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快速老龄化给社会尤其是养老护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中国老龄化养老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各种养老模式如何相结合的、欧美养老模式是否适用于中国养老模式?新型养老模式探索、养老产业集成化信息化、政府配套政策扶持补贴政策出台等。并且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经覆盖全民,老龄公众对相关服务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加,并呈现多元化趋势,老龄人群已经不再仅满足于生病之后的求医问药,而更多地开始关注如何远离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至此,寻找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中医药是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组成部分,医养结合模式是针对现阶段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并结合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政府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服务产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服务。中医药以“和”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倡导并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之身心和谐的健康观,这与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的新认识相吻合,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状态。中医养老模式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与医院联动开展中医健康讲座等,辅助以中医特色。中医学在老年人的养老健身方面,不仅有系统的理论基础,并且有丰富的实践方法。人与大自然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的观念,也反映在中医的养老健身中。中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气候与环境,并利用自然气候和环境增进健康、协助治疗。在寻找中医养结合模式时,需要紧密结合中医特色与可操作性,需要与老龄人的脾气性格所相适应。众所周知中医对于养老健身,重视在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前提下,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在实际可操控层面上提出四个重点。
(1)运动健身。
中医所讲的运动是以健身为目的,融肢体运动、内脏活动、心理调整为一体的保健方法。中医推崇的健身运动主要有华佗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和气功引导等。各运动方法皆有上下相随、内外结合、协调完整、用意不用力的特点,非常适合老龄人身体需要。长期运动可减缓肌力衰退、保持敏捷灵活、强心降压、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培养情操等。
(2)饮食营养。
中医学关于饮食营养的研究,在历代均有专著。中医重视老龄人的营养,又非常注意节制饮食,与那些片面强调营养物质摄入的观点相比,中医的饮食营养更具辩证观点,并且中医中按照药物的性能将各类食物药材分为“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学说,对常见食物都进行了具有药物学意义的分类。为老龄人的食物选择与搭配,选择食物的时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药物调补。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功能平衡稳定,全身的精、气、血、津液运行协调则为健康,反之则为病。因此中医治疗疾病是具有“辨证施治”“阴阳调和”的特点,弥补了现代医学疾病观与治疗观的不足,尤其是“三因制宜”的观点对老年病的防治意义尤为重大。近代名中医岳美中根据老龄人俱损的特点,进一步总结出药物调补的六种方法,即平补、调补、清补、温补、峻补、食补。根据老年病特点结合实际病情选择适合的调补方法,使用现代诊疗设备明确诊断,采用中医防治适宜技术,再结合心理调适、宜居环境等相关因素探索中西医结合的老年医学新模式。
(4)中医“治未病”。(www.daowen.com)
中医“治未病”概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三个层次。与健康管理的核心为“病前主动防护,病后科学管理,跟踪服务不间断”的理念高度吻合。同时,中医养生保健还为人体健康管理提供了许多自然疗法的技术选择。健康管理的追求并非为大众提供同样、同质的服务,而是通过健康评估对人群进行分类、筛选,然后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的健康问题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实际上与中医个体化的“辨证论治”有异曲同工之妙。加入了中医体质辨识元素的健康评估,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个人的身心健康状况。面对每个个体复杂的健康状况,健康管理的执行者只需制定针对8种偏颇体质的相应干预措施,这是中医“异病同治”方法的实际运用,较高地提升了“治未病”理念在家庭或者养老机构的健康管理实际运用中的可操作性。
2.中医药养生服务下的养老产业链开发
由于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主导,中国的家庭意识尤为浓厚,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成为天经地义的文化传统,即使有其他的养老方式,但居家养老仍是第一选择。但是随着家庭核心化和年轻人负担系数的增加,居家养老局限性日益突出,家庭医疗照顾水平低,缺乏老年保健知识,健康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各种矛盾的出现导致赡养者与被赡养者都疲惫不堪。
机构养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养老的不足。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家庭养老的各方压力,但现阶段中国养老机构起步晚,没有相应政策支持,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导致出现两种极端。高端养老机构的出现因为相应的补贴政策没有具体落实,如果老龄人希望得到相对较好的居住环境、相对较为完善的设施配套,相对素质较高的护理服务就需要付出高额的费用,反而徒增了赡养者的压力,社会普及率也不能增加,不能惠及大众。而较为低端的养老机构,因为相应的对老龄人养老机构的居住环境、饮食质量、身心健康等条件的监管条令暂未出台,导致养老机构的质量参差不齐,老人的权益常受到侵害。且从中国现阶段老龄人心理上说,其并不能很好接受养老机构的养老方式,认为自身是被社会和家庭被抛弃的群体。长此以往滋生了许多健康养老的不利因素。另外,多种模式结合养老如混合养老模式、以房养老、医养结合、旅游养老等都处于探索期与试验期,多数模式由于直接从国外引进模式,是否能直接适用于中国老龄人还有待争议。
3.中医药养生与地产养老产业链的衔接
养老地产实质上是商业地产,其本质是依靠自持物业或销售后的物业运营服务,实现强大的现金流和预期盈利目标。也就是说,养老地产是将房地产开发与创造老年消费者生活方式密切结合,将房地产业和养老相关产业进行整合,从而将养老养生的生活方式完整地镶嵌到房地产的规划、开发、运营和服务的整个流程之中,为消费者创造出充分体现生活感受和文化价值的复合性的老年人居生活,它既是养老产业的一部分,又是地产发展形态的新突破。
养老地产主要的盈利点其实是在细分市场里。做市场细分有12个纬度甚至更多,比如年龄细分:青年老人、中年老人、老年老人;身体状况细分:自理的、失能的、半失能的;家庭状态细分:一人独居、一人失能一人自理、两人失能、两人自理;比如老年病、慢性病细分:高血压、痛风、心脑血管、糖尿病、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症等;说职业细分:高知、高管、高官等等。细分出效益,细分服务才有竞争力。
养老轻资产运作最重要的还是服务,服务必须系统化,满足老人各方面的需要,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医疗、药疗、食疗、心疗、动疗、水疗。组建医师、护师、护理师、心理咨询师、营养陪餐师、社工师、康复训练师、水疗师、药剂师服务团队。进而形成中医药养生与养老地产产业的衔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