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发展环境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广东要全面梳理健康服务领域的有关资源,落实国家和省各项优惠政策,优化健康服务业发展环境。要通过省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协调,制定出台“健康+医疗”“健康+农业”“健康+制造业”“健康+旅游”“健康+运动”“健康+金融”“健康+互联网”等具体实施方案,大力推动“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完善医保支付机制,充分发挥医保基金引导健康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发展环境

提高健康服务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关键在于建设健康服务业产业体系,以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基础,培育若干健康发展先进城市;以健康业态有竞争优势龙头企业为重点,发展一批健康服务全国知名品牌;以健康产业园区为重点,建设一批健康服务产业示范基地和产业集群。为此,广东要全面梳理健康服务领域的有关资源,落实国家和省各项优惠政策,优化健康服务业发展环境

1.落实健康服务业发展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落实产业发展政策。在国家、省已出台推进健康规划与健康服务业发展等政策的基础上,把落实产业发展政策作为重点,出台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在财税金融、资源配置、土地管理等领域进行创新和突破,着力从财政支持、土地供给、税收优惠、人才引进、技术创新、投融资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政策力度。由于健康服务业行业多,跨产业范围广泛,特别要重视不同产业间政策的协同性。要通过省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协调,制定出台“健康+医疗”“健康+农业”“健康+制造业”“健康+旅游”“健康+运动”“健康+金融”“健康+互联网”等具体实施方案,大力推动“健康+产业”深度融合。

推进服务业领域监管机制创新。所有医疗机构、保健和养老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资质、执业记录等统一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完善健康服务机构监管机制。完善健康服务业相关部门依法行政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依托“互联网+”政务建设和政务云平台,实现健康产业信息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和业务协同,打破“信息孤岛”。按照事前指导、宽进严管、全程服务的要求,强化政府在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环境、体育等健康产业领域的监管职责,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制。

加强健康服务业资源配置机制建设。加大产业资源投入,建设和完善健康服务资源市场机制建设。为重大健康产业项目提供用地保障。加强健康服务产业规划及项目与各级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统筹保障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合理安排健康产业项目所需的用地指标,严禁擅自改变建设用地用途、容积率等规划设计条件搞房地产开发。加大环境保护公共安全、资源开发利用、能源消耗、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领域监管力度。

建立健康服务业发展评估机制。建立和完善健康服务产业发展评估机制,系统评估康养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重大健康服务项目对经济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建立专家库,组织相关专家人才,就制定健康服务产业政策、搞好产业协同、规划产业标准、打造产业品牌等做好指导工作。

2.加大财政资金和金融对健康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加大对健康产业的支持。进一步改革支持方式,通过综合示范试点、后补助、创投基金、奖励、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探索健康服务业发展正面引导和负面清单相结合管理方式,引领相关产业基金投向健康产业新领域。完善医保支付机制,充分发挥医保基金引导健康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推动“健康+金融”创新。以健康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构建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产品,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不断完善投资融资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鼓励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加大对健康服务业重点企业及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针对健康产业龙头企业的信贷需求,利用财政贴息、小额贷款等方式,加大对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

设立康养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探索组建由政府牵头、企业参与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等方式为龙头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基金支持的重点是对发展健康服务业企业的重大引进项目,关系健康服务业新业态、产业链全局关键领域和战略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的项目。(www.daowen.com)

大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业的新业态。积极开展政银企(保)合作模式,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符合金融产品创新,提供差别化的金融服务。对符合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兴办健康服务机构的,享受相应贷款、贴息优惠政策。加强健康服务机构信用体系建设,增强对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的吸引力。

3.加快健康服务业人才培养,建设健康服务业产学研平台

加大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力度。扩大健康医疗、健康制造、健康科技、健康养老、健康管理等行业服务人才供给规模,鼓励各类型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参与健康和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训,鼓励从业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提高业务能力;建立完善健康服务人才的社会化培养体系。引导和鼓励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健康养老、健康管理、护理学等健康服务相关专业。

加强产学研结合。围绕产业发展,通过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为健康服务产业提供技术支撑。鼓励校企合办健康服务企业和研究室、实验室,畅通校企人才输送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积极引导对口毕业生从事健康产业。提高健康服务业一线从业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改善、优化健康服务工作条件,加强劳动和职业保护。

4.加强健康服务业品牌建设,重视品牌培育宣传

用好政府网络平台和新网络媒体传播渠道。省级和各市政府网络平台要主动发挥作用,为各地健康服务业企业和品牌提供媒体传播渠道和平台。有条件的城市,要顺应网络发展新需求,采取财政支持方式,利用新兴网络媒体传播渠道,结合健康行业宣传活动,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提高公众和全社会的健康养生意识,在此基础上,宣传本地健康服务业优势品牌。

支持健康产业宣传平台建设。鼓励各城市利用资源和产业优势,举办健康服务产业论坛、研讨会、新闻媒体发布会等,应用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健康服务品牌。要针对特殊市场,如国际国内、省内省外市场及银发族、中青年和婴幼儿等不同客户群体,设计专门的品牌营销策略,不断提高广东健康服务业品牌知名度,增强竞争力,扩大影响力。

鼓励各地宣传康养品牌企业和产品。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各城市,要发挥当地产业、服务和资源、生态优势,以医疗健康、生态养生、健康旅游、运动健康、健康体育等新业态、新产品为依托,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健康服务业企业培育名牌产品,支持中小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形成健康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实现由区域品牌向全国品牌乃至世界级品牌的逐步提升,发挥品牌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