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医学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伴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院校教育普遍存在教育资源紧缺及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而医学教育需要更多的临床模拟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基地及更小的生师比(按照教育部规定医学类生师比的合格标准是16:1),以此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能,医学教育的这一特殊性导致医药院校在教育资源和师资上的问题尤为突出。
中国健康服务业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延续了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13],“填鸭式”教育模式依旧盛行。在教学实践环节上,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环节较少,考核体系仍以单一的考试为主。主要体现在:
教育模式陈旧。目前,各大医学高校都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但生物医学模式仍然统治着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设置比例过大,公共基础课程开设较少,人文课程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方法上强调课程教学的完整性,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科研能力差。当前的以医学为主的健康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严重制约了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www.daowen.com)
旧的评价体系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旧的评价体系主要为平时作业加期末成绩,这种评价体系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非常有限,形成了学生围绕老师转,创新能力很难提升的现象。
这些不足对强调实践教学的医学专业而言是致命缺点,院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除了医疗卫生服务,健康服务业的供给市场需要大量的健康促进人才,但因进入门槛低、缺乏统一的从业标准等,充斥了大量不规范的中低端从业人员,其中很多人并未纳入到教育体系中,未经过专业的正规训练和培训,大大降低了健康服务业的服务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