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东医疗卫生机构总量增加3991个,公共卫生服务业发展迅速

广东医疗卫生机构总量增加3991个,公共卫生服务业发展迅速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2011年、2016年相比,广东医疗卫生机构总量增加3991个。公共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中,妇幼保健机构128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30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35个,卫生监督机构202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576个。表12011—2017年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数(续表)注:1.医院不包括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 2.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调查制度,2013年起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纳入统计范围。

广东医疗卫生服务业形成了健全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具有较为完善的医疗服务功能,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逐渐改善,基本建立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全力推进建设健康广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省居民提供了较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1.医疗资源稳步增加

(1)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不断增多。

截至2017年底,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约5.0万个(见表1、图1)。其中,医院146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707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267个,其他机构124个。与2011年、2016年相比,广东医疗卫生机构总量增加3991个。其中,医院增加339个,但是公立医院减少17个,民营医院增加356个;基层医疗机构增加303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597个。

医院:全省三级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189个,其中:三甲118个(注:三甲机构数不含分支机构)。全省医院中,三级171个,二级452个,一级392个,449家尚未定级;按经济类型分,公立医院745个,民营医院719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120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543个,门诊部(所)16867个,村卫生室26459个。与2016年相比,基层医疗机构增加1038个,其中:门诊部(所)增加1487个,村卫生室减少42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减少23个。

公共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中,妇幼保健机构128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30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35个,卫生监督机构202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576个。与2016年相比,公共卫生机构减少323个,其中: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减少322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减少5个,卫生监督机构增加7个,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保持稳定。

表1 2011—2017年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数(单位:个)

(续表)

注:1.医院不包括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
2.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调查制度,2013年起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纳入统计范围。

图1 2011—2017年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数

(2)医疗机构床位数增长迅速。

截至2017年底,全省医疗机构拥有床位49.1万张(见表2、图2)。其中:医院39.3万张(含:民营医院7.9万张),卫生院6.0万张,妇幼保健机构2.3万张,专科疾病防治机构0.6万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0.9万张。与2016年相比,医疗机构床位总量增加2.6万张,增长5.6%,涨幅下降1.1个百分点。2017年,全省每千常住人口床位4.41张,高于2016年的4.23张。

表2 2011—2017年广东省医疗机构床位数(单位:万床)

图2 2011—2017年广东省医疗机构床位数

(3)从业人员结构逐步优化

截至2017年底,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86.7万人(见表3、图3)。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1.0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4万人、管理人员3.2万人、工勤技能人员7.4万人、其他技术人员2.7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25.9万人,注册护士30.8万人。与2016年相比,在岗职工增加4.5万人,增长5.5%,其中:执业(助理)医师增加1.5万人,增长6.0%;注册护士增加2.4万人,增长8.4%。从医护比来看,从2012年开始实现医护比倒置逆转,此后逐年上升,到2017年,医护比达到1∶1.19。

按机构类别分,全省医院在岗职工52.4万人(内:民营医院8.0万人),基层医疗机构25.7万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1万人,分别比2016年增长5.6%、6.7%、3.5%。

按执业类别分,医师中,临床类、中医类、口腔类、公卫类分别占医师总量的71.6%、15.4%、6.9%、4.1%。全科医师2.4万人,较2016年增长24.3%。

表3 2011—2017年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单位:万人)

图3 2011—2017年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

2017年,全省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32人(见表4、图4),注册护士2.76人,分别比2016年增加0.10人、0.17人;每万人口全科医师2.12人,比2016年增加0.39人。

表4 广东省每千常住人口卫生人员数量(单位:/千人)

图4 2011—2017年广东省每千常住人口卫生人员数量

2.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1)医疗服务量持续增加。

诊疗量:2017年,全省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35亿人次(见图5)。其中:医院3.71亿人次,基层医疗机构4.16亿人次(内: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92亿人次,村卫生室1.26亿人次,门诊部、所0.98亿人次),其他医疗机构0.48亿人次。与2016年相比,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增加2393.6万人次,增长2.9%。

住院量:2017年,全省医疗机构出院人次达1632.5万人次,其中:医院1296.6万人次,卫生院185.3万人次,妇幼保健院128.8万人次,其他机构21.8万人次。与2016年相比,全省医疗机构出院人次增加87.9万人次,增长5.7%。

手术量:2017年,全省医疗机构住院病人手术人次达631.5万人次,其中:医院565.7万人次,妇幼保健院65.3万人次,其他0.5万人次。与2016年相比,全省医疗机构的手术人次增加75.0万人次,增长13.5%。

民营医院:2017年,全省民营医院门诊总诊疗人次3422.7万人次,出院157.0万人次,住院手术量53.5万人次,分别占医院总量的9.2%、12.1%、9.5%。与2016年相比,民营医院诊疗人次数增长3.8%,出院人次增长14.2%,手术人次增长14.6%。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7年,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总诊疗人次达4.2亿人次,较2016年同期增长4.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占比从2016年的48.9%提高到2017年的49.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次达201.3万人次,较2016年同期减少6.1%,占比从2016年的13.8%下降到2017年的12.3%。

表5 2011—2017年全省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单位:万人次)

注:医院不含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www.daowen.com)

(2)医疗服务开始呈现重心下移的趋势。

图5 2011—2017年全省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量

2017年,全省平均每家医院诊疗27.5万人次,较2016年增长1.5%,其中三级医院111.7万人次,增长2.0%,二级医院29.8万人次,增长1.0%,县人民医院50.4万人次,增长4.2%;平均每家乡镇卫生院5.7万人次,较2016年增长1.9%;平均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1万人次,较2016年增长5.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人次增长为5.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增长率高于医院。在医院诊疗人次中,县人民医院的增长为4.2%,高于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由此来看,广东省基层和临床服务能力增强,医疗服务重心下移和诊疗资源下沉的趋势明显。全省57个县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2.0亿人次、出院人次456.9万人次,分别占全省23.9%、28.0%,与2016年同期相比,门诊、住院总量分别年增长2.3%、3.4%,占比分别下降0.2、0.6个百分点。

全省平均每家医院出院9597人次,较2016年增长7.9%,其中三级医院41347人次,增长8.1%,二级医院9969人次,增长6.4%,县人民医院29031人次,增长6.1%。

表6 2016—2017年全省平均每家医疗机构(可比机构)医疗服务量

按隶属关系分,2017年省部属、市属、县(区)属及以下医疗机构(含民营医院、基层医疗等机构)总诊疗人次分别为0.5亿、1.2亿、6.7亿人次,分别占总量的5.8%、14.2%、80.0%(2016年分别占6.1%、14.3%、79.6%);出院人次分别为166.9万、410.5万、1055.1万人次,分别占10.2%、25.1%、64.6%(2016年分别占10.2%、24.5%、65.3%)。

表7 2017年各市医疗服务情况

(续表)

(3)医疗服务效率基本稳定。

2017年,全省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79.4%,其中:医院84.0%(三级医院95.6%、二级医院81.1%),乡镇卫生院54.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8%。与2016年相比,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增加0.2个百分点,其中:医院增加0.1个百分点(三级医院增加0.4个百分点、二级医院减少0.8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减少0.7个百分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1.1个百分点。

全省医疗机构出院者平均住院日8.1日,其中:医院8.7日、乡镇卫生院5.7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1日。医疗机构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总体与2016年持平。

2017年,全省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0.5人次,日均担负住院2.3个床日;乡镇卫生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8.8人次,日均担负住院1.0个床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日均担负诊疗22.6人次,日均担负住院0.3个床日。

表8 2011—2017年全省医院医师工作负荷及病床使用情况

3.收支与费用趋于合理

2017年,全省医疗机构收入总量增加,药占比降低,技术劳务收入占比提高,次均诊疗费用涨幅下降。

(1)收入支出总量增加。

2017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3542.2亿元,其中: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其他收入占比分别为79.6%、16.1%、0.5%、3.8%。与2016年相比,全省医疗收入总量增长11.5%,涨幅下降1.7个百分点,占总收入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公立医院医疗收入增长9.2%;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

医院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占32.4%、耗材收入占11.9%、检查化验收入占25.7%、技术劳务(护理、手术、治疗等)收入占23%。与2016年相比,药占比降低3.3个百分点,耗材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检查化验占比提高0.3个百分点,技术劳务占比提高2.5个百分点。

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支出3432.0亿元,其中人员经费支出占比37.7%,比2016年(35.8%)提高1.9个百分点;全省医院总支出2636.6亿元,其中人员经费支出占比35.9%,比2016年(34.0%)提高1.9个百分点。

图6 2016—2017年全省医院医疗收入构成

(2)医疗费用略有上升。

图7 2011—2017年全省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

一是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2017年,全省医院次均门诊、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252.1元、10922.4元,分别较2016年上涨8.7%、3.6%,其中:公立医院次均门诊、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为244.7元、11328.5元,分别较2016年上涨7.5%、3.7%。2017年,公立医院次均门诊涨幅较2016年下降0.12个百分点,次均住院费用涨幅较2016年下降2.35个百分点。

二是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费用。2017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住院费用分别为83.2元、4038.1元,分别较2016年上涨8.2%、8.8%。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住院费用分别为59.4元、2598.9元,分别较2016年上涨7.6%、13.8%。

图8 2011—2017年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费用

图9 2011—2017年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费用

4.“互联网+”健康医疗发展迅速

广东省注重建立政策体系,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准入和业务开展、收费价格、医保支付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广东省坚持以“一网两平台三数据库”为统领,着力建设一张覆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专网,建设省、市两级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全员人口、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确立了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全员人口数据库覆盖全省1.12亿常住人口,汇聚了7033万人口的电子健康档案和3131万份标准化电子病历,基本建成广东省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

运用“互联网+”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可及,已实现3112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数据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运用“互联网+”整合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推动资源下沉,实现20个省级远程医疗中心与56家经济欠发达地区县人民医院的信息联结,提供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病理检查、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等服务。

2014年,广东省“敢为天下先”,建成全国首家网络医院,已联结网下接诊点13987个,日均诊疗量达到3万人次左右。三年来,共在线网络接诊达到800多万人次,开具处方700多万张。全省已经建成7家网络医院,数量居全国前列。9家医院积极建成智慧医院,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明显提升。大力拓展新兴技术创新应用,促进新兴信息技术与医疗卫生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数字化工具(省第二人民医院的智能分诊、导诊、辅助临床决策应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应用);3D打印(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手术3D打印、珠江医院肝胆外科手术3D打印)、虚拟现实技术(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手术3D打印和虚拟现实手术综合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推动全省医疗健康服务发生深刻变化。

运用“互联网+”增进人民群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获得感,推广预约分诊、智能导医、移动支付、诊间结算、药品物流配送、日间手术、检查检验报告推送等便民服务,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明显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