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医治未病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中医治未病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省中医院正在加快建设全省“治未病”大数据采集平台及临床科研一体化信息平台,为建立全省中医“治未病”数据中心打下坚实基础。表5广东省中医“治未病”科技创新情况表虽然广东省“治未病”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提高,但在产出的科技成果方面,科技创新效率仍然较慢,除广州外,各地市的创新能力普遍不足,未来将对广东省“治未病”发展带来动力不足的影响。

中医治未病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广东省自2007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试点省以来,在省科技厅、省中医药局的支持下,在省中医院的带领下,点燃了广东省“治未病”科技创新的星星之火,其中广东省中医院承担了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2012年,全国唯一一家国家中医“治未病”研究基地落户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3家单位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中医养生学、中医预防医学的建设单位。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成为广东省“治未病”科技创新工作的纲领,广东省科技创新局面日益蓬勃。

广东省中医院承担的国家973课题《中医健康状态自我报告—脏腑经络辨识法研究》顺利通过结题验收。通过该项研究,形成了“阳气为生命之本”的中医养生基本认识,建立了“阳气盛衰寿夭观”与“和态”健康观,构建了中医健康状态脏腑经络“和”态辨识理论体系。解决了中医“治未病”实践中理、法、技相分离的问题,为中医“治未病”从理念、理论到实践的体系化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省中医院作为全国中医“治未病”重点专科协作组大组长单位,带领全国“治未病”重点专科研制了疲劳、失眠、痤疮、易感冒、卵巢早衰状态调养等2批24项特定健康状态人群“治未病”干预方案。研发了针对“未病”“欲病”状态干预调养的膏方、热熨包、足浴包、茶饮包等6系列50余种养生保健产品,其中4款保健茶饮已经取得“广东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批件。同时,省中医院正在加快建设全省“治未病”大数据采集平台及临床科研一体化信息平台,为建立全省中医“治未病”数据中心打下坚实基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第二中医院等省属中医医院,以及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韶关、肇庆、汕头等市都高度重视“治未病”科学技术研究工作。

迄今,全省开展中医“治未病”相关的各级科研课题62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5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47篇,专著15部,自主研发知识产权24项。广东省中医院作为广东省“治未病”发展的龙头,承担了2015年度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承担了省部级以上课题19项,发表论文57篇,出版专著7部,知识产权8项。在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的136项“治未病”标准制修订工作中,广东省承担了其中18项,其中广东省中医院14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项,佛山市中医院1项。

2017年,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获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据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第四届广东专利奖获奖中医药项目5项,占全部授奖项目总数的7.1%;21个地级以上市中,开展市级专利奖评审的有4个,获奖中医药项目分别为深圳4项、占授奖项目总数的16%;汕头3项,占授奖项目总数的16.7%;佛山1项,占授奖项目总数的2.4%;中山1项,占授奖项目总数的3.6%。涌现出一批“治未病”专业技术高水平人才,其中,广东省中医院杨志敏教授被省卫计委授予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中医“治未病”方向)称号。(www.daowen.com)

表5 广东省中医“治未病”科技创新情况表

虽然广东省“治未病”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提高,但在产出的科技成果方面,科技创新效率仍然较慢,除广州外,各地市的创新能力普遍不足,未来将对广东省“治未病”发展带来动力不足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