采购方式和传统的采购方式存在很多差异。

1.从为库存采购向为订单采购的转变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下,采购的目的仅仅是补充库存,即为库存而采购。采购部门并不关心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不了解生产的进度和产品需求的变化,采购过程缺乏主动性,采购部门制订的采购计划也很难适应制造需求的变化。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活动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在客户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制填订单,然后制造订单驱动产生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这种JIT的订单驱动模式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客户的需求,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订单驱动的采购方式有以下特点。

(1)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应商与制造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订供应合同的手续就得以大大简化,不再需要双方反复询盘和报盘,交易成本也因此大为降低。

(2)在同步化供应链计划的协调下,制造计划、采购计划、供应计划能够并行进行,缩短了客户响应时间,实现了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采购与供应的重点在于协调各种计划的执行。

(3)采购物资直接进入制造部门,减少了采购部门的工作压力和不增加价值的活动过程,实现了供应链的精细化运作。

(4)信息得以充分共享利用。在传统采购模式中,供应商对制造过程的信息不了解,也无须关心制造商的生产活动。但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应商能共享制造部门的信息,提高供应商的应变能力,减少信息失真。同时,在订货过程中不断进行信息反馈,修正订货计划,使订货与需求保持同步。

(5)实现了面向过程的作业管理模式。订单驱动的采购方式简化了采购工作流程,采购部门的作用主要是沟通供应商与制造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供应与制造的关系,为实现精细采购提供基础保障。

2.从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的转变

(1)外部资源管理的内涵。外部资源管理就是在制造企业的采购业务活动中,将事后把关转变为事中控制。就像在建筑行业中,当采用工程业务承包时,为了对承包业务的进度与工程质量进行监控,负责工程项目的部门会派出有关人员深入到承包工地,对承包工程进行实时监管。

(2)外部资源管理的意义。在制造企业的采购业务中,传统的采购管理的不足就是与供应商缺乏合作,缺乏柔性和对需求快速响应的能力。一方面,供应商对采购部门的要求不能做到实时响应;另一方面,关于产品的质量控制也只能是事后把关,不能进行实时控制,这些缺陷使供应链企业无法实现同步化运作。JIT思想出现以后,对企业的物流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改变传统的单纯为库存而采购的管理模式,提高采购的柔性和市场响应能力,增加和供应商的信息联系和合作,建立新的供需合作模式。

实施外部资源管理也是实施精细化生产、零库存生产的要求。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在生产控制中采用基于订单流的JIT生产模式,使供应链企业的业务流程朝着精细化生产努力,即实现生产过程的几个“零”化管理:零缺陷、零库存、零交货期、零故障、零(无)纸文书、零废料、零事故、零人力资源浪费。

供应链管理思想就是系统性、协调性、集成性、同步性,外部资源管理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上述思想的一个重要步骤——企业集成。从供应链企业集成的过程来看,它是供应链企业从内部集成走向外部集成的重要一步。

(3)外部资源管理的实现。要实现有效的外部资源管理,对制造商的采购活动应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①和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用来保证供需双方能够有合作的诚意和参与双方共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②通过提供信息反馈和教育培训支持,在供应商之间促进质量改善和质量保证。传统采购管理的不足在于没有给予供应商在有关产品质量保证方面的技术支持和信息反馈。在顾客化需求的今天,产品的质量是由顾客的要求决定的,而不是简单地通过事后把关所能解决的。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质量管理的工作需要下游企业提供相关质量要求的同时,把供应商的产品质量问题及时反馈给供应商,以便其及时改进,对个性化的产品质量还要提供有关技术培训,使供应商能够按照要求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

③参与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控制过程。同步化运营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通过同步化的供应链计划使供应链各企业在响应需求方面取得一致性的行动,增加供应链的敏捷性。实现同步化运营的措施是并行工程。制造商企业应该参与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过程,共同制定有关产品质量标准等,使需求信息能很好地在供应商的业务活动中体现出来。

④协调供应商的计划。一个供应商有可能同时参与多条供应链的业务活动,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多方需求争夺供应商资源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下游企业的采购部门应主动参与供应商的协调计划,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保证供应商不至于因为资源分配不公或出现供应商抬杠的矛盾,保证供应链的正常供应关系,维护企业的利益。(www.daowen.com)

⑤建立一种新的、有不同层次的供应商网络,并通过逐步减少供应商的数量,致力于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供应商的数量方面,一般而言,供应商越少越有利于双方的合作。但是,企业的产品对零部件或原材料的需求是多样的,因此不同的企业供应商的数目不同,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当数量的供应商,建立供应商网络,并逐步减少供应商的数量,致力于和少数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4)外部资源管理需要供应商协作。外部资源管理并不是采购一方(下游企业)单方面努力就能取得成效的,还需要供应商的配合与支持。为此,供应商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协作。

①帮助拓展客户(下游企业)的多种战略。

②保证高质量的售后服务。

③对下游企业的问题做出快速反应。

④及时报告所发现的可能影响客户服务的内部问题。

⑤基于客户的需求,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

⑥在满足自己的能力需求的前提下提供一部分能力给下游企业——能力外援。

3.从一般买卖关系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商与需求企业之间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因此无法解决一些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供应链问题,而基于战略伙伴关系的采购方式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了条件。

(1)库存问题。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下,供应链的各级企业都无法共享库存信息,各级节点企业都独立地采用订货点技术进行库存决策,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需求信息的扭曲,因此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得不到充分提高。但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通过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与需求双方可以共享库存数据,因此采购的决策过程变得透明多了,减少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

(2)风险问题。供需双方通过战略性合作关系,可以降低由于不可预测的需求变化带来的风险,如运输过程的风险、信用的风险、产品质量的风险等。

(3)便利问题。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为双方共同解决问题提供便利的条件,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可以共同协商制订战略性的采购供应计划,不必为日常琐事消耗时间与精力。

(4)降低采购成本问题。通过合作伙伴关系,供需双方都从降低交易成本中获得好处。由于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手续和谈判过程,信息的共享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决策可能造成的成本损失。

(5)组织障碍问题。战略性的伙伴关系消除了供应过程的组织障碍,为实现JIT采购创造了条件。

传统采购与供应链采购管理的主要区别归纳起来如表5-1所示。

表5-1 传统采购与供应链采购管理的主要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