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内制糖行业面临亏损局面,甜菜糖产量逐年攀升

国内制糖行业面临亏损局面,甜菜糖产量逐年攀升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对进口食糖产品采取保障措施进入第三个制糖期,但受国际食糖市场冲击,国内食糖价格连续第二年下跌,制糖行业延续亏损局面。全国食糖产量连续第三个制糖期回升,其中,甜菜糖产量增幅高于甘蔗糖产量增幅。食糖消费总量中,民用消费量占比上升至42.5%,比上个制糖期扩大0.5个百分点;工业消费量占比57.5%,比上个制糖期收窄0.5个百分点。

国内制糖行业面临亏损局面,甜菜糖产量逐年攀升

2018/2019年制糖期[1],全国食糖产量连续第三个制糖期恢复性增长,食糖消费平稳,食糖进口增加。国家对进口食糖产品采取保障措施进入第三个制糖期,但受国际食糖市场冲击,国内食糖价格连续第二年下跌,制糖行业延续亏损局面。为促进糖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建议继续加强食糖宏观调控,加强食糖进口管理,完善糖浆、预混粉等含糖商品进口管理,延长食糖保障措施期限,严厉打击食糖走私,加大对糖料生产和制糖企业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加快促进糖业转型升级。

一、行业概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

1.制糖行业亏损,农民收入增加2018/2019年制糖期,食糖销售价格连续第二年下跌,但跌势放缓,制糖行业亏损扩大,财政税收减少。根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2018/2019年制糖期,全国制糖行业实现销售收入663亿元[2][3](图1),比上个制糖期减少1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4.2亿元,比上个制糖期减少35.2亿元,其中,上缴税金18.8亿元,比上个制糖期减少11.4亿元;亏损43亿元,比上个制糖期增加23.8亿元。

糖料收购价格稳定以及糖料量增加,农民种植糖料收入增加。2018/2019年制糖期,农民种植糖料收入453.3亿元,比上个制糖期增加27亿元,增长6.3%。

图1 制糖行业效益与农民种植糖料收入波动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糖业协会(CSA)。如无特别说明,以下数据来源相同。

2.加工产能上升,糖料单产上升

开工生产时间方面,2018/2019年制糖期始于2018年9月25日中粮屯河新宁糖业公司正式开机生产,至2019年5月26日云南中云上允糖厂最后一个停机,历时244d,比上个制糖期少生产19d。

开工糖厂方面,2018/2019年制糖期全国开工制糖生产企业(集团)46家,开工糖厂211间。其中,甜菜糖生产企业(集团)4家,糖厂35间;甘蔗糖生产企业(集团)42家,糖厂176间;单一原糖进口加工企业16家。与上个制糖期相比,开工制糖生产企业(集团)相同,开工糖厂减少5间,其中甘蔗糖厂减少11间,甜菜糖厂增加6间。

加工产能方面,2018/2019年制糖期全国制糖生产企业(集团)日加工糖料能力108万t,比上个制糖期增加2.3万t。其中,甘蔗日加工能力97万t,比上个制糖期下降0.5万t;甜菜日加工能力11万t,比上个制糖期增加2.8万t。

单产方面,2018/2019年制糖期甘蔗平均单产4.64t/亩,比上个制糖期增加0.19t/亩;甜菜平均单产3.63t/亩,比上个制糖期减少0.05t/亩。

产糖率方面,受不利天气影响,2018/2019年制糖期全国甘蔗平均产糖率下降至11.69%,比上个制糖期降低0.09个百分点。其中,广西甘蔗产糖率11.59%,比上个制糖期降低0.31个百分点。甜菜产糖率下降至11.75%,比上个制糖期下降0.91个百分点。

(二)行业发展分析

1.食糖产量回升,食糖消费增加

全国糖料种植面积增加。2018/2019年制糖期,全国糖料种植面积2161万亩,比上个制糖期增加97万亩,增幅4.7%。其中,甘蔗种植面积1809万亩,比上个制糖期增加8万亩,增幅0.5%;甜菜种植面积352万亩,比上个制糖期增加89万亩,增幅33.7%。

全国食糖产量连续第三个制糖期回升,其中,甜菜糖产量增幅高于甘蔗糖产量增幅。2018/2019年制糖期,全国食糖产量1076万t(图2),比上个制糖期增加45万t,增幅4.4%。其中,甘蔗糖产量945万t,比上个制糖期增加29万t,增幅3.2%;甜菜糖产量131万t,比上个制糖期增加17万t,增幅14.4%。

图2全国食糖产量与食糖消费量变化

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口规模增加、城镇化快速推进等因素影响,我国食糖消费量稳中趋升。国家对糖精等高倍化学合成甜味剂的严格管理,稳定了食糖消费空间。食糖价格下跌,抑制了其他甜味剂产品替代空间。但居民饮食观念及消费习惯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对食糖消费增速以及食糖消费结构产生影响。2018/2019年制糖期,全国食糖消费量1520万t(图2),比上个制糖期增加10万t,增幅0.7%;年人均消费量持稳,约10.9kg。食糖消费总量中,民用消费量占比上升至42.5%,比上个制糖期扩大0.5个百分点;工业消费量占比57.5%,比上个制糖期收窄0.5个百分点。

2.食糖进口增加

2018/2019年制糖期,印度和泰国等主产糖国的食糖产量降幅不如预期,全球食糖产量维持历史高水平,全球食糖消费增加有限,全球食糖供求关系虽然好转,但仍然保持产销过剩,另外,能源价格宽幅震荡,以及巴西、泰国等全球食糖主要出口国货币贬值。受上述因素综合影响,纽约原糖期货价格在制糖初期短暂冲高并出现制糖期最高后,步入震荡下跌,于2019年9月中旬见制糖期最低,最终报收于11.83美分/lb[4],比制糖期初下跌2.07%,比上个制糖期末上涨14.3%。整个制糖期,纽约原糖期货价格的波动区间为10.68~14.35美分/lb。

2018/2019年制糖期,食糖进口数量回升。就年度看,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累计进口食糖339万t[5](图3),增加59万t,增幅21.1%;累计出口食糖18.56万t,减少1万t,减幅5.2%。

就制糖期看,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18/2019年制糖期,全国累计进口食糖324万t,增加81万t,增幅33.3%;累计出口食糖19.2万t,增加0.8万t,增幅4.3%。

图3全国食糖进出口数量变化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中国糖业协会(CSA)。

2019年,糖浆、预混粉等含糖商品的进口量大幅增加,其生产、进口、报关、销售、使用对我国糖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3.糖料收购价格持稳,食糖价格小幅下跌

2018/2019年制糖期,甘蔗平均收购价格(地头价,不含运输及企业对农民各种补贴费用等,下同)480元/t(图4),比上个制糖期减少10元/t,减幅2%;甜菜平均收购价格494元/t,比上个制糖期上涨3元/t,涨幅0.6%。

图4 糖料收购价格变化

2018/2019年制糖期,全国食糖价格长时间低于成本运行,6月份之后,食糖价格有所回升(图5)。反映全国食糖平均价格水平的中国糖业协会食糖综合价格为5437元/t,较上个制糖期下跌501元/t,跌幅8.4%。

图5全国食糖综合价格变化

4.进口食糖产品继续实施保障措施,打击食糖走私成效显现

2017年5月22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对进口食糖采取保障措施的公告》(商务部公告2017年第26号),对进口食糖产品实施保障措施。保障措施采取对关税配额外进口食糖征收保障措施关税的方式,实施期限为3年,自2017年5月22日至2020年5月21日,实施期间措施逐步放宽。2019年5月22日起,保障措施关税税率由40%下调至35%。

2019年,关税配额外食糖进口继续实施自动进口许可管理措施。

全国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办公室、海关总署缉私局、中国海警局和公安部等执法部门高度重视并严厉打击食糖走私,结合“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打击食糖走私取得阶段性成果,云南省等陆路走私通道受到重创,东部沿海走私得到有效遏制,打击食糖走私成效不断显现。自2019年海关部门开展打击重点领域走私百日攻坚战以来,缉私部门接连破获多起食糖走私大案,维护了正常的食糖市场秩序,保障了食糖市场运行基本稳定,行业信心有所恢复,食糖价格回升。

5.食糖主产省(区)生产份额有所波动

我国既生产甘蔗糖,又生产甜菜糖,其中,甘蔗糖产区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湛江地区和海南等省(区);甜菜糖产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等省(区)。食糖主产省(区)均是我国老少边贫地区。

2018/2019年制糖期,上述七省(区)的糖料种植面积和产糖量占全国比例分别是99.3%和99.2%,与上个制糖期持平。

与上个制糖期相比,2018/2019年制糖期,广西产糖量居首,其甘蔗种植面积份额减少,收窄1.8个百分点,产糖量份额提升,提升0.5个百分点(表1,表2,图6,图7);云南产糖量位居第二,但其甘蔗种植面积及产糖量份额均下降,分别收窄0.9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广东产糖量列第三,其甘蔗种植面积及产糖量份额分别收窄0.8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新疆产糖量列第四,其甜菜种植面积份额收窄0.4个百分点,产糖量份额基本持平。内蒙古产糖量列第五,其甜菜种植面积份额扩大3.5个百分点,产糖量份额扩大1.3个百分点;海南产糖量列第六,其甘蔗种植面积份额和产糖量份额基本持稳。

表1 全国主产糖省(区)糖料种植面积份额变化 单位:%

表2 全国主产糖省(区)产糖量份额变化 单位:%

图6 2018/2019年制糖期全国主产糖省(区)糖料面积份额

图7 2018/2019年制糖期全国主产糖省(区)产糖量份额

6.行业兼并重组步伐不断推进

为了提高竞争力,各主产糖省(区)不断推进制糖企业兼并重组,产业企业结构不断优化。例如,2019年10月,湘桂糖业、南华糖业、东糖投资联合重组欧亚糖业,与欧亚糖业原股东代表进行兼并重组交接,成为广西首例民营糖企联合重组案例。

2018/2019年制糖期,前10家制糖企业(集团)的产量占全国食糖产量77.2%。单个制糖企业平均日榨能力达到5119t,比上个制糖期增加224t。

7.行业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等工作取得进展

自2012/2013年制糖期制糖行业开展“绩效同业对标”活动以来,全行业掀起了“比指标、学标杆、练内功、创佳绩”的热潮,企业间比学赶超,不断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使行业转型升级和降本增效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中国糖业协会《2018/2019年制糖期制糖行业“绩效同业对标活动”对标指标汇编》显示:我国甘蔗糖厂百吨甘蔗耗标煤4.644t,吨蔗耗新鲜水0.677t,吨糖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0.198kg,分别比2012/2013年制糖期降低8.53%、55.92%和82.07%;甜菜糖厂百吨甜菜耗标煤6.656t,吨菜耗新鲜水0.910t,吨糖COD排放量0.602kg,分别比2012/2013年制糖期降低1.08%、62.15%和97.63%。

8.发展新亮点与新增长点(www.daowen.com)

为探索推动建立我国贸易调整援助制度,在前期产业申请、专家调研、课题论证的工作基础上,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选取食糖产业开展贸易调整援助试点工作,委托中国糖业协会启动实施“贸易调整援助食糖产业试点培训项目”,选取我国最大的食糖主产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扶绥、隆安、田东、田阳五个县为示范区域,开展面向种植户的糖料种植技术培训和面向农技人员的糖料作物新品种及高产高糖技术培训。

贸易调整援助食糖产业试点培训项目于2019年8月18日开始至28日结束,共开设10个培训班,培训学员共1000人,其中种植户培训班学员500人,分别来自5个县36个乡镇,其中包括195个贫困户;农技人员培训班学员500人,分别来自5个制糖企业(集团)的14个糖厂,培训完成率100%。开设的课程涉及我国糖业宏观经济形势、食糖和糖料市场运行情况、糖料新品种及其种植技术、轻简高效生产技术、科学施肥及先进栽培技术、甘蔗重要病虫害发生危害动态与防控策略、甘蔗生产机械化实践与应用等方面内容。授课方式以ppt讲授、交流互动和现场技术指导等形式进行。同时,培训相关视频在中国糖业协会官方网站上发布,将有限时间、有限地点的线下培训扩展至不限地域、不限时间的线上培训,进一步扩大了培训的覆盖面。

通过此次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有效提高了种植农户和农技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了科学种蔗理念和种蔗水平,将有助于逐步淘汰落后低产的品种,扩大高产高糖良种的覆盖面积,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户和贫困户推广应用科学种蔗技术,提高甘蔗种植技术水平,通过提高单产和含糖分增加种蔗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9.“三品”战略实施情况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2017年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工信厅消费〔2017〕24号),制糖行业积极贯彻落实“三品”战略,延伸糖产业链,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提升了食糖的有效供给能力和有效供给水平。

(1)增品种 为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以增加企业效益,制糖企业加强食糖产品研发和生产,积极开发生产特种糖、营养糖、功能糖和液体糖等多样化产品以及酵母、蛋白饲料木糖醇等高附加值新产品。

例如,广西糖业集团产品品种以精制糖、砂糖、赤砂糖等产品为主打,增加绵白糖、红糖、精制赤砂糖、朗姆酒、生物肥、糠醛、蔗牛等多元化产品,不断培植壮大第三产业发展体系,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2)提品质 制糖行业不断加大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方面的投入及建设力度,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全流程质量管控,开展自动化、智能化工厂技术改造,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食糖产品质量。

例如,云南英茂糖业集团修订了新的严于现行国家标准《白砂糖》(GB/T 317—2018)一级白砂糖的白砂糖质量内控标准,于2018/2019年制糖期实施。该质量内控标准提高了理化指标、感官和卫生指标的要求,增设微生物内控指标,提高了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2019年10月,云南德宏英茂糖业有限公司荣获2019年云南省绿色食品 “10强企业”称号。

英联糖业(中国)深入探寻创新制糖产业链利益均衡机制和发展新模式,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强化自身发展意识,结合近年来公司对国际国内同行业的深入调研,在2018/2019年制糖期率先推出了“以糖计价”糖料收购新模式,促进种植户重产量和高收益,更注重质量的新理念。2018/2019年制糖期,“以糖计价”新模式得到了糖料种植户的高度认可,运行非常顺利。

(3)创品牌 制糖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着力整合企业资源,打造企业品牌,提升食糖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例如,广西糖业集团坚持做强主业、丰富副业,延长产业的发展路线,通过“内提质量,外塑形象”,重点在塑造优质品牌上发力,集中精力打造一个核心品牌。在品牌建设上,集团“防港”“涌泉”“柳兴”“荷花”等多个白砂糖精品品牌获得中国香港优质“正”印;“防港”牌精制糖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成为我国精制糖定价的参考标准;“防港”“涌泉”“柳兴”“荷花”“宝蕾”“三冠”等多个品牌在全国产品质量评比中成绩名列前茅,荣获产品质量“最佳奖”“优秀奖”多项殊荣。

二、行业面临的问题

(一)政策与市场

2018/2019年制糖期,我国食糖产量连续第三个制糖期恢复性增长,同时,农民种植糖料收入增加,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但是,制糖行业连续亏损,制糖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糖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受到冲击。

究其原因,政策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世界各国都将食糖列为重要战略物资和多边、双边自贸谈判“敏感”商品,实施供求总量平衡管理。无论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完全放开食糖市场,而是通过对食糖进口设置高关税壁垒等进行严格管理,对食糖生产或出口给予补贴支持,将本国市场与世界市场隔离开来,对本国糖业发展进行严格保护。相比之下,我国对糖业保护的力度非常有限,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巨大。二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承诺食糖进口关税水平低、市场准入量大,食糖进口极易超量。配额内食糖进口关税15%,进口数量194.5万t,远高于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不高于国内消费量5%的水平;配额外关税50%,且无数量限制。自2017年5月22日起,国家对进口食糖产品实施保障措施,缩小了国内外食糖价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食糖进口压力,但是仍然无法根除进口食糖对国内食糖市场的严重冲击,国内制糖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巨大。三是国内在生产支持、市场流通、贸易政策等环节多头管理,未能建立统一的糖业管理体制和机制,对于产业发展、价格形成、利益分配、宏观调控等糖业管理缺乏法律规范,不能满足糖业长远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市场方面的主要原因是,世界食糖市场是过剩食糖产品的倾销市场,国际糖价多数年景在主产糖国生产成本以下运行,其食糖市场机制放大了世界食糖周期性供求不平衡,世界食糖价格大幅波动。在较低的进口准入条件下,世界食糖市场波动传导至国内,通过白糖期货市场机制影响我国食糖定价,进而影响我国食糖销售和制糖工业企业效益。随着国内食糖市场国际化、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市场容易放大国际食糖市场波动及食糖走私等因素影响,加剧国内食糖价格大幅波动,给我国制糖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困难。

(二)科技创新

1.糖料生产现代化程度仍然偏低,糖料种植成本高

制糖行业是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已经形成了以重点制糖企业(集团)作为龙头企业的农工紧密结合的产业模式。但是,由于主产糖省(区)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及土地制度的刚性约束,糖料生产现代化程度仍然偏低且暂难明显提升,始终是影响我国糖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食糖生产成本约70%为原料成本,因而导致我国食糖生产成本处于国际市场的较高水平,因此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这是我国国情决定的,需要在国家帮助下,通过行业努力才能实现“补短板”,提高国际竞争力。

2.物耗、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有待进一步降低

据中国糖业协会编制的《2018/2019年制糖期制糖行业“绩效同业对标活动”对标指标汇编》显示,我国甘蔗和甜菜糖厂百吨糖料耗标煤、吨糖料耗新鲜水、吨糖COD排放量等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此外,不同食糖主产省(区)企业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的水平也很不均衡。以广西、云南和广东为例,三个省(区)百吨甘蔗耗标煤分别为:4.335t、4.581t、5.181t;吨蔗耗新鲜水分别为0.222t、0.968t、1.325t;吨糖COD排放量分别为0.086t、0.229t、0.429kg。可见,省(区)际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别。

因此,需加大节能、节水和污染减排技术改造的步伐,推行绿色制造,实施清洁生产,进一步降低制糖生产过程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

3.制糖设备更新速度慢和技术投入少

我国制糖企业大多建厂于20世纪80年代,技术相对落后,在一些企业中存在着技术改造投入少、工艺设备落后等现象。因此,制糖行业要积极推广近年来推出的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如甘蔗自动卸车出土除杂系统、甜菜预处理干法输送系统、自行走甜菜卸车清土堆垛机、压粕水回头技术、环保高效燃硫炉、高效过滤机、低品质热源利用新技术,糖厂热能集中优化及控制、蒸汽机械再压缩技术、热泵余热回收技术、全自动连续煮糖、高压大容量热力机组改造、糖厂蔗渣锅炉清洁燃烧技术、锅炉烟道气余热干燥蔗渣、烟道气除尘脱硫脱硝技术和糖厂节水降耗闭合循环用水处理系统等一系列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提高行业技术装备水平。

4.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单一,未能充分提高产品附加值

目前,我国糖业综合利用产品的销售收入仅占我国制糖行业销售收入的6.8%,而国外糖企的副产品收入超过60%。大部分企业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低,对副产品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深度不够,企业综合利用产品较少,产业链条没有得到有效延伸。一方面,传统的综合利用项目如蔗渣造纸、余热发电、糖蜜发酵制酒精、酵母产品等要上规模、上水平,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制糖行业要利用糖厂副产物(蔗渣、甜菜粕、滤泥、糖蜜)开发甘蔗渣生产木糖、木糖醇、糠醛、活性炭、动物饲料、生物质能源、膳食纤维;甜菜粕制食药用果胶、甜菜多糖;糖蜜发酵生产酒精、高档蒸馏酒、酵母及抽提物、生物肥;糖蜜发酵废水提取甜菜碱、结晶钾盐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5.国际竞争力低的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与巴西、印度、泰国、澳大利亚等世界主产糖国家(地区)相比,我国糖业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弱,生产技术水平不强,农业生产资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糖农甘蔗种植成本保持高位。其中,糖料生产成本占食糖生产成本70%左右,糖料生产成本的高低决定了食糖生产成本高低,是影响我国糖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2018/2019年度,泰国和印度的甘蔗收购价格约161元/t和270元/t,而我国甘蔗和甜菜的平均收购价格分别达到490元/t和491元/t。以甘蔗收购价格比较,我国比泰国和印度分别高319元/t和210元/t,幅度分别达199%和78%。同时,受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制约,我国甘蔗种植区域丘陵旱坡地较多,土壤贫瘠、土地分散,机械化程度低,水利设施差,甘蔗种植现代化难以快速提升。结合我国糖料种植自然禀赋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国情判断,我国糖料种植成本将长时间高于巴西和泰国等世界其他糖料主产国家和地区。

三、发展趋势

展望新制糖期,在食糖生产方面,糖料种植面积减少,糖料生产现代化不断推进,预期食糖产量将有所下降。在食糖消费层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增长、城镇化程度提高以及高倍化学合成甜味剂限产管理等因素有利于食糖消费增加,而替代甜味剂消费、居民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快将影响食糖消费增加速度和结构。

综合来看,国际方面,受不利天气和市场低迷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预计全球主产糖国家(地区)的食糖产量将进一步下降,食糖消费量稳中略增,全球食糖供求关系将出现逆转,出现产销缺口。国内方面,预期在新制糖期,全国食糖仍然产不足需,食糖产需缺口通过食糖进口及储备糖投放得到弥补,食糖供应能够得到保障。但2020年5月22日食糖保障措施税将到期,若不能延期,则国际食糖市场巨大压力将陡增,我国糖业的生存发展将面临重大挑战。

四、政策建议

(一)坚持“食糖立足国内”的战略方针

糖业发展涉及广西、云南、海南、广东湛江、新疆和内蒙古等老少边境地区4000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涉及党中央脱贫攻坚战略,是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涉及食品工业的发展和14亿国人的用糖安全,战略地位显著。国家食糖宏观调控政策应坚持“食糖立足国内”战略方针,根据我国糖业特征,从保护4000万糖农利益、维护边疆地区社会稳定和脱贫攻坚的大局出发,从保障国内供给、维护产业安全的大局出发,促进糖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糖业稳定发展机制

加强食糖进口管理。对进口关税配额外食糖实施自动进口许可管理;按照“从糖管理、从糖计税”原则,加强对糖浆(或液体糖)、预混粉等含糖商品的进口管理;延长食糖保障措施实施期限。尚处于转型升级中的食糖产业仍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和提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赋予产业的权利,适当延长食糖保障措施期限,为我国糖业提供生存发展空间。

做好储备食糖投放工作。规范储备糖投放,改革储备糖管理制度,使储备食糖发挥以丰补欠的调控作用,杜绝恶意炒作和市场过度投机。

加强食糖市场有效监管。加强对期、现货食糖市场的有效监管和惩处力度,切实防范过度投机炒作,充分发挥白糖期货市场服务糖业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

(三)加大中央及地方财税金融支持力度

加大对制糖企业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解决制糖生产期间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针对食糖季产年销的特点,为保证制糖企业资金供应,缓解企业库存压力,向制糖企业提供匹配预期产糖量规模的政策性工业信贷资金,实施工业短期食糖储存计划,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确保农民糖料款能及时得以兑付,保障农民利益。

(四)严厉打击食糖走私

严厉打击食糖走私,建立健全常态化的联合执法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市场流通环节尤其是食品加工企业、小作坊的监管力度,对使用、加工走私糖行为予以打击,规范和整治国内食糖市场秩序。建立罚没走私食糖定向拍卖机制,防止涉案走私食糖二次冲击市场,加强对走私糖仓储、运输、销售、使用等环节的查处整治力度。

(五)尽快实施糖料生产补贴政策

从糖业生产集中度高、糖料与制糖联系紧密的行业特点看,糖料最适宜实施生产补贴。糖料进厂及其产品出厂受到税务等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实时监管,可以通过糖厂加工糖料量实现对糖料种植者的补贴,操作成本低、管理便捷,很容易实施。借鉴世界主产糖国成功经验,完善糖料价格形成机制,推进糖料生产补贴政策的实施,通过制糖企业反哺农业,促进糖料生产发展,稳定糖农种植收入,形成良性循环。

(六)加强糖精等高倍化学合成甜味剂管理

做好糖精限产限销工作,规范市场销售和使用。加强监管高倍化学合成甜味剂在食品中的添加使用,严禁滥用、超量使用。将安赛蜜、阿斯巴甜和甜蜜素等其他高倍化学合成甜味剂统筹纳入到整体甜度市场的监管当中。

中国糖业协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