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从2003年马骏从华东理工大学英语系毕业讲起。彼时中国刚刚加入WTO两年,经济正在全面与世界接轨,各行各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激增。除了教师、翻译、编辑、记者、国际导游等相关性较高的职业,英语系毕业生还可以进入有海外业务的中国企业和在中国经营的外企,凭借双语能力架起国际交流的桥梁。海投简历的过程中,马骏注意到了广告行业。那时上海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工资水平在月薪1 500元 ~ 2 000元,而广告公司竟给出2 500元以上,更重要的是,在工作过程中还能经常见到各路明星大腕儿。“这简直太美妙了!”在对广告制作一无所知,对摄影机的种类、使用方法都不甚了解的情况下,马骏怀着忐忑的心情参加并通过了菩罗影视广告公司[1]上海分部的面试,成为广告行业的一员。
刚进公司时,马骏的岗位叫作制片助理,工作内容有拍摄前的电话联络、接待访客、制订制片计划、办公室的卫生清洁,以及到拍摄现场帮助采购道具、布置场景、驾驶车辆、清洁设备、维持秩序和拍摄结束的种种善后工作,内容多而杂。上班的第一天,马骏就体验到了广告行业的辛苦。夜深人静的午夜12点,老板带着大家讨论拍摄方案,没有一个人离开,加班显得那么自然。“要是赶不上12 : 30的末班车,我就要睡在公司了。”马骏这么心想着,终于鼓起勇气战战兢兢地问老板自己能不能先走,得到同意后他飞奔着去了公交车站。
“卓越表现,岂止在赛场。冠军本色,2003款桑塔纳。”这是马骏入职不久后参与的第一支广告—上汽大众桑塔纳汽车广告的广告词,拍摄地点在上海龙华机场[2]。开拍前的准备工作中,马骏负责装饰机场仓库的窗户:先在激光彩纸上用颜料勾勒出一些图案,之后把颜料吹干,再覆盖到窗户上。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顶着夏天35℃的高温和蚊虫叮咬,马骏从早上8点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5点,终于把仓库上百个窗户全部铺上彩纸。极度疲惫的他一头倒在公司的金杯面包车里睡着了。两个小时之后,7点30分的闹铃准时把他叫醒,又开启新一天的奋斗。
这样连续的高强度工作常常一干就是两周到一个月,还没等好好喘口气,又要跟着新的广告项目进入下一轮循环。家人们纷纷劝他离开这个行业,马骏心里也打起了退堂鼓。
不过,一个海外项目重新激起了他对广告行业的喜爱。那年SARS席卷全国,本来一位国内明星有一个在上海的拍摄任务,但因为担心疫情严重,她提出去泰国曼谷拍摄。作为当时全公司英语最好的人,马骏负责与多家泰国制作公司交流,最后确定了一家性价比最高的公司作为合作方。不同于现在发达的电子设备,那时候只能依靠传真机跟对方实现即时通信。随后他跟随摄制组前往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第一次坐上飞机,第一次感受在海外拍片与国内的不同,家人为他感到开心和骄傲,繁杂的工作此刻显得那么新鲜而有趣。
在菩罗影视拼搏的这一年,马骏从制片助理做到了制片人,完成了从零到一的成长,由一个广告“小白”转变为一名熟悉广告制作全流程的专业广告人。不过,连轴转的工作强度最终让马骏身心俱疲,终于在一个休息日老板打来电话时他提出了离职。
短暂的休息过后马骏开始寻找下一份工作,其中观池文化吸引了他的注意。创始人张斌在业内摸爬滚打了十余年,1999年正式成立观池文化,短短五年就成为全上海最好的影视公司。在面试马骏时他提出:“你之前在国外拍过片,如果我们要成立一个国际部,你能不能做部门第一人,把它发展壮大?”这不正是他所向往的吗?马骏立刻答应下来。观池很早就在海外拍摄,但受制于内部没有双语人才,一直都是通过与外资公司合作来实现。为了解决这一痛点,公司成立了国际部,并任命马骏为国际部的负责人。
在此期间,马骏没日没夜地搜罗世界各地的导演和后期公司资源,并将这些分门别类做好标签记录,构建了一张公司海外拍片的资源地图。不管是公司在海外拍片或是外国公司到国内做项目,马骏都寻找机会去和优秀的外国人才当面交流联系。资源地图给公司带来了很大帮助,在海外拍摄项目中马骏成为沟通交流的纽带,深受张斌器重。
在观池这个更高的平台,马骏经常有机会和世界各地的行业大咖一起完成高规格的项目,在工作过程中向他们学习。在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以外,还有一件事情让马骏一直铭记在心。2005年临近春节前,张斌让所有员工把父母的身材尺寸告诉公司内部服装师,放假回家前每个人都收到了两件精致的棉衣。这一小小的举动让马骏感受到了公司对每位员工的关怀,而不只是冷冰冰的雇主与雇员关系。(www.daowen.com)
一年半之后,马骏选择了离开。具体原因他已回忆不起,只记得某天观池的另一个老板一时失语,说他认为马骏只是一个翻译。这句话伤了马骏的心,觉得似乎自己之前的努力都不值一提。如果老板只是把自己当作翻译的话,继续留在观池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前途。虽然后来张斌极力挽留,但马骏还是坚持了他的决定。
带着观池光环出来的马骏尝试过三个月独立制作人的生活,参与了三支广告的制作。高自由度的工作模式给他带来了一定的喘息时间,但这背后面临的是能否及时收回款项的不稳定和高风险。
正当马骏犹豫要不要重新找一家影视公司上班的时候,一位加拿大朋友联系他,提到上海有支团队想要成立一家聚焦于做Template Film(模板影片)广告服务的公司。Template Film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概念,以餐饮业为例,商户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大量预制的模板中选取内容符合自己餐厅形象的影片,输入餐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来自动化生成一支属于自己的广告片。美国有一家叫作Spot Runner[3]的公司做了这样的尝试并且获得了成功,但这种模式在国内还鲜为人知。考虑到当时中国许多二、三线城市的电视台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版权电视剧,替代的是播放长时间的图片广告,如果运用Template film,既能大幅降低制作成本,又能带来比单纯的图片广告更加生动有效的宣传效果,因此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商机。团队由分别来自韩国、新加坡、日本的外国成员和一名北大经济学硕士四人组成,但他们都没有影视制作的背景,因此马骏的加入能很好地弥补影片模板制作的技术空白。
团队组建完毕后,合伙人们从日本拿到了第一轮100万美元的融资,成立了上海基亿广告传媒有限公司。马骏收集了大量的素材,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制作了500多支模板影片。公司在报纸杂志媒体上大力推广这一服务,却始终没有接到一位客户。他们逐渐意识到这个模式的致命缺陷,它非常依赖于人们对电脑和互联网的使用。相比于成熟的美国市场,当时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率实在太低,电脑和宽带只是少数人的工具,人们还不习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商业活动。
虽然没有接到业务,但基亿传媒前期的媒体推广却意外吸引了许多投资人的注意力,认为这是一家具有前瞻性的公司,纷纷向其注资。创始团队经过几次会议讨论之后,一致认为应该暂时放下Template film业务,把资金投入更契合中国市场的电视购物项目中去。2006年,中国电视购物市场方兴未艾,公司决定前往台湾东森购物[4]系统性学习电视购物的运营,之后迅速转型成为一家电视购物公司,并更名为基亿购物。在招揽一批人才之后,凭借着资本优势和领先于行业的运营模式,公司在短短一年内取得了全国销售额第四名的好成绩。公司还通过资本运作并购了一家名为潮流购物,员工规模近200人的电视购物公司,而基亿此时才不过二三十人的规模,这让马骏见识到了资本的力量。与潮流购物的合并完成后,作为初创团队成员之一,进入职场短短四年时间的马骏被公司任命为副总裁,管理近百人的电视购物团队。马骏深知团队中有许多比他更有经验的行业前辈,从公司大局考虑,他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同事接替副总裁的位置,离开电视购物团队转而分管体量较小的广告制作业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视购物业务显现出一个商业模式上的问题:公司在与电视台的合作过程中,为了业务的顺利开展,会帮助培训电视台的主持人和相关工作人员。渐渐地,许多电视台在实践中完全掌握了所有的运营流程,开始脱离电视购物公司独立开展业务。除此之外,基亿购物内部管理也出现问题,一名高管利用职务之便把三分之一的业务转移到他自己名下的公司,加速了公司收入的缩水。
最终,基亿购物在2010年终止运营。回首在基亿工作的四年,马骏感慨之余,也开始思考下一步该何去何从。“再找一家影视制作公司继续打工,还是创业,开一家自己的公司?”—这两种不同的声音在马骏脑海中对抗着,久久难以平静。在向朋友寻求建议时,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坚定了马骏创业的决心:“我们大伙都觉得你有能力去开拓属于自己的事业,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创业吧!如果你有资金上的需求,尽管跟我们说!”
虽然朋友们的支持打消了马骏在资金方面的顾虑,但是他知道创业更重要的是找对合伙人。好的合伙人不但要能资源共享、能力互补、配合默契,还必须志同道合。他想起在基亿工作时的长期合作伙伴雷学勤、韩墨夫妇和他们的公司唯展传媒[5]。雷学勤是个实在的山西人,影视专业出身的他专业技能扎实,2004年从华北广播电影电视学院毕业之后开始投身影视制作行业。多面手韩墨在创意设计、监制、导演、后期制作等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上都有一定经验。他们抱着长期主义的心态做事业,从不谋求从某一家客户或某一个项目上牟取暴利,这与马骏的工作理念相契合。他希望能够寻求雷学勤、韩墨的支持,结果三个人一拍即合,马骏负责台前,为公司招揽客户和项目,雷学勤、韩墨则负责幕后,制作内容,消化业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