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广大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以及政策和市场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快速获得各种信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信息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甘肃省地处内陆腹地,农业基础薄弱,市场化程度低,农村经济要取得稳定发展,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的建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甘肃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增加投入,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因此,把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机遇和新要求,把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以此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就成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选择。
甘肃省的农村信息公共网络建设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发展环境,但是由于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不能形成统一、完整的网络系统,大大降低了其所应发挥的作用。特别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业信息网络难以延伸到乡村进入农户,使得信息服务一直在农村外围徘徊,“最后一公里”(即农业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难题一直困扰着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隔绝了网络社会和农村的联系,使得花费大量资金建起的网络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而且制约和阻碍了农业信息化及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这个问题已引起了各方的重视和关注,各地也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发展经验,创造出了许多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新模式。“金塔模式”在甘肃省是其中比较成功的一种,在全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金塔模式”是由政府主导为农民提供信息公共服务,综合利用社会资源,把农业信息化和农村教育信息化有机结合,以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有效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甘肃省调研时,曾实地视察了金塔县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并给予充分肯定。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信息办把金塔县作为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用较低的成本推进电子政务的典型予以汇报。时任甘肃省常务副省长的徐守盛在接受《农民日报》采访时,也着重介绍了“金塔模式”,并批示由省发改委牵头研究制订方案,在全省启动实施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建设,重点推广“金塔模式”。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在连续数年跟踪调研的基础上,对“金塔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www.daowen.com)
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是借鉴“金塔模式”建设经验,在全省建成省——县——村三级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3100万元,建立1个省级信息服务网络平台、87个县级信息采集发布平台和4461个村级信息服务点。该工程加快了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有效解决了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