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政府经过充分论证后决定,参照“金塔模式”,实施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
6.4.1 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在全省初步建立覆盖农村基层的信息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突破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制约,使广大农民能及时获得市场和技术等信息,形成稳定长效的服务机制,不断提高农业信息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改变我省农村的落后面貌,基本实现全省农村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与此同时,在信息导报的传递和阅读过程中,逐步培养农民主动接受信息服务、获取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成果的意识和能力。
6.4.2 建设内容
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主要是借鉴“金塔模式”建设经验,建成省、县、村三级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
省级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依托省农牧厅“甘肃农业信息网”建立省级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省农业信息中心现有的网络设备,增加必要的服务器等,增强为县级提供“虚拟主机”空间的能力。
县级信息采集发布平台 在工程实施的县通过整合资源、组建机构,以“虚拟主机”形式建设网站,配备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信息采编和网站维护设备,达到能采集发布信息和编发信息导报的要求,并为村级信息服务点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村级信息服务点 主要以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的农村小学网络设施为依托,建立村级信息点,下载打印分发县级网站上定期发布的信息导报,收集农民的信息需求及时向县级中心反馈。(www.daowen.com)
6.4.3 建设规模和期限
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投资3100万元,从2006年开始,用5年时间建成1个省级信息服务网络平台、87个县级信息采集发布平台和4461个村级信息服务点。根据“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进度和各地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基础条件,采取分期建设、分步推进的原则进行。工程建设分两期进行:
一期工程(2006—2008年)为重点推广阶段 在总结“金塔模式”建设经验基础上完成全省87个县(市)的县级信息采集发布平台和2429个村级信息服务点的建设。
二期工程(2009—2010年)为全面推广阶段 在一期工程示范获得全面成功后,完成了剩余的2032个村级信息点的建设。
从2005年开始,根据时任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徐守盛的批示精神,由省发改委牵头,省政府研究室、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农牧厅配合,组织有关专家,经过调研论证,制定了《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实施方案》。2006年1月10日,省政府召开了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启动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全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建设任务。会议由副省长陆武成主持,常务副省长徐守盛做了重要讲话,省农牧厅武文斌厅长和卫孺牛副厅长参加了会议。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农牧厅领导分别作了表态发言。会议决定工程由省农牧厅组织实施。这次会议标志着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正式启动。省农牧厅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经研究,将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列为今年重点实施的“六大工程”之一。为了切实落实好工程实施的各项工作,省农牧厅成立了由武文斌厅长为组长,卫孺牛副厅长为副组长的工程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厅发展计划与市场信息处、办公室、财务处和信息中心,各部门分解了工作任务,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定了工作计划。省农业信息中心提出县级申报条件和村信息点选择标准。
2006年是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实施的起步年,也是关键年。为了切实保证工程建设任务有计划、按步骤、全面落实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县级申报条件和村信息点的选择标准。并以此为依据,从申报建设的49个县(区)中选定了18个县(区)作为2006年工程实施县,其中金塔、金川和民勤三县(区)的信息中心设在政府办,榆中县的信息中心设在发改委,永昌县的信息中心设在气象局,其余13个县(区)的信息中心设在农牧部门。18个县(区)共计建设村级信息点531个,其中学校信息点501个,占总数的95%,涉农企业信息点9个,批发市场信息点4个,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信息点17个。根据省政府批复的建设方案,对省、县、村三级网络所需设备进行了政府采购。2006年10月,在金塔县召开了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2006年度建设工作会议。会议通报了2006年工程建设情况,安排部署了工程运行任务,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工程从建设阶段转入了运行阶段。随后,省农牧厅组成督查组,分赴18个县,对工程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督查。根据实地走访,工程建设达到预期目的,运行良好。农民反应强烈,对《信息导报》普遍欢迎,逐渐成为农民了解政策、掌握市场、学习技术、丰富生活的重要手段,认为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截至2006年年底,18个县(区)累计编制信息导报72期,分发110万份,服务农户27万户,受益农民超过130万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