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标消费者偏好健康——2019植物油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标消费者偏好健康——2019植物油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植物油行业是指将植物中所含有的油脂经过加工提炼加工成植物油并分装销售的行业。2019年,我国植物油行业发展平稳,不断向高质量发展挺进。2017年以来,食用油行业接连出现市场混乱现象,国家对油脂油料政策调控加强,加之国民健康消费意识不断提高,食用油行业进入健康消费整顿阶段。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年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呈现向优势地区不断集中的态势。因此食用植物油行业的更多资源将会向优势企业集中,目

植物油行业是指将植物中所含有的油脂经过加工提炼加工成植物油并分装销售的行业。植物油产业链主要包括油料作物种植、收储、贸易、压榨、精炼、包装和渠道营销等环节。2019年,我国植物油行业发展平稳,不断向高质量发展挺进。随着行业内优势企业的兼并重组促使产业集中度逐渐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产能规模、成本及风险控制、技术、市场营销、产业链一体化等综合实力的竞争。

一、行业概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

我国是目前全球三大植物油消费国之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2016年我国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逐年提升,2016年达到6907.54万t,较2015年6734.3万t增加2.57%,2017年产量回落至6071.82万t,2018年继续下降至5066.00万t,但2019年又回升至5421.8万t,同比增长1%(图1)。其中,2019年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情况如表1所示。

图1 中国精制食用植物油历年产量趋势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1 2019年1—12月中国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行业发展分析

1.价格

2019年,国内部分原材料价格整体呈现上涨态势,尤其部分依赖进口的原料品种涨幅较大,正因如此,2019年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整体高于上年同期。其中,截至12月末,沿海一级豆油主流现货价格均价涨至7090元/t,同比上年同期大涨1890元/t;主流港口24度棕榈油均价上涨至6585元/t,同比上年同期大涨2328元/t;沿海进口四级菜籽油均价在7895元/t,同比上年同期大涨1732元/t。

除豆油、棕榈油、菜籽油三大油脂价格大幅上涨外,其他小品种油脂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全国一级花生油均价在15450元/t,同比上年上涨3850元/t,涨幅33%;全国一级玉米油均价为8500元/t,同比上年上涨1585元/t,涨幅23%;沿海地区一级葵花籽油主流现货均价提升至8110元/t,同比上年上涨1110元/t,涨幅16%。

2019年中国主要植物油价格对比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2019年中国主要植物油价格对比 单位:元/t

资料来源:天下粮仓网站(www.cofeed.com)。

2.市场

1994—2010年,食用油行业逐渐市场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行业规模日益发展壮大,使我国食用油加工行业跃居全球前列。随着国内食用油行业的高速发展,油脂加工业不断扩张,加之植物油融资贸易兴盛,行业产能日益过剩,食用油行业开始进入整顿、去产能阶段。2017年以来,食用油行业接连出现市场混乱现象,国家对油脂油料政策调控加强,加之国民健康消费意识不断提高,食用油行业进入健康消费整顿阶段。

另外,从食用油行业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国食用油行业的产量规模庞大,品种丰富,但由于不同的食用油其所含营养成分不同,以及不同地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同,如东北人多爱豆油,广州人多爱花生油,成都人偏爱菜籽油,而上海人的口味则较为丰富,菜籽油、豆油和调和油并驾齐驱,可以看出,食用油品牌要想成为全国性的品牌,系列化的产品品种将成为重要的支撑点。

3.投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对肉、蛋、奶和食用植物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进而带动国内植物油压榨业的飞速发展。以大豆加工业发展为例,自1996年我国放开大豆进口后,1999年外资开始大举进入,在2000—2006年,我国日压榨大豆能力增长了3.2倍,日压榨大豆能力达到27万t,单厂平均压榨规模超过1500t,按每年开工率300d计算,年加工大豆能力可达到8100万t。但在此期间,国内大豆实际压榨量仅增长了1.2倍,2006年我国实际大豆压榨量只有3500万t左右,国内大豆压榨能力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大豆实际压榨量的增长速度,导致我国大豆压榨能力出现严重过剩的局面。2006年后,行业投资速度放缓,但产能投资依然在持续增加,整体产能利用率在2012年降至最低,约54%。近些年随着行业不断整合,产能过剩局面有所缓和,但总体形势仍然严峻。2019年大豆压榨年产能达到1.47亿t,产能利用率在60%~65%。近年全国大豆压榨产能投资与产能利用率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近年全国大豆压榨产能投资与产能利用率情况

资料来源:中储粮油脂研发中心。

4.区域分布

国内主要的食用植物油加工地区一般均是原料产区或者沿海沿江地区(原料主要依赖进口)。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年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呈现向优势地区不断集中的态势。根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中国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超过百万吨的省份仅有14个(2018年有17个),产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湖北和湖南,分别为7103807t、6581573t、5010054t、3140582t和2835358t,据此推算2019年全年中国精制食用植物油前5省产量集中度提高至50%以上,较2018年的48%增加2个百分点。

其中就豆油而言,2019年全国大豆压榨总量(进口豆+国产豆)共8397.68万t,同比下降5.25%。各地区大豆压榨量分别是江苏1593.02万t,山东1523.555万t,广东986.16万t,广西823.74万t,辽宁654.1万t,河北571.89万t,天津554.91万t,福建425.165万t,浙江201.47万t,湖北158.695万t,河南148.33万t,四川148.27万t,黑龙江124.87万t,陕西104.74万t,吉林101.61万t,重庆68.05万t,湖南58.23万t,安徽49.94万t,江西49.35万t,上海32.825万t,内蒙古15.06万t,新疆地区3.7万t(图3)。

图3 2019年中国各地大豆压榨量及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天下粮仓网站(www.coffeed.com)。

5.行业集中度

由于国内食用植物油行业的整体利润率并不高,尤其是在原料阶段性稀缺、成本上升时期,盈利空间更小,随着国际和国内竞争的不断加剧,竞争力较弱的中小型加工企业会陷入亏损甚至倒闭的危险。因此食用植物油行业的更多资源将会向优势企业集中,目前已经形成了益海嘉里、中粮、中储粮、九三、山东鲁花、山东西王与山东三星等一大批优秀龙头企业,其中益海嘉里与中粮以豆油为主、其他油种为辅共同发展,山东鲁花是花生油的龙头企业,而山东西王与山东三星则是在玉米油领域独树一帜。

(1)豆油 我国大豆进口量不断攀升,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大豆进口量共计8851.29万t,较2018年的8803.56万t小幅增长0.54%,增幅较小的原因主要是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美国大豆进口量较小所致。事实上,国内大豆供应对进口依存度处于较高水平,进口大豆则绝大部分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据统计数据显示(图4),2019年我国大豆进口的头号供应国仍然是巴西,进口占比高达65%,其次就是美国(19%)和阿根廷(10%)。2019年全国大豆压榨总量共8394.58万t,同比下降5.25%。年度压榨量占据前列的分别是中粮集团的1625.5万t(包括来宝与中纺),益海的1188.859万t,渤海的727.75万t,九三的631.54万t,中储粮的627.38万t,嘉吉的584.84t,邦吉的498.28万t,汇福的357.8万t,达孚的333.15万t(图5)。该数据显示,2019年大豆压榨量前五名累计占到全国的57.2%,行业集中度较高。

图4 2019年中国进口大豆来源国分布图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

图5 2019年中国大豆压榨量(分集团)

资料来源:天下粮仓网站(www.coffeed.com)。

(2)菜籽油 自从2009年11月份国家出台了限制主产区转基因油菜籽进口的政策后,2010年和2011年的两年里我国油菜籽进口量出现了急速下滑的局面,其中2010年全年我国进口油菜籽144万t,而2011年下降到125万t。不过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国内以中粮及外资益海等为代表的大型油企便开始在沿江地区布局压榨加工项目生产线,我国的进口油菜籽加工产能大幅增加。自2016年起国产油菜籽价格受托市收储政策退出的影响出现下滑,农户对于油菜种植积极性降低,2017年国内油菜籽连续三年减产,尤其是2019年起国产油菜籽大部分用于生产非转基因浓香小榨菜籽油。为弥补国内菜籽产量连续下滑造成的油菜籽供给缺口,近几年来我国对进口油菜籽依赖程度逐年增加,2018年进口油菜籽数量更是达到创纪录的475.64万t。但2019年3月份后,因在加拿大油菜籽中多次截获多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导致其进口量减少,而在其他国家可供出口能力受限的背景下,2019年下半年油菜籽进口量开始大幅缩减。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我国共进口油菜籽降低至273.74万t,同比下降42.56%,但仍处于近几年相对高位。2019年全年国内主要油厂进口油菜籽加工量累计达到2555500t,同比下降45.2%。其中压榨量占据前列的分别是益海嘉里的640500t,中粮集团的570000t,东莞沈恒的456500t,厦门银祥的273500t,防城港澳加的221000t,南通中谷碧路的184000t,防城港枫叶的168000t(图6)。该数据显示,2019年进口油菜籽压榨前五名累计占到全国总压榨量的84.6%,行业集中度远高于大豆压榨行业。

图6 2019年中国菜籽油压榨量(分企业)

资料来源:天下粮仓网站(www.coffeed.com)。

6.进出口

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包括自产植物油和进口植物油,尽管国产食用油产量不断攀升,但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植物油的消费量在逐年增长。而受限于国内有限的耕地面积,导致我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食用油来满足国内需求,我国食用油整体对外依存度较高,尤其是棕榈油及豆油。

进口方面,据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1—12月中国食用植物油(不含棕榈油硬脂)进口量为953.3万t,同比增长51.6%(表3);全年进口额为4376.2百万美元,同比增长40%。

表3 2019年中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及同比增长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

具体来看,2019年1—12月中国豆油进口量82.6万t,同比增长51.7%;全年进口额593百万美元,同比增长35%。2019年因内外价差缩小,全年豆油进口量同比明显增加,大部分为国有大厂采购。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中国豆油前5大主要进口来源国及进口量分别为:阿根廷318775t,巴西230240t,俄罗斯166465t,乌克兰90212t和白俄罗斯10787t。

2019年1—12月中国棕榈油(不含棕榈油硬脂)进口量561万t,同比增长41%;进口额213百万美元,同比增长40%。我国棕榈油消费高度依赖进口供应,其中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依旧是我国棕榈油的主要进口国,而天津周边地区、张家港周边地区和广州周边地区仍是我国棕榈油的三大主要进口、加工和销售地区。

其他油脂方面,2019年1—12月中国菜籽油进口量158万t,同比增25%;进口额1292百万美元,同比增长23%。2019年1—12月中国葵花籽油进口量122.9万t,同比增长75.1%;进口额921百万美元,同比增长61%。

出口方面,2019年1—12月中国食用植物油(包括棕榈油)出口量266564t,同比下降9.6%;出口额273.32百万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豆油出口量197311t,同比下降9.9%,出口额186.33百万美元,同比下降7.1%;棕榈油出口量5670t,同比增长6.3%,出口额3.67百万美元,同比下降14.1%;菜籽油基本无出口;葵花籽油出口量3472t,同比增长56%,出口额5.25百万美元,同比增长60%。

7.重点行业

近几年来国内食用植物油行业的品种较为丰富,特别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稻米油为首的一批特色食用油、以亚麻籽油和油茶籽油为代表的一批小品种高端食用油开始陆续兴起。但这些食用植物油通常价格比较昂贵,市场接受度有待提高,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市场主要供应源应该还是豆油、菜籽油、棕榈油和花生油等传统食用油。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豆油和菜籽油消费量在食用植物油消费中的占比分别为47%和1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消费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地沟油进入餐饮行业的问题被屡次曝光之后,消费者对于食用油的安全性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前普遍使用散装油的餐饮行业在“禁散令”的影响下,逐渐转向使用中小包装为主流的包装食用油。

8.“三品”战略实施情况

2016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部署开展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为更好满足和创造消费需求,不断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植物油行业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抓手,着力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促进消费品工业迈向中高端。

一是在增品种方面,深度挖掘用户需求,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趋势,在产品开发、外观设计、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创新,丰富和细化消费品种类。2019年,行业领先企业顺应消费升级需求,围绕土榨花生仁油、中高端调和油、高油酸、低芥酸菜籽油、橄榄油、茶油等开发中高端产品,进一步丰富消费者选择。

二是在提品质方面,重点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立足大众消费品生产,推进“品质革命”,走以质取胜、质量强国的发展道路。行业领先企业坚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严格把控产品品质,通过ISO9001、ISO22000等制度体系来确保产品的可信度,坚决把优质、安全、营养的植物食用油送到消费者面前。

三是在创品牌方面,由于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愈发增强,因而行业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不断增强品牌意识,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软实力,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中粮油脂、金龙鱼、鲁花、汇福粮油等行业企业纷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品牌策略,坚持品牌价值营销,积极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同时,部分企业顺应互联网时代新经济、新消费浪潮,深度挖掘粉丝经济,通过互联网营销方式加强品牌打造。2019年Chnbrand中国品牌影响力指数(C-BPI)数据显示,金龙鱼、鲁花、福临门均取得440以上好成绩,金龙鱼品牌指数更是高达644.3。

9.绿色制造、智能制造

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指导与行业发展趋势,油脂加工业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继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大型骨干企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与装备,成为质量高、能耗低、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加大对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等,支持做大做强、做优做精。(www.daowen.com)

加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推动产业生态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是油脂工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2019年,油脂行业各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使得我国油脂装备的研发和制造水平得到提升;营养与健康安全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得到发展;油脂的绿色加工得到推进;油料预处理、浸出及精炼技术得到完善。

提升我国油脂装备的研发和制造水平。重视关键装备的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把油脂加工科技的发展重点放在大型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专用化上。更加重视开发适合木本油料及新油源加工的技术与装备。

加强油脂营养与健康、安全与风险控制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推进现代分离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与创新。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提高核心技术装备的先进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完善和优化标准体系。

推进油脂的绿色化加工。深度开发循环利用、节能减排、降耗增效技术。行业企业继续加强能源管理,降低能源使用,推进技术解决方案项目、热回收项目,探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寻求工艺外部的解决方案,寻找绿色能源,使用太阳能发电、风电等;原料及产品运输过程中减排,最佳利用能源,减少浪费。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为重点,实行清洁生产、安全文明生产。强化新形势下油脂产业的现代管理技术应用,确保油脂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不受“污染”。

我国油料预处理、榨油技术已经基本完善。已经掌握了油脂浸出的主要关键技术,如各种形式的浸出器、蒸脱机、蒸发系统、尾气回收系统、溶剂回收系统、粕处理系统等;间歇精炼、半连续精炼、连续精炼等油脂精炼工艺和设备技术水平得到较快发展。

随着我国创新体系的加快建立,各种新技术的充分应用,以此为契机发展了一批新技术及新装备,如膜分离混合油技术、膜分离尾气技术、酶法制油等油脂制取和精炼工艺技术等。油脂连续精炼要使生产线稳定并保证产品合格,自动化控制尤为重要。油脂精炼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主要是对流量、液位、温度、压力、时间等的控制,国内中等规模以上的油脂精炼生产线具有自动化控制装置,可有效地为生产服务,满足生产需求。大豆加工工艺高新技术化、生产工程化正在发展,将新型提取和分离技术、酶技术、发酵技术、挤压技术、包装技术应用于大豆加工业,如超临界CO2萃取油脂技术,不仅解决了化学萃取后溶剂去除不全以及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在工艺过程中避免了易燃、易爆溶剂的使用,操作安全,具有低温浸出的优点,同时最大的优势在于选择性萃取的油脂纯度高,无须精炼即可达到食用级要求,粕的蛋白质变性低、风味好。待其生产连续化和成本问题解决后,必将广泛代替现有技术。将膜技术用于混合油中溶剂的回收,可大幅降低能量消耗,提高油品质量。根据磷脂与甘三酯存在的形式及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不同,采用膜法脱胶,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及能量的消耗,又保证了油品及磷脂的质量。

10.包装与装备

植物油加工装备是油脂加工行业发展的基础,对我国植物油工业的发展壮大、加工技术水平的提升、油脂产品的开发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以及保证食品安全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油脂加工工艺和设备的技术水平还非常低,加工工艺十分落后,且产品的品种少、档次低。经过30多年的努力,通过引进学习和不断地自主创新,无论是单机的技术水平和最大处理能力,还是成套设备和生产线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油脂加工装备企业已具备了为建设预处理、浸出5000t/d,油脂精炼1000t/d及其他油脂综合利用加工生产线提供全套的国产化装备的能力。

我国油脂加工装备不断通过转型升级寻求在技术、运营和管理上的突破,装备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油脂包装和装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间、企业与科研院校间技术合作日益频繁。各类装备的制造技术和能力已经达到国际水平。此外,随着市场的发展,个性化的包装形式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油脂行业包装与装备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我国油脂装备制造业已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装备制造体系。国内成套的油料预处理、榨油装备技术水平已经和国际接轨,成套装备的工艺性能、消耗指标、使用寿命等方面水平领先。关键装备的发展主要是在大型预榨机、轧坯机、破碎机、清理筛、调质器、软化设备等方面不断创新。国内预榨机单机处理量已经达到500t/d,能耗和残油指标与国外同类设备相当,通过对榨螺、榨条等易损件表面覆层合金工艺和材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可有效提高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轧坯机的轧辊研发出球墨铸铁材质,抗掉边、剥落、断辊、起坑、乱丝、崩牙、爆裂等事故能力强,磨辊、拉丝间隔时间延长,减少了换辊次数,降低了磨辊、换辊费用,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中小型油脂浸出装备完全可以满足世界各国对浸出设备的要求,大型浸出设备的性价比在国际上也有较大优势。油脂精炼的主要设备——离心机在国内生产也得到发展,我国生产的中小型离心机分离性能稳定,价格低廉,在国内应用极为广泛。大型的脱色过滤设备——叶片过滤机在国内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我国已经有多个厂家生产的叶片过滤机指标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高速旋转吹瓶机、高速旋转灌装机和高速旋转贴标机都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大型注塑机方面在产品使用上与国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装备智能化方面我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装备的智能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装备,结合试验和检测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机械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是当前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11.发展新亮点与新增长点

(1)产品多样化、高端化布局彰显 随着国民经济的继续平稳较快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食用油的消费需求已从纯粹追求实惠向追求高品质转变,以金龙鱼、鲁花、福临门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向多元化、高端化布局方向发展成为了食用植物油行业发展新亮点和增长点。食用油市场的竞争逐渐向满足消费者需求靠拢,行业更加注重产品结构的调整,生产适合不同人群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的产品,提高油脂产品的功能营养价值,坚持产品质量第一的方针,坚持适度加工保留油料中固有的营养成分。当前,“高油酸”成为高端食用油的代名词之一,如鲁花提出了“争做中国高端食用油引领者”的发展愿景,致力于高端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的研发、推广及油品适度加工,并参与《高油酸花生》(NY/T 3250—2018)及《中国好粮油食用植物油》(LS/T 3249—2017)行业标准等标准的制修订,促进了中国花生产业的第六次升级换代。随之而来的,高油酸葵花籽油、高油酸菜籽油也逐渐成为消费者青睐的产品,甚至高油酸豆油也于2019年5月亮相美国油脂化学家协会年会。金龙鱼在拓展主业调和油市场的同时,亦在开发KING′S亚麻籽油、核桃油等新兴品类;中粮福临门也于2019年12月在北京举行“三好品质当‘仁’不让”福临门战略新品暨“品牌强国工程”合作发布会,正式推出“家香味沂蒙土榨花生仁油”,助力花生油品类迭代创新。不同企业针对不同品类的食用油市场都进行了进一步拓展,这在进一步加剧食用油行业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2)技术创新及设备升级改造力度加大,助推食用油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建设,国家深入实施了优质粮食工程,众多食用油企业快速响应国家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在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产业升级、促进企业增效、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也加快了企业产业链的延伸、价值链的提升及供应链的优化,成为行业发展新亮点和新增长点。其中,尤其以山东省实施力度强,山东省粮食与物资储备局积极帮助食用油企业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成功打造山东省“好粮有网”智慧交易平台,构建经济高效的优质粮油销售渠道。各油脂企业积极参加全国好粮油博览会、山东粮油产业博览会及山东粮油上海、北京推介会等活动,整合媒体资源,全面提高各食用油品牌知名度,塑造中国好粮油高端形象,打造了一批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如鲁花、香驰、金胜、西王、三星等。其中鲁花累计投入“中国好粮油”项目建设资金达14亿元以上,建立“双源头”管控体系,保障原料和产品包装容器质量安全,成功开发了多项适度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完成了对近千套加工设备的升级改造,保障了企业效益的平稳增长,达成了“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总体目标。

二、行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植物油行业经济发展基本平稳,产能逐步扩大,科技水平逐步提高,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个植物油行业实现了由快速增长到平稳增长的过渡。但是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政策、市场、科技方面等诸多问题和挑战依然严峻。

(一)政策与市场

1.国际形势剧烈波动,经营风险扩大,行业面临的挑战更加凸显

2019年,全球油脂市场受宏观政策影响较大,突发事件多,年初中美、中加关系的变化与不确定性对部分产品进口带来影响,中粮油脂对此积极应对,热烈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号召,增加沿线国家油脂油料进口,保障国内粮油供应。下半年中美贸易谈判的多次反复使得市场随之持续波动,行业企业的经营挑战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环节,而更广泛地扩展到采购、期货、加工、营销等多个环节,对企业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2.近两年受非洲猪瘟影响,产能利用率上升趋势被打破

中国压榨行业的产能利用情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2/2013年度前,产能快速扩张,豆粕需求虽然也快速增长,但跟不上产能增速,产能利用率趋势性下降;第二阶段是2012/2013年度到2017/2018年度,产能增速下降,需求增速仍然很高,产能利用率趋势上升;第三阶段是2018/2019年度至今,受非洲猪瘟影响,需求下降,产能利用率重新向下。

目前全国的大豆压榨产能区间在1.43亿t/年。从国内豆粕需求长期快速增长的情况来看,压榨产能的建设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带有一定提前量的战略布局。第二阶段2017/2018年度产能利用率恢复到2009年以来的最高值64%,按这个趋势下去产能利用率有望恢复并稳定到一个合理、成熟的水平。然而2018/2019年度以来出现意外情况,受到非洲猪瘟影响,豆粕需求同比负增长,导致近两年产能利用率又回落到59%。

(二)科技创新

1.节能环保技术有待升级

“十三五”以来,国家大力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植物油行业通过新技术、新装备升级改造,节能降耗和环保治理取得较大改观,但全行业加工工艺没有明显改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一是能耗较高。植物油加工企业虽然通过多级换热等方式减少了热量损耗和能源浪费,但单位能耗依然较高。二是生产异味有待改善。部分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有效去除了异味,但设备投资大,中小企业难以承担。三是新工艺推广难。部分企业运用新技术提高得油率,减少化学品投入,降低水耗,但技术门槛高,行业应用率低,仍以传统工艺为主。另外,部分新技术有望成为未来降耗新的发展方向,但尚不成熟,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试验。

2.食用植物油副产物的深加工利用率过低

目前,国内对食用植物油副产物进行深加工,得到的产品主要有维生素E、植物甾醇、磷脂、脂肪酸、生育酚、低聚糖、蛋白质、多肽及生物柴油等,大多为低端产品,高端产品极少,特别是针对高附加值的大豆磷脂类产品的开发较晚,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国外相关产品呈现高端化、系列化的特点,有些国外公司的磷脂产品就有好几十种,天然维生素E产品有十几种,甾醇也有好几种。我国食用植物油副产品开发停留在低端水平,导致总体利用率较低,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3.为迎合市场需求,导致存在过度精炼问题

大众评判食用烹调油优劣的基本原则是合理的油脂脂肪酸组成和甘油酯结构,有丰富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天然微量营养成分,并且不含或极少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但消费者日常判断仍习惯西方模式,普遍选择颜色较浅的一级豆油,认为颜色的深浅决定植物油脂的品质。为了迎合市场导向,我国植物油普遍存在过度精炼问题,这不符合公众对油脂营养健康的需要。过度精炼不仅去除了大部分天然存在于油脂中的微量营养成分,而且常常伴生反式脂肪酸等新的不利成分。我国国家标准《大豆油》(GB 1535—2017)中已经将一级大豆油质量指标中对色泽的描述从原先2013版本的“黄20红2.0(罗维朋比色槽133.4mm)”改为“淡黄色至浅黄色”,降低了对一级植物油色泽要求的标准。行业内多位专家与学者一直呼吁减少高度精炼烹调油的生产消费,发展适度精炼的植物油。

4.物流单据电子化程度不高

提单作为国际物流最重要的单据,其流转及效率将极大地影响国际物流的运行效率和质量。目前农业行业应用的传统纸质单据追踪方式存在时间延迟、交易成本提升等隐患。从供应链企业角度看,生产数据真实程度存疑、一线员工工作单调重复、沟通成本高、信息传递效率低等问题日益凸显。从供应链上下游角度看,供应链全网数据难以获取,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是难以解决的顽疾,国际间单据不互认造成协同交互成本高,最终导致多方协同难以实现、供应链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等问题。

因此行业普遍认为,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出路。引入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实现物流单据电子化,减少物流过程实际参与方,可以帮助使文档处理的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五分之一,完成跨境农产品贸易所需时间缩短一半,有效提升行业物流效率。

三、发展趋势

(一)政策与市场衔接紧密,行业稳步发展

“十三五”规划以来,国家宏观方针与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全面释放粮食产业经济活力,促进行业企业进一步整合、壮大。尤其是“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引导粮油加工企业充分利用全球性资源,开展产能国际合作和转移,带动粮机装备的发展,促进企业“走出去”。同时,国家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构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的局面,增加优质食用大豆,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科学合理划定大豆、棉花、油菜籽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引领行业健康发展,促进我国食用植物油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提升。

(二)高端化、品牌化成为行业发展亮点,但同时呈现出产品消费两极化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植物油高端化、品牌化消费趋势逐步显现。行业主要品牌纷纷推出健康类、美味类高端新产品,并显著提升了品牌投入,行业内品牌竞争明显升级。高端品类如花生油等产品发展迅猛,而相对低端的品类如调和油、大豆油等产品萎缩,油种间结构升级显著。其中,花生油消费人群逐年增多,华南、华北是花生油传统的主销区域,近年来其他区域的消费呈现显著增长,花生油正逐渐向全国性油种发展;菜籽油品类高端化明显,80元/桶以上非转基因、强风味产品发展迅速;玉米油作为相对健康的油种,经过品类的快速发展与沉淀,目前品类进入成熟期。另外,除了高端化、品牌化消费趋势外,产品消费呈现两极化倾向——低价产品与高价产品分别迎合了不同的消费需求而获得快速增长。

(三)木本油料或珍稀油种——消费升级催生新的市场机会

随着民众的消费升级和健康饮食需求,消费者对食用油在安全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油品的营养与健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高端食用植物油领域,除了认知度比较高的橄榄油和葡萄籽油,也开始对核桃油、南瓜籽油、小麦胚芽油和沙棘籽油有所关注。这类食用油富含维生素E、亚油酸、亚麻酸、磷脂及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颇具营养保健作用的功能性油脂。目前,国内市场食用油产销良好,总量处于缓慢上升趋势,使得新兴市场规模较小、产品品类较少的高端食用油需求增多,市场前景较好。调味油是人们生活饮食的必需品,其品种也多种多样、各具特点,并且已从原来的附属产品发展为专业化生产。这类食用油以其便捷性、实用性、特殊性为优势,也将引领油脂行业的创新研发。因此,重视特种油的开发利用,利用其富含功能性成分的特点,生产营养健康的功能性油脂,以丰富食用油市场,满足人们消费升级的需要,正在成为行业众多领先企业的战略选择。同时,开发市场利润空间和市场潜力很大的高端食用油,也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四)更注意节能、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在食用油预处理中,食用油脱皮、冷榨、积压膨化等技术得到进一步应用;在浸出技术中,负压蒸发二次蒸汽的利用、低温脱溶等技术会进一步推广;在油脂精炼中,膜技术、分子蒸馏技术、生物技术等会进一步完善和应用。综合利用、高效节能技术将进一步加强。同时,食用油工程应用自动化系统和智能控制技术等将有较大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时刻关注中美贸易摩擦,适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国家、行业、消费者共同渡过难关

非洲猪瘟疫情的发展关系到国内豆粕消费及居民日常消费,对植物油行业有重要影响。另外,2019年国际形势波动剧烈,中美贸易摩擦不断演化,大宗农产品的市场行情、采购渠道受到较大影响。建议与潜在的油脂油料出口国进行密切联系,加强与出口国沟通,合理调整进出口等政策,引导市场健康发展,确保原料稳定供应,油脂、粕类市场供应与价格稳定。

(二)进一步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商品标识

由于食用油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新企业进入该行业,行业规模快速扩张。随着行业新资本的不断进入,国内食用油行业竞争逐渐加剧,食用包装油市场也呈现鱼龙混杂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市场管理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制定更加细致的国家标准并严格执行。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明确食用植物调和油类产品的“非转基因”标识规定;目前国家已明确对使用转基因原料加工的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调和油等食用油产品,必须在产品标签中明确标识含有转基因原料;如采用的原料为非转基因,其加工的食用油可以标识“非转基因”。部分调和油类的配方中若同时用到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配料油,对该类产品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的标识规定不是很明确,导致市场上调和油类产品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标识混乱。此外,作为国家基础油种的菜籽油国家推荐性标准尚未发布实施,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推动新标准尽快发布实施。

(三)加强对企业关键性技术研发的支持,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当前我国植物油行业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安排一批科技专项,支持内外资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参与科技攻关,不断提升植物油加工成套技术和装备水平。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和构建新型的食品专用油生物制造技术体系,推动我国食品专用油工业生物工程技术的产业化,开发出一批食品专用油和功能性油脂重大产品,逐渐扭转我国专用油脂产品设计和加工技术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满足我国食品和保健食品业对专用性和功能性油脂产品的需求。

对企业改造升级节能减排装备和生产线发生的设备费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给予减免税收、贷款贴息等支持。对节能减排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加大财税引导扶持力度,促进行业品牌建设与新营销发展

加强政策支持,对行业企业和品牌产品给予重点培育、重点扶持,鼓励知名品牌利用品牌资源进行扩张和延伸,促进规模企业早出名牌、多出名牌。加强品牌营销,提升产品影响力,顺应形势,大力促进粮油新营销发展。

(五)推广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上的应用,加速推进现代化智慧供应链

积极推动各个国家间法律法规准入和电子单据互认,企业间货物提单、信用证等单据电子化,早日实现供应链各方联通,从而降低成本、优化流程以提高效率。

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