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发展,高近视率的刚性需求和太阳镜等时尚生活类用品需求,使得中国眼镜零售市场也稳步增长。随着生活水平、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多副眼镜以满足不同场合的佩戴需求,并且倾向于选择超轻新材质的镜架,抗辐射、抗疲劳等多功能的镜片,这些都刺激了眼镜零售市场的快速增长。
据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5]预测,到2023年,国内眼镜产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 000亿元,这个千亿市场将会成就一批企业[6]。而眼镜行业准入门槛低,行业集中度低,水平参差不齐是行业“公开的秘密”。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实体店不仅面临着线下的竞争,还面临来自互联网零售的冲击。
国内技术的进步,让中国变色镜片成本下降90%,让变色镜片在国内市场的普及跨过了价格门槛,也提升了中国变色镜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报告,2015年中国变色镜片行业市场规模为7.52亿元;2016年中国变色镜片行业市场规模为8.27亿元,同比增长9.97%;2017年中国变色镜片行业市场规模为9.37亿元,同比增长13.30%;2018年中国变色镜片行业市场规模为10.72亿元,同比增长14.41%;2019年中国变色镜片行业市场规模为12.11亿元,同比增长12.97%(见图3.7)。
中国变色镜片的需求市场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发达地区,其中,华东地区占比33.56%,华北地区占比16.44%,华南地区占比10.47%。
图3.7 2015—2019年中国变色镜片市场规模(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工信部、中国视野分析)
我国变色镜片生产企业集中分布于华东的浙江、江苏、上海等地,以及华南地区的广东省。目前变色镜片行业生产企业大体分三大类:一是外资企业,如蔡司、依视路、豪雅、凯米光学等较大企业,具有品牌、渠道、资金等方面优势,基本占据国内高端市场;二是国内一些较大企业,如万新光学、明月镜片、鸿晨光学等公司,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品牌影响力;三是中小规模的变色镜片企业,这一类企业数量相对较多,企业规模不是很大,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差,品牌影响力很小。
2015年中国变色镜片行业产量为6 293万片;2016年中国变色镜片行业产量为6 530万片,同比增长3.77%;2017年中国变色镜片行业产量为7 068万片,同比增长8.24%;2018年中国变色镜片行业产量为7 699万片,同比增长8.92%;2019年中国变色镜片行业产量为8 571万片,同比增长11.33%(见图3.8)。近年来,伴随着眼镜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国变色镜片的总体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升。甘田光学的基变变色镜片按产量市场占有率达到70%左右。
国内供给产量(包括外资在华企业)可以满足境内市场需求,市场整体呈现高端产品供不应求,低端产品过剩的局面。此外,我国本土光致变色镜片生产商除供给国内市场外,还大量出口至美国、澳大利亚及巴西等地,行业产销率较高;但国内市场认知度不高,行业空间有待开拓。对变色镜片供应商来说,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发展多元化渠道是一个选择;对于变色镜片行业来说,未来智能化、精密化将成为主流方向。
图3.8 2015—2019年中国变色镜片产品产量
(数据来源: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中经视野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