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酿酒行业结构调整、集中度提升、消费升级持续深化的一年。酿酒行业整体经济效益稳定,并向高质量阶段发展挺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行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在稳固有序地进行。全行业更加注重产品结构的优化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产量与市场需求基本保持在合理区间。
一、行业概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图1~图4),2019年1—12月,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5590.13万kL,同比增长0.30%。其中,饮料酒产量4898.55万kL,同比增长0.71%;发酵酒精产量691.58万kL,同比下降2.50%。
2019年1—12月,主要经济效益汇总的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计2129家,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8350.6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80%;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611.6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2.84%。
图1 2019年酿酒行业企业数量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 2019年酿酒行业产品产量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 2019年酿酒行业销售收入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4 2019年酿酒行业利润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一)主要经济指标
1.主营业务收入
2019年,全国酿酒行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8350.6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80%。其中,白酒行业完成销售收入5617.82亿元,同比增长8.24%;啤酒行业完成销售收入1581.32亿元,同比增长4.79%;葡萄酒行业完成销售收入145.09亿元,同比下降17.51%;黄酒行业完成销售收入173.27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他酒行业完成销售收入315.63亿元,同比下降0.18%;发酵酒精行业完成销售收入525.75亿元,同比增长12.54%(表1)。
2.利润
2019年,酿酒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611.67亿元,同比增长12.84%。分行业看,白酒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404.09亿元,同比增长14.54%;啤酒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33.87亿元,同比增长10.00%;葡萄酒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58亿元,同比下降16.74%;黄酒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9.26亿元,同比增长11.45%;其他酒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7.95亿元,同比增长11.69%;发酵酒精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08亿元,同比下降151.94%。
由以上2019年酿酒行业经济效益数据并结合产量情况(表2)看出,饮料酒行业总体经济效益向好,而部分行业则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
表1 2019年我国酿酒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2 2019年我国酿酒企业分酒种产品产量情况
说明:根据《饮料酒分类》(GB/T 17204—2008)并结合国家统计局所统计的类别,饮料酒包括13种,即麦芽酿造的啤酒、葡萄汽酒、鲜葡萄酿造的酒、味美思酒、黄酒、蒸馏葡萄制得的烈性酒、威士忌酒、朗姆酒、杜松子酒、伏特加酒、利口酒及柯迪尔酒、龙舌兰酒、白酒。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行业发展分析
2019年,我国酿酒行业紧跟消费升级趋势,在保持稳步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产业深度调整,效果明显。酿酒行业经济规模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市场活力不断激发,新动能发展壮大,酒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韧性显著增强。2019年酿酒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同比增速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2019年我国酿酒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同比增速变化情况 单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价格
2019年,白酒、啤酒、黄酒、其他酒制造业利润总额均有上升,葡萄酒和发酵酒精制造业利润总额有所下降。从单位产品利润上看,白酒、啤酒制造业有所上升,葡萄酒略有降低,发酵酒精制造业单位利润大幅降低(表4)。酿酒行业仍处于调整阶段,酒类产品价格仍体现酒类市场资源配置和市场调整状态。
表4 2019年我国酿酒行业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以经济指标占比最大的白酒为例看价格走势。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5617.8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24%;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404.0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4.54%。2019年全国白酒批发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2.4%,比上年同期涨幅低4.24个百分点,反映了市场热度开始降温,市场开始回归理性。
分月来看(图5),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白酒批发价格同比总指数涨幅开始收窄,并将这种态势延续到2019年上半年。自1月份同比上涨3.34%后,全国白酒批发价格涨幅基本是逐月回落,从2月份的2.65%一直回落至5月的1.35%,6月份受利好刺激,涨幅略回升至1.51%。随着下半年泸州老窖、剑南春、水井坊、郎酒等先后调价让白酒市场再次出现较高热度的背景下,全国白酒批发价格同比总指数涨幅有所回升,8月份上涨2.39%,12月上涨3.17%。不过从全年来看,全国白酒批发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2.4%,比上年同期低4.24个百分点,显示经历了前期涨、涨、涨的冲动后,市场热度开始降温,市场有望回归理性,其实更有利于白酒行业行稳致远。
图5 2019年全国白酒批发价格同比总指数
资料来源:《2019中国白酒价格运行报告》。
分类来看(图6),2019年名酒、地方酒、基酒价格同比指数走势出现一些分化。作为本轮行业复苏的排头兵,名酒价格涨幅虽然也明显收窄,但走势相对更为强劲。名酒价格受茅台稳价影响,上涨动力减弱,2019年全国名酒批发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39%,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6.05个百分点,但仍比地方酒高2.1个百分点,比基酒高2.25个百分点。相对一线酒企,更多的地方酒企则面临销售困难、资金链紧张、需要打折促销的窘境,造成2019年地方酒价格走势相对疲软,特别是6月份同比一度转为负增长,下跌0.08%,显示在挤压式增长的行业现状下,地方酒不进则退的尴尬和危机。基酒受益产业复苏,以及高粱等原料成本增加影响,同比仍保持正增长,但涨幅也较2018年明显收窄,是对市场降温的另一个佐证。
图6 2019年全国名酒、地方酒和基酒批发价格同比指数
资料来源:《2019中国白酒价格运行报告》。
从判断价格长期运行趋势的定基指数(图7)看,经过行业近几年的复苏后,2018年5月全国白酒批发价格定基指数为100.42,首次进入正增长区间。自此全国白酒批发价格定基指数缓慢但逐步攀升,到2019年12月达到104.23,创下新高。2019年全年全国白酒批发价格定基指数都运行在100.87~104.23这个正增长区间,显示当前白酒整体价格已基本回升到2012年行业调整前水平。
图7 2019年全国白酒批发价格定基指数
资料来源:《2019中国白酒价格运行报告》。
2.市场
在宏观经济、产业生态、消费升级等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2019年酒业市场基本面大为改善。目前,酒类消费已从基本消费逐步转变为个性化、多样化的高品质消费。再加上追求养生、健康消费等时代消费特征的出现,“少喝点、喝好点”“适量饮酒、快乐生活”的理性饮酒行为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理念与消费趋势。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建设提速、消费升级、中产阶级扩容等新市场环境的形成,有效扩充了高品质高端酒的市场容量。酒类产业深度调整成效明显,大众消费逐渐常态化,各种新型消费场景不断涌现,全方位、多角度满足大众的美酒消费需求成为常态。
从市场结构来看,2019年酒类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结构性升级明显。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一线名酒企业在中高端产品上都有非常突出的表现,同时高端产品比重大幅提升,这也使得酒类市场价格线进一步提高。市场容量趋稳的同时,随着品牌意识提高和强化,消费向骨干企业、驰名品牌、优势品牌集中。强势龙头品牌挤压非龙头品牌,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从消费端来看,大众消费与消费升级是2019年市场发展的核心动力。2019年酒类市场大众消费所占的比例大幅提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1996元增至2019年的30733元,这也正是大众消费升级、酒类消费持续升级的有力支撑。
从流通渠道来看,“全酒品、新零售”成为酒类流通变革的主要方向。消费“品牌化、多元化、个性化、健康化”对酒类流通提出“全酒品”的新需求。2013年限制三公消费以后,酒类消费开始“去中心化”,大众消费成为酒类消费的主力军。2015年开始,数字化营销、新零售模式开始在酒类市场相继流行。2019年,线上选酒、线上订单,线下体验、线下配送,线上支付、线上评价的“新零售”已在酒类市场从概念落地为现实,推动着酒类市场稳健发展。
3.投资
2019年,酿酒行业总体资产总额增加7.60%,除葡萄酒略有下降外,各子行业资产总额均有所增加,其中其他酒制造业增长24.13%,增幅最大。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亏损335家,亏损面为15.74%;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45.13亿元,比上年同期小幅增长3.56%(表5)。截至2019年12月底,行业资产负债总额达4703.32亿元,负债率达39.05%,较上年同期小幅下降0.97%。
表5 2019年我国酿酒行业亏损及其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4.区域分布
2019年我国酿酒产量最大的五个地区:四川、山东、广东、黑龙江、河南五省酿酒总产量2400.31万kL,比上年同期增长2.48%,占全国酿酒总产量的42.94%(表6)。其中,四川省酿酒总产量最大,达到643.97万kL,同比增长7.37%;山东省酿酒总产量596.77万kL,同比小幅下降0.65%;广东省酿酒总产量422.20万kL,同比下降1.15%;黑龙江省酿酒总产量380.27万kL,同比增长9.02%;河南省酿酒总产量357.10万kL,同比下降2.39%。
表6 2019年重点省份酿酒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5.行业集中度
酒类产业经过深度调整之后,从2015年开始,酒类消费市场持续向好,除“增速快”“业绩好”的显著特点出现外,酒类产业集中度一年比一年提高,市场结构升级愈发明显。
以白酒产业为例,19家白酒上市公司在2018年总营收达到2086亿元,占白酒营收总额近40%,同比增长近30%,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在2019年,这19家白酒上市公司的利润就占据了整个白酒产业利润的半壁江山。从白酒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连续减少来看,这说明白酒产业的“马太效应”在加剧,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愈发明显;而利润五年来始终保持稳步提升,而且利润主要集中在产业前4%的龙头企业。2019年白酒行业收入和利润的集中度分别上升了18%和11%。整个白酒产业集中度正在大大提升,利润处于高度集中状态,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作用愈发明显。
同样在啤酒、葡萄酒、黄酒等产业,营收与利润均在向龙头企业大幅倾斜。
6.进出口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9年饮料酒及发酵酒精制品累计进出口总额60.41亿美元,同比下降15.14%。其中,累计出口额11.10亿美元,同比下降21.64%;进口额49.31亿美元,同比下降13.53%。白酒2019年进口量同比上升31.23%,与上年同期相比显著增长。啤酒2019年出口量同比增长8.26%,较上年同期增长幅度略有升高。葡萄酒和酒精的进出口量与上年同期相比都显著下降,尤其是酒精,出口量下降66.66%,进口量下降88.98%。由进出口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酒类商品进出口贸易在2019年总体呈下降趋势(表7)。
表7 2019年我国酒类商品进出口贸易情况
注:(1)根据《饮料酒分类》(GB/T 17204—2008)并结合海关总署所统计的类别,其他饮料酒包括:葡萄汽酒(未加香料)、小包装的味美思酒及类似酒(容器容量≤2L;加植物或香料的用鲜葡萄酿造的酒)、蒸馏葡萄酒制得的烈性酒、威士忌酒、朗姆酒及蒸馏已发酵甘蔗产品制得的其他烈性酒、杜松子酒、伏特加酒、利口酒及柯迪尔酒、龙舌兰酒、未改性乙醇(按容量计酒精浓度<80%)及其他蒸馏酒及酒精饮料。
(2)酒精包括:未改性乙醇(按容量计酒精浓度≥80%)、任何浓度的改性乙醇及其他酒精。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
7.重点行业
(1)白酒2019年白酒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大,消费升级和产区效应凸显,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头部企业引领作用愈发明显。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全国规模以上白酒生产企业数量和产量呈下降趋势,整个产业开始进入挤压式增长阶段。次高端以上品牌上市公司的收入增速保持在15%以上,净利润增速基本在20%以上,利润占行业比例更达近八成。市场份额逐渐向头部企业靠拢,并且强者恒强,马太效应显现,白酒消费的高端化趋势在持续提升。
产业营销模式变革,白酒消费品属性越来越强。白酒产业营销模式正从大经销商向小经销商转变,生产企业终端话语权增强;生产企业逐渐建立与意见领袖消费者、核心门店、终端商等渠道的直接连接,有效拉近了与消费端的距离。从传统营销升级为基于渠道大数据的现代营销,达成了稳固渠道网络、拉动市场销售、改善渠道利润、净化渠道秩序的目标,白酒的消费品属性越来越强。
名优高端产品价格持续上涨。2019年,高端、次高端及区域强势品牌白酒的营收增速明显高于三四线品牌。纵观2015—2019这五年白酒产业的发展轨迹,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等高端品牌每年都会根据市场变化上调产品价格,基于企业发展战略需要以及对竞争对手的回应,涨价成为不少高端品牌的一大选择。
领军企业提质增效,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白酒产业利润增速大于销售收入增速,而收入增速又远大于产量增速,说明白酒产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同时,领军企业在整个产业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19年,茅台、五粮液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且白酒产业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规模的企业数量、销售收入、利润均保持着良好增长势头。(www.daowen.com)
(2)啤酒2019年我国啤酒产量完成3765.3万kL,比上年同期(调整数3724.9万kL)增长1.1%,产量净增长40.4万kL。人均占有量为26.9L,比上年下降0.4L。如以消费量来计算,则2019年啤酒总消费量为3796.3万kL,比上年同期增长0.8%;人均消费量为27.1L,比上年上升0.4L。自2018年以来,啤酒行业2019年连续第二年出现消费增长,增幅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呈现出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变革成效显著的态势。
发展模式从规模主导向利润主导转变。2019年主流啤酒集团以高端化、多元化、特色化消费升级需求为导向,加快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升级,引领啤酒行业高质量发展。几大主流集团的利润近五年来持续增长,前五大啤酒企业占市场近80%份额,分别为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和嘉士伯集团。
消费结构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高端啤酒议价能力提升。啤酒市场进入存量时代,产业寡头竞争更加激烈,中高端啤酒的消费占比快速扩大。数据显示,2011—2018年,高端啤酒销售额增速在20%~35%,而低端啤酒销量占比由89.1%下降至76.5%。2019年高端啤酒占比进一步扩大,但高端及超高端类别的占比仍然大幅低于成熟啤酒市场(美国该比例为42.1%),增长空间巨大。2019年,各大啤酒龙头企业纷纷加码中高端啤酒市场,高端产品价格上调的同时,市场份额依旧快速扩张,显示高端啤酒的议价能力提升。
消费特征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化,新场景、新品类打造盛行。2019年,啤酒产品结构碎片化进一步放大,消费更加注重场景化;在产品选择上,消费者更加倾向于追求个性化产品,与健康、环保、便捷服务等紧密相连,“悦己型”体验式消费盛行,清爽型啤酒产品消费量下降,更适合个人享受型的浓醇型啤酒销量上升。广大啤酒企业紧跟消费趋势,强化消费场景打造,推出了多种新品类,如消费者倍加喜爱的高度啤酒与女性消费者追崇的无醇啤酒、果味品酒开始大量涌现。
啤酒产业新的增长极显现,工坊啤酒增长较快。我国工坊啤酒市场自2015年起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9年工坊啤酒的发展进程更是进一步加快,而且在消费端更受消费者追崇。在消费者眼里,“工坊啤酒”已经成中高档啤酒的代名词,凭借丰富的品类、口感以及具个性化的消费场景,市场规模稳步扩容。
(3)葡萄酒 在经过2001—2012年的加速发展阶段以后,国内葡萄酒产业在2013年进入调整期。2014年和2015年出现短暂回暖。自2016年起,产量、销售额和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三连跌,尤其2017年,产量、销售额和利润出现了近三成的断崖式下跌状况。2019年,葡萄酒产量、销售额和利润的下跌趋势逐步收窄,国产葡萄酒行业深度调整已经开始触底,未来发展前景光明。
近几年,我国葡萄酒产业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颇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葡萄酒产区政府发挥葡萄酒的产业特色,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9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做强做优葡萄酒产业的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河北省将构筑 “2511”产业格局,即:打造两大优质产区,培育5家龙头企业、10个优质酒庄、10个知名品牌;到2022年,预计河北省葡萄酒产区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葡萄酒产量达到20万kL以上,葡萄酒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2020年一季度,宁夏落实新建酿酒葡萄基地31808亩,批复新(扩)建酒庄6个,预计总投资2.5亿元以上,葡萄酒产能增加2000t以上。各大产区政府都强调,要强化葡萄酒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以葡萄酒产业为龙头,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今,宁夏、蓬莱和秦皇岛等产区的葡萄酒旅游都已初步发挥作用。
由于产业发展特点,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曾出现断代,且近代工业化葡萄酒发展历程又短,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葡萄酒文化体系和品鉴标准,这些也一度导致国产葡萄酒企业缺乏正确的市场定位和产品体系定位,没有形成与消费者良好的互动体系,以至于市场推广力度偏弱。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葡萄酒产业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强化文化体系建设,用中国葡萄酒特有的文化语言、消费理念与消费者对话,渐渐赢得消费者认可。相信在中国葡萄酒产业文化体系建设逐步成型的基础上,中国葡萄酒将迎来更好的明天。
(4)黄酒2019年,纳入到国家统计局范畴的规模以上黄酒生产企业110家,其中亏损企业6家,企业亏损面为5.45%。规模以上黄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73.27亿元,同比增长2.71%;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9.26亿元,同比增长11.45%。黄酒商品累计出口总额2431万美元,同比增长2.90%;累计出口14868kL,同比增长1.25%。2019年黄酒行业整体发展平稳,利润的增长幅度比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大,一方面反映了黄酒行业销售收入的增幅不温不火,不够强劲,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黄酒行业产品结构、价值回归初现成效。近年来,中国黄酒产业正在向高端化、年轻化方向发展,多家企业推出高端产品,将年轻化概念融入产品中,适应消费升级的加速、健康消费观念的形成、消费场景的多元化、高端市场的需求,逐步发展黄酒中高端产品,提升黄酒产品整体档次,逐步实现黄酒的价值回归。
黄酒行业需要加强中国黄酒传统酿造技艺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高中国黄酒品质,促进黄酒产品优化升级,增强黄酒企业竞争力,让更多的消费者认知黄酒品质和文化内涵,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扩大黄酒的影响力,振兴中国黄酒产业,推动黄酒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5)果露酒 从2018年开始,果露酒行业销售收入开始回升,且利润的增幅大于销售额的增幅,说明果露酒行业的产品结构得到一定的优化。长期看,果露酒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但仍有增长空间。
从产业格局看,领头企业比重继续增大,与第二梯队的差距也在拉大。劲酒继续占据露酒产业市场份额最高的龙头位置;五粮液、茅台等白酒名企的露酒产品处于第二梯队,市场规模在10亿元左右徘徊;椰岛鹿龟酒、张裕三鞭酒、竹叶青、宁夏红等品牌维持在第三梯队,市场规模在1亿~5亿元;大多数中小企业营收维持在千万元左右。总的来看,果酒企业以区域性、小规模企业为主,大部分企业没有纳入国家统计局统计范畴,通过对部分代表性果酒企业进行调研,目前果酒行业销售规模在10亿~20亿元,行业整体还处于萌芽期。
为适应新的消费需求,露酒的产品开发向口味愉悦型露酒发展,如茅台的不老酒、五粮液的生态系列酒、泸州老窖的养生酒系列产品、洋河的双沟莜清酒、汾酒的玫瑰汾酒、古井贡酒的亳菊酒等,强调其愉悦的属性以及长期饮用的安全和健康价值,推出后很快赢得了消费者认可。作为传统酒种,果露酒在工艺技术的研究、风味的研究以及活性物质的研究方面都远远不够;植物类露酒占总产品的90%以上,动物类露酒产品不足8%;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个性及特点表达不充分,在酒类产品中竞争力较弱。
(6)发酵酒精 2019年发酵酒精价格低迷,行业整体亏损。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9年规模以上发酵酒精企业108家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0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51.94%,是2016年以来最差的一年。玉米酒精平均价格在5000~5400/t元波动,木薯酒精平均价格在5300~5600元波动。玉米酒精单位利润水平在盈亏平衡线上下波动,木薯酒精吨亏损额全年在500元以上。
从原料结构来看,玉米酒精产能优势扩大,木薯酒精进一步萎缩。玉米原料占比从2018年的60%提高到2019年的65%,木薯原料占比从2018年的25%下降到2019年16%。而稻谷用量进一步扩大,占比从2018年的11%提高到2019年的15%。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单个工厂年产量从2018年和2019年对比来看,产量在10万t以上企业总产量从71.9%增长到75.82%,20万t以上企业从43.65%增长到54.16%,30万t以上企业从31.99%增长到44.09%。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行业骨干大企业发挥规模、资金、原料优势,龙头效应凸显。而中小规模企业只能差异化发展,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8.“三品”战略实施情况
2019年,酿酒行业“三品”战略实施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增品种 支持企业深度挖掘用户需求,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趋势,在产品开发、外观设计、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创新,积极开展个性化定制,丰富和细化酒类产品种类。
以啤酒行业为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转变,小微型啤酒酿造模式兴起。小微型啤酒在国外被称为Craft beer(手工啤酒),我国啤酒市场多称之为“精酿啤酒”,我国业内则定义为“工坊啤酒”,其产量为200~3000kL/年。如今国内啤酒行业竞争格局基本趋于稳定,中国啤酒消费量趋于饱和,行业发展的重点着眼于产品结构的改变和行业格局的再造,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中高端啤酒产品需求持续扩大。工坊啤酒具有投资小、产品种类丰富、风味突出、销售链条短等特点,与规模化企业生产的啤酒产品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全球以及我国啤酒市场个性化和碎片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小微型啤酒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2019年,由中国酒业协会提出、中国酒业协会团体标准审查委员会归口管理的一项团体标准《工坊啤酒及其生产规范》正式发布。该标准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提出了对从事工坊啤酒业生产和经营的基础设施、场所、从业人员和工艺技术、生产操作、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为工坊啤酒业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了基础保障,为中国啤酒产业新的增长筑起了护城河。
(2)提品质 重点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酿造的工匠精神,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立足酒类产品,走以质量取胜的发展道路。
以黄酒行业为例,长期以来在黄酒的生产酿造上,对原料及产量有所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酒产业的发展。2019年黄酒领军企业纷纷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持续探索新工艺,开始采用小麦、黏米、玉米、高粱等其他原料进行酿造,不但突破了黄酒在酿造原料上的限制,更是创新出了营养型、功能型等新型黄酒品种,与此同时更是极大地提升了黄酒的产品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
更值得一提的是,黄酒产业通过科研投入提升产品品质的实践效果已充分显现。例如,黄酒“黄酒绿色酿造关键技术与智能化装备的创制及应用”项目获得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是有史以来黄酒产业获得的国家级最高奖项,可谓是通过科研的力量为黄酒品质提升提供了强有力支持。2019年,古越龙山与江南大学联合设立的黄酒酿造创新实验室经过长期的研究,解密了导致黄酒容易上头深醉的成因,并在提高饮酒后舒适度的技术上获得了重要突破,研究成果荣获2019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不上头”技术的突破让现代黄酒有了更足的底气,也将带来更高的附加值,向“优质、舒适、安全、健康”的方向阔步前进。中国黄酒在产品升级方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真正抓住了消费者主权时代的发展旋律。
(3)创品牌 深入发掘酒类品牌背后的人文底蕴和文化价值,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提升酒类产品的附加值和软实力,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利好和小镇建设的蓬勃发展,中国葡萄酒产区正以新的姿态、新的风度迎接国内外消费者的造访。2019年,宁夏产区葡萄酒企业频频亮相各种国际大赛,并抱得奖项,使得宁夏产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反哺式推广模式日益奏效。宁夏产区葡萄酒得到越来越多国内消费者的认可,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国际联合会主席郝林海提出的“小酒庄、大产区”的发展模式恰恰契合了贺兰山东麓产区的发展实际。与宁夏发展特色酒庄的思路不同,蓬莱的葡萄酒小镇为蓬莱产区抹上了一缕亮色。为响应国家提出的特色小镇发展规划,多角度放大“葡萄酒+”新效应,塑造“文旅小镇”新名片,处于世界七大葡萄海岸核心位置——蓬莱产区的刘家沟镇,明确葡萄酒及相关产业的功能分区,积极融入蓬莱“一带三谷”世界顶级葡萄酒庄集群,创建发展,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区域影响。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2019年各产区都已出现了一些品质优良并具有个性的产品和品牌,目前已有多个产区的多个产品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获得荣誉,产品品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9.绿色制造、智能制造
加强绿色制造,推动产业生态化、绿色化发展是酿酒行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2019年,啤酒行业各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在水资源保护与再利用、能源管理与节能、污染物减排、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成果显著。2019年行业在节水方面的重点举措包括:洗瓶机喷淋缩径与连锁控制,水处理反洗水、反渗透浓水回收与再利用,冷凝水回收利用改造等节水技术,进一步降低了水耗。污水处理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注重源头削减和过程控制,采用国内先进的工艺技术,实现污水100%达标排放。2019年继续按照国家节能减排计划,持续推进节能项目改造和节能新技术的应用,通过全面推进高浓酿造与减热、杀菌机冷热平衡等新工艺新技术,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大幅下降。实施煤改气、超低排放、脱硝等技术改造,实现废气达标和废气排放量的减排。青岛啤酒2019年对11家工厂47台燃气锅炉进行低氮改造,进一步减少了氮氧化物排放,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同比减少9%。在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上,秉承“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实现资源回收最大化、节约最大化、利用最大化,废料综合利用价值不断提升,2019年废料价值同比增加6.9%。
白酒传统酿造在过去几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中国白酒169计划”“中国白酒158计划”引领下,部分传统的生产方式被机械化、自动化取代,促进了白酒产业技术升级和装备升级。同时,全行业加大白酒酿造的基础科学研究,将智能技术引入产业,以白酒酿造智能化实现高品质酿造。劲牌公司自2006年起,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启动小曲白酒酿造新工艺项目,在全面使用自动化机械生产代替传统手工劳动上迈开了实质性的一步。首创加压蒸粮、固态培菌、控温糖化、低温槽车发酵、机械上甑蒸馏等新技术,实现了酿造过程机械化和信息化的有效融合;原料全程不沾地、不与操作人员接触,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消除了人为因素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标志着白酒酿造告别传统作坊式生产,迈进工业化,并逐步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酿造生产模式转变。
10.包装与装备
我国酿酒装备不断通过转型升级寻求在技术、运营和管理上的突破,装备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酒类包装和装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间、企业与科研院所间技术合作日益频繁。酿酒装备、灌装装备、酿酒配套辅助装备的制造技术和能力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新建厂中装备配套能力和高精度机械制造能力已经基本实现自给。此外,包装材料(包括硅酸盐玻璃)、分离材料、造纸、印刷等行业的生产和供给也达到国际要求。随着我国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物流和互联网的发展,差异化、个性化、便携化的酒类包装形式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酒类包装和装备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我国啤酒装备制造业已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装备制造体系,低速贴标装备和低速灌装装备基本实现了国产化,但高速贴标和灌装关键部件质量与国际顶尖水平差距较大,国产高速灌装设备尚在研究或实验阶段,未见啤酒厂使用。其他设备如杀菌机、洗瓶机、麦芽处理设备等已基本实现了国产化,质量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国际装备智能化尚在研究和实验阶段,啤酒厂真正应用很少,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葡萄酒行业的装备进步迅速,关键设备已经基本实现国产。作为我国传统产业,大部分白酒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多数工序环节仍采用传统的手工或半机械化生产方式,行业整体机械化水平较低。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装备,结合实验和检测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机械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黄酒行业20世纪70年代曾发起机械化、大罐发酵、黄啤合一等技术革新,其后少数企业机械化蒸饭、大罐发酵、机械化压榨和煎酒等工序得以保留,但再未有实质跨越性进展,技术和装备水平基本停留在原有状态。
11.发展新亮点与新增长点
(1)数字化建设 近几年酒类行业许多领军企业开始重金布局数字化经济的运用与发展,2019年不少酒企更是将企业的数字化建设上升到了战略高度,数字化经济在酿酒行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行业发展的新亮点。
酒业数字化是指企业通过借助数字技术实现采购、生产、库存、营销、财务、人力资源、渠道、终端、客户管理等板块的信息链接和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辅助企业决策,提高内部沟通和市场决策效率的深度改造。而且随着数字化建设的导入,酒业在数字化的浪潮中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在产品端,创新成为酒企必备技能,因为数字化时代下,消费者越来越懂酒,酒企只有通过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精准掌握消费喜好,创新生产出的产品才能满足消费需求;二是在渠道端,近年来线上线下新零售模式大火,数字化渠道的突破和爆发在即,这是酒企在渠道端导入数字化的关键;三是在消费端,新消费需求层出不穷,消费群体正在叠加换代,围绕新消费群体消费需求进行转变,数字化自然是不可或缺的。综合看来,从产品端到渠道端,再到消费端,数字化已开始纵贯酒类全产业链,数字化正在酒业全产业链赋能。
(2)产区竞合发展2019年,产区竞合发展成为酿酒产业提升产品品质,带动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和增长点。
2019年,产区建设在白酒产业出现新的变化,名酒的影响力在传递给产区的同时,产区已经开始形成独立的品牌影响力,而且更多地以产区形态在行业中崭露头角,并且将旗下名酒的发展纳入产区发展大局当中。从区域宏观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来看,四川、河南、安徽、山东等多个省份地方政府也明确发文支持酒类产业发展。2019年,四川提出了川酒要打造“六个一流”,即“一流原料、一流窖池、一流人才、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渠道”,实现全产业链川酒振兴。越来越多的酒类生产区域开始加入到产区化发展的进程中。如仁怀在2019年多次在全国进行产区推广;湘酒之前并未出现以名酒为核心的产区,在2019年也开始借助产区的力量寻求抱团发展;以原酒生产知名的邛崃产区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由此看来,产区对于白酒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已在白酒产业达成前所未有的共识。葡萄酒产业在产区建设方面也有新的亮点。2019年,中国葡萄酒领军企业纷纷发力布局多样化产区、多样化风土和多样化品种,精研中国消费者口感,为国产葡萄酒注入了更多产区自信。可以说,过去的一年,中国葡萄酒正在通过强化产区建设,引领国产葡萄酒实现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崛起,以产区魅力为东方葡萄酒正名。
二、行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酿酒行业经济发展基本平稳,增长方式发生转变,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市场回归理性,整个酿酒产业实现了由快速增长向平稳增长的过渡。但是,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政策、市场和创新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和所面临的困难依然严峻,需要继续深入关注和探讨。
(一)政策与市场
1.立法和标准滞后,企业自律生产经营引导不足
我国法律法规特别是食品安全有关法律进一步完善。2015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强调充分发挥消费者、行业协会、媒体等的监督作用,形成社会共治格局。然而,随着酒类市场消费形势的不断变化,适应酒类生产流通特点的专门性法律法规仍然十分缺乏;涉及检测、流通等方面的标准仍然较少。立法和标准的滞后,造成对酒类商品的监管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快相关工作的进行,并应着力强调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企业自律生产经营。
2.社会舆论关注提升,预警机制亟待健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加强,作为特殊食品的酒类产品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酒类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生产企业的命脉,关系到整个酿酒产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白酒行业,舆论关注度高,影响面大,公众美誉度亟待提高。面对行业热点与社会误读,行业与企业仍欠缺快速应变能力和有效的危机公关能力。尽快建立健全行业预警机制,有效组织与引导企业开展行业自律,加强消费者教育,普及酒文化知识,倡导理性饮酒,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行业正面形象,努力营造行业的社会美誉度,应该作为全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3.产业发展不平衡,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目前,酿酒产业已走出调整期,但是无个性、同质化、缺乏性价比的产能过剩仍是产业转型发展的绊脚石,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美酒稀缺,供需矛盾长期存在。此外,产业普遍存在重复建设、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规模过于松散的现象,也是酿酒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应深刻思考的课题。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酒业未来发展战略的核心之一,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定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
4.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产业结构亟须优化
2019年,全国酿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亏损面为15.74%,亏损额15.7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56%,呈现出利润继续向少数企业集中的趋势。在特色经济区域建设中,产业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主要依靠知名企业名酒品牌和少数骨干企业做支撑,大量中小企业经营非常困难的现象普遍。同时,知识产权侵权、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品质良莠不齐、影响整体产区形象的现象也很普遍。产业结构亟须优化,产业集群建设也需要梳理好大、中、小企业的关系,实现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二)科技创新
酿酒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均衡,啤酒、葡萄酒行业通过引进吸收国外技术装备,促进了生产水平的提升,但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尚有不足;白酒、黄酒行业通过加大机械化生产试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与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先进水平差距仍然较大。酒精行业规模企业通过升级改造,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逐步提升,但是在全面实现循环经济、资源重复利用,进而提高产出效益方面尚无重大突破。科学建立行业创新机制,加大力度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树立传统产业向现代工业迈进的坚定信心,推动酿酒行业现代化工业进程,是我国实行“中国制造2025”的需要,也是整个酿酒产业的重要任务。支持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装备生产企业,培育成为水平较高的龙头骨干企业;支持中小企业走专业化、配套生产之路。同时紧紧抓住“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契机,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酿酒设备,促使行业向集成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三、发展趋势
我国酒类行业发展呈现新变化和新趋势,产业结构调整将持续纵深,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转型升级也将不断得到强化,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引擎、新活力。
首先,酿酒行业长期向好趋势仍会保持。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虽然前期行业受到短暂冲击,但在最短时间内,经过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而重回正轨,行业经济企稳和转型升级的趋势进一步明朗,市场驱动的因素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酿酒行业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仍会保持。
第二,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速。2017—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减少了652家,这也预示着,未来利润向少数企业集中的趋势日趋明显,产业发展将更趋规范,有助于提升产业效率,也有望为名优主流酒企健康发展带来长期利好。行业由规模效益向品质效益、特色效益转变,在提升产业服务上传播美酒文化和健康饮酒文化。开辟和拥抱新渠道,充分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市场消费提供高效、贴心的服务体验,打造迅捷、周到的消费服务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
第三,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多重价值。酒类产业非常特殊,贯穿一二三产业,上游到农业,下游可延伸业态众多,文创、文旅、康养、包装、物流、餐饮等,相关产业链范围非常广泛。如何实现一瓶酒价值到多瓶酒价值的提升,未来产业链的机会非常多,将会形成商业新模式。从一瓶酒到多瓶酒价值的提升过程会呈现很多商业机会,可丰富到一二三产融合的整体战略规划当中来,让酒的历史文化可观,让酒的消费可验,让酒的酿艺可学,让酒的陈酿可藏,让酒的美景可旅,让酒的营养可养,实现产业发展新机会。
第四,标准化建设高度赋能新动力。标准是共同遵循的规范、准则,标准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在酿酒产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标准化处于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标准全面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长期以来,中国酒业协会一直不断完善酒类产业标准化体系,并发布了一系列团体标准,补充了产业标准化领域的空白,目前酿酒行业标准工作实现了系统构建、体系准入、协调配套、追本溯源、科学表达等方面的优化和提升。尽管酿酒产业在标准化工作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发展中也客观地存在标准矛盾、老化、滞后等问题。产业未来发展离不开标准的引领和支撑,未来行业还会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促进标准顶层设计更趋科学合理。
最后,国际市场拓展将呈稳中提质发展势头。无论从国际市场还是国内产能看,进入全球各个国家和市场是中国酒企持续要走的一条路,也正由于国际市场占比少,未来中国美酒国际化空间巨大。在走出去方面,白酒、黄酒都在进行着有益的实践。近年来,白酒出口额呈上升趋势,国际化取得一定进展。黄酒出口规模保持在每年1.41万~1.53万kL,出口总金额保持在每年0.23亿~0.25亿美元。中国酒在国际市场上拓展将呈现稳中提质的发展势头,品牌也会得到持续的发展。同时,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必然会产生新矛盾新问题,行业需要高度重视,加强预判,积极应对,化解不利因素,努力巩固和保持稳中提质的良好局面,加快更高水平的国际化发展步伐。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酒类行业政策建设,引导企业自律生产经营
进一步加快加强酒类行业政策建设,依据酒类市场消费形势的不断变化,制定适应酒类生产流通特点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并应着力强调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企业自律生产经营。出台鼓励措施,支持酿酒行业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保障酒业食品安全等方面开展的技术改造项目。
(二)引导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行业和企业社会责任现已成为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行业协会及业内企业近几年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的践行。建议针对酿酒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定相关发布政策,规定符合相应标准的企业均应每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以推动整个酿酒行业健康发展。
(三)推进理性饮酒政策建设,规范行业引导
国家相关政令法规的持续推动,使得理性饮酒推进不断深化。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以便于行业引导更加规范、合理、有效,有利于将理性饮酒推广及酒类知识普及社会化、透明化,有利于推动酿酒行业健康发展,有利于科学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
(四)提升传统产业文化宣传,推进民族品牌建设
建议着力提升传统产业文化宣传,对传统产业民族品牌进行保护、鼓励和支持,推进民族品牌建设。在保留深层次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适应时代潮流、符合科学理念的“新文化”。在产业升级、产品结构调整继续深化的同时,加大对提升传统产业企业文化、品牌文化、消费文化等方面的引导、开发与探讨。
中国酒业协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