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不同类型供应链及其特征

不同类型供应链及其特征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认为,拉动式供应链是现在主要的供应链类型。表1-13种供应链的优缺点比较根据分布范围划分。图1-9“A”形供应链“A”形供应链的特征是大量采用外购零件和通用设备,最后大规模装配,满足客户订单需求。图1-10“T”形供应链“T”形供应链生产方式的控制非常困难,控制的关键在于部件缓冲。对这类供应链,预测与需求管理永远是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供应链及其特征

1.供应链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供应链按照以下几种方式划分。

(1)根据主导流的标准划分。根据主导流的标准,可以将供应链划分为推动式供应链、拉动式供应链和推拉式供应链。

①推动式供应链(Push Supply Chain)指从原材料出发,经由半成品产成品、市场,直至最终客户的物流主导过程,如图1-3所示。

图1-3 推动式供应链

②拉动式供应链(Pull Supply Chain)指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按照客户的需求设计产品或服务,再根据设计组织材料进行生产,是一种以需求信息流为主导的供应链,如图1-4所示。一般认为,拉动式供应链是现在主要的供应链类型。

图1-4 拉动式供应链

③推拉式供应链是推拉结合的供应链。如图1-5所示,供应链上游环节采用推式,制造装配前的过程由零部件订单推动,供应商进行批量规模化生产,中下游环节由需求信息拉动直至产品送达客户。

图1-5 推拉式供应链

3种供应链优缺点比较如表1-1所示。

表1-1 3种供应链的优缺点比较

(2)根据分布范围划分。根据分布范围划分,则供应链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

①企业内部供应链。在每个公司里,各部门都在物流中参与了增值活动。公司内部供应链管理主要是控制和协调物流中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和活动。

②产业供应链。集团供应链和扩展供应链又称产业供应链,是公司内部供应链在企业(或部门)之间的延伸和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企业之间依存度的提高,企业必须学会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实现整个产业供应链的最优化

③全球网络供应链。Internet的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商业方式,也改变了现有供应链结构。图1-6表示的是基于Internet的全球网络供应链。

图1-6 基于Internet的全球网络供应链

基于Internet的全球网络供应链转换、削减、调换了在传统销售、交易方面投资的实体资产,通过省略销售过程的中间商来压缩供应链的长度,创建了在电子化市场上运作的扩张性企业、联合制造业和跨部门集团,在贸易伙伴间进行实时数据存取、传递。

(3)根据供应链容量与客户需求的关系划分。根据供应链容量与客户需求的关系划分,供应链可以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①平衡的供应链。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稳定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所有节点企业能力的综合,包括供应商、制造商、运输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但客户需求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当供应链的容量能满足客户需求时,供应链则处于平衡状态,如图1-7(a)所示。

②倾斜的供应链。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动态性较高,当市场变化加剧,造成供应链的生产超时、成本增加、库存增加、浪费增加等现象时,企业不是在最优状态下运作,供应链则处于倾斜状态,如图1-7(b)所示。

图1-7 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4)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划分。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物理功能和市场中介功能)划分,供应链可以分为有效性供应链(Efficient Supply Chain)和反应性供应链(Responsive Supply Chain)。

①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运输等。

②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客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

两种类型的供应链的比较如表1-2所示。

表1-2 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的比较

(5)根据结构形态划分。根据供应链的结构形式,根据制造过程中产品特色及差异化、组装程序、存货种类等的不同,可以将供应链分为以下3种。

①“V”形(发散型)供应链。在“V”形供应链中,源头物料单一并大批量存在,一般以批量生产方式将这些物料转化成为一系列中间物料,然后通过配料供应给各种各样的其他制造环节,如图1-8所示。

图1-8 “V”形供应链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钢铁行业中,先加工出基本的钢坯或钢条,供应给其他制造环节作为原材料,然后再制造成种类繁多的其他产品。发散型供应链是一个典型的“V”形,在管理中依赖对关键性内部能力的合理安排,需要供应链成员制订统一的高层计划。

②“A”形(会聚型)供应链。“A”形供应链的主要目标是按订单完成生产,通常以大规模装配(加工车间)为主。来自众多供应商的大量物料输入,只产出数量相对较少的最终产品。会聚型供应链的结构形状是一个典型的“A”形,又称“A”形供应链,如图1-9所示。(www.daowen.com)

图1-9 “A”形供应链

“A”形供应链的特征是大量采用外购零件和通用设备,最后大规模装配,满足客户订单需求。这种供应链受服务驱动,通常把管理的注意力聚焦于精确计划和分配满足订单生产所需的物料和能力方面,在做出订单承诺时会着重考虑供应链的有限生产能力和交付周期,高度关注关键性路径、流程中关键装配点的物料同步化问题,以及关键路径的供应链成员紧密联系与合作等问题,通常采用JIT生产方式。

③“T”形(会聚发散型)供应链。“T”形供应链,介于“V”形供应链和“A”形供应链之间,其结构形状呈“T”形,又称“T”形供应链。这种供应链的特点是既会聚又发散,从与其情形相似的供应商公司采购大量物料,为大量最终客户及合作伙伴提供构件和套件。换句话说,无限产品类别、有限元件数量,即通过有限元件的组合形成无限的产品类别,如图1-10所示。

图1-10 “T”形供应链

“T”形供应链生产方式的控制非常困难,控制的关键在于部件缓冲。通过按单装配或者按单配置方式完成客户订单时,就需要拥有所需要的全部部件,缺一不可。在此环境中,部件缓冲策略的目标是达到高服务水平,对零件生产商或者部件供应商均要求具有快速的反应机制。对这类供应链,预测与需求管理永远是重要因素。

供应链的核心企业通常必须考虑多节点的控制问题。例如,何处是最佳的生产地点,应当执行何种商业活动,某种决策会带来何种配送成本效益等。要实现有效控制服务与价值,关键在于如何将缓冲恰当地分配于客户的订单中。“T”形供应链管理的难度最大,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很多公司处于这样的供应链结构中。这种供应链以及网链上的所有参与者,在现在和将来的供应链管理中都面临最复杂的挑战。

2.供应链的特征

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各层面供应商组成的供应体系及分销体系、客户组成;一个企业是一个节点,节点企业和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应关系;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生产、分销、零售等),以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为媒介实现整条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供应链具有以下4个主要特性。

(1)复杂性。供应链的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它往往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或组织构成。供应链实际上是基于战略合作的扩展企业。另外,供应链的复杂性还体现在其网链关系的复杂性上,关系的复杂性源自结构的复杂性。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合作关系、合作程度各异,可能是战略层面的合作,也可能是技术层面的合作,还可能是物流作业层面的合作。合作时间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从供应链结构构成的3类合作伙伴来看,节点企业的关系可能是合作性的,也可能是竞争性的、辅助性的或者是交易性的。

(2)动态性。供应链的出现就是因为企业战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无论是供应链结构,还是其中的节点企业都需要动态地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已经存在的整个供应链一般情况处于稳定状态,但也可以为了适应企业经营战略改变和市场需求变化而动态地调整节点企业,进行节点企业数量的增减,或者是进行节点企业关系的调整。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供应链是相对稳定的;但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市场需求,供应链是动态的。

(3)客户需求驱动性。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的,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客户的需求拉动是供应链中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运作的驱动源。客户拉动供应链的网链关系和运作流程的变化。

(4)交叉性。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节点企业可以是这条供应链的成员,同时是另一条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之间形成的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阅读链接1-1

新零售供应链特征

“新”零售,场景上表现出来的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过去消费场景被切割为线上与线下,现在则要实现两者的再度融合。从供应链角度来看,这是一场革命,这不是以往的模式可以承载的。盒马供应链供应商-DC(加工监测中心)-店仓(前店,后仓)-客户,供应链链条短、高效。盒马实质是一类经过叠加的商超模式,采用“线上+线下、餐饮+商品、标品+非标”的模式尝试突围(图1-11)。

图1-11 盒马供应链

(图片来源:物流指闻)

盒马在原本的“客到店”消费模式上,增加了通过线上下单,门店就近配送的服务形式,因此也改变了传统商超的供应链模式。前店后仓的模式大大提高了仓储效率,使得经营空间被进一步划分,进店消费与送货上门消费的处理都可以在一个空间内进行,并以“众包+自营”的配送体系辐射三公里生活圈,既增进了便捷,又控制了成本。盒马与京东到家做了很好的探索和尝试。

未来零售的供应链模式。图1-12中B2b2C中的B是品牌商、制造商,而b则为线下媒介,包括专业店、超市、社区店、无人超市等各类终端,C则为最终消费者。

图1-12 未来新零售

(图片来源:物流指闻)

这一供应链模式下有以下特点。

(1)“一盘货”。

在过往的流通模式下,需要历经“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等多个仓,其中涉及了多次转运、进库、出库。在“新”供应链模式下,整个流程将变得更为简洁。由“品牌商-终端零售商”所构建的结构体系,缩减了诸多环节、减少了货物的搬运次数、避免了损耗、降低了成本。与此同时,线上、线下的全渠道供给,这就是“一盘货”概念。

(2)“柔性供应链”。

传统的供应链路径是由上至下逐步传递的,历经研发、采购、制造、分销、交付、服务等一系列的过程,到了分销渠道阶段又再次经历了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等多环节。

在“新”供应链条件下,渠道变得更短、信息传递更为快捷,这些基础条件的改变直接变革了供应链的传递方向,由“B-C”的传递转变为了“C-B”的逆向传导,这要求整个供应链体系更具柔性化,以应对高时效、短周期的需要。

(3)短链:高效、精准、敏捷。

减少搬运,快速交付。新一代物流将以“减少商品搬运次数”为核心进行设计。一方面,新一代物流将通过仓配一体服务,不断缩短中间链条,使得商品搬运次数从平均5次以上减少至2次,从品牌商仓库到物流中心,然后就直接到终端消费者手里;另一方面,通过不断优化仓储布局网络,让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移动的路线越来越短、交付速度越来越快、成本越来越低。

(4)智慧:操作无人化、运营智能化、决策智慧化。

新一代物流将通过技术创新,打造全面智慧化的物流体系。在操作层面,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使得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客服全供应链环节的无人化正在实现,推动物流行业第一次真正脱离人力的约束,将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并且不出差错。在运营层面,大数据、人工智能将驱动仓运配全链路智能化,实现智能网络布局、仓储管理、运输路由规划、终端配送规划等,使得庞大的物流网络得以有序、高效地运转。在网络协同层面,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将改变现在物流协同的方式,让整个社会化的协同变得更有可能。可以从整个供应链条做到全局化优化,这样的优化将给资源配置和商品流通效率带来质的飞跃。

(5)共生:构建与商家、行业、社会共生的价值体系。

网络化协同,互利共赢。新一代物流将会协同多方、共创价值。横向物流业内部互相链接,除了实现物流设施、商家业务、信息系统等资源的互补与共享,更重要的是将已成熟的能力和已验证的商业模式全面开放赋能,形成合力,推动整个物流行业发展全面提速。纵向与制造端从采购、生产、产品库存,到运输、仓储、分拨、配送都实现对接,赋予制造端更多的信息和服务,推动产业升级;与金融链接,为物流发展注入更多资本,催生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与消费端连接,满足消费者在无界零售下零散场景“所见即所得”的体验需求。

绿色可持续,美好生活。中国社会物流成本剔除产业结构的影响,仍有相当大的下降空间,如何通过规模化运营和技术创新提高整个社会的物流效率、降低成本,是新一代物流必须思考的问题。此外物流作为整个商业的基础设施,物流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对整个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新一代物流应秉持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