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非利润目标的重要性与实现方法

企业非利润目标的重要性与实现方法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里斯则认为经理的目标是增长最大化。(一)鲍莫尔销售最大化模型鲍莫尔指出,销售收入最大化是企业一个可能的目标函数。但鲍莫尔指出,企业创造的利润要受到最低赢利水平的约束。这是可能达到最大化利润πmax与实际利润πA之间的差额,它用来代表目标1和目标2。

企业非利润目标的重要性与实现方法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的效用函数中只包括利润一个变量,且假定企业是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和确定的。企业如同一个黑箱,排除了研究企业内部结构的必要性。

传统的新古典企业理论不仅抽象掉了企业内部的组织,而且以此为基础,假设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然而在现实中,利润最大化目标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首先,现代化企业并非只有一个目标,而是具有多个目标;也不仅只有经济目标,还应有非经济目标。非经济目标包括社会责任、福利、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经理有追求非利润最大化的自主权。因为现代企业并非雇主管理的大型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已变得相互分离,股东数量增加,使其对公司的经营活动缺少了解或兴趣不大(至少在分红满意的情况下如此),这都为经理追求个人目标提供了条件与可能。此外,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把利润作为唯一经济目标过于简单。一般来看,经理会在具有不同的目标要求的若干利益集团(如经理、股东、雇员、顾客)间妥协、平衡,而不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

▶一、伯利米恩斯假说

从1930年代起,管理学派提出,通过持股方式,公司尤其是大公司的所有权已经高度分散化了。领取薪水的经理控制着公司的经营,他们即使持有股票,数量也是非常少的。因此,他们受到来自所有者的希望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激励和约束就小了。关于持股分散性,伯利和米恩斯(Berle &Means,1932)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提出:“随着公司财富的所有权变得更加广为分散,对这些财富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已经变得越来越少地集中于同一个人之手。在公司制度下,对行业财富的控制可以而且正在被以最少的所有权利益来完成……财富所有权没有相应的控制权,而财富的控制权没有相应的所有权,这似乎是公司演进的逻辑结果。”他们认为,在大公司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典型的,所有权是高度分散的,因此管理者对公司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所有者。伯利和米恩斯的研究结果在1930年代公布之后被普遍接受。但这一假说对于企业理论影响并不大,因为那时候的企业理论仍然是生产理论,仍然认为企业是在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关于管理者的理论模型开始流行起来,经济学家们才注意到伯利和米恩斯关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下的假说,并起名为“伯利—米恩斯”假说。

▶二、经理人模型及其非利润目标

在缺乏有效监督和激励的前提下,掌握一定剩余控制权的经理人的选择会偏离利润最大化目标。最有名的经理人模型是由鲍莫尔(Baumol,1959)、马里斯(Marris, 1964)和威廉姆森(Willamson,1964)三人分别提出的。他们的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经理人目标的假设有所不同。鲍莫尔认为,经理人的目标是销售收入最大化,而威廉姆森则进一步把经理人目标扩大到包括“全体职员和津贴”在内的效用最大化。马里斯则认为经理的目标是增长最大化。这里重点介绍鲍莫尔模型和威廉姆森模型。

(一)鲍莫尔销售最大化模型

鲍莫尔指出,销售收入最大化是企业一个可能的目标函数。他认为,只要利润达到或超过某一适当的水平,经理对销售收入的关心就会超过对利润的关心,超出这一最低利润水平之上的利润增长将会被牺牲掉——如果这样可以提高销售收入的话。

图18.1 鲍莫尔模型:短期

在图18.1中,总成本曲线为TC,总收入曲线为TR,总利润曲线π代表这两条曲线在任一给定产量水平上的差额。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会把产量定在QA,而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的企业会把产量定在QB。只要总成本是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即只要边际成本为正,那么收入最大化时的产量就总是会高于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因为在此条件下,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上,边际收入为正,产量的增加能够提高总的销售收入。

到目前为止,都是假定最大收入是不受限制的。但鲍莫尔指出,企业创造的利润要受到最低赢利水平的约束。在图18.1中,如果最低赢利水平是在πmin1水平上,则这个约束没有作用。因为产量为QB时的利润高于这个水平。但是如果最低赢利水平是在πmin2上,则它就会起约束作用。它会阻止将产量移至B点,迫使企业接受满足这一赢利约束水平的最高收入。即点C,该点是由总利润曲线和最低赢利约束线共同决定。如果最低赢利约束水平等于或高于最大利润,那么追求销售最大化的企业选择的产量会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选择的产量相等。

后来,鲍莫尔用两个重要的补充修改扩展了这个分析。首先,他将长期销售收入最大化看作是企业的目标;其次,他假定企业能够利用超过最低要求水平的利润,通过营销投资和产品开发影响它们所面对的需求状况。需求曲线向远离原点的方面移动,在任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销售量增加。假设在任一价格水平上,广告等方面的支出都能够提高销售量,从而提高销售收入,则长期销售收入最大化将要求把所有超过最低水平的利润都用在这些用途上。因此,最低赢利约束对长期销售收入最大化目标一直起作用。这可以在图18.2中看到。但它并不影响Qsmax>Qπmax的结论,但它确实意味着,通过改变利润来改变生产成本,会引起价格和产量的变化。但如果实际利润高于最低赢利约束,则不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图18.2 鲍莫尔模型:长期

(二)威廉姆森经理效用最大化模型

威廉姆森肯定了鲍莫尔的最低利润约束条件,并对经理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与鲍莫尔模型不同,威廉姆森把重点放在经理的直接目标上,而不是销售收入上。威廉姆森认为经理的直接目标包括:工资和其他货币报酬;职员人数最大化;可控制的自主性投资支出规模;各种在职消费。(www.daowen.com)

图18.3 威廉姆森模型

图18.3是对威廉姆森模型的总结。经理的效用函数包括:

(1)在职员身上的过度支出为S。这是可能达到最大化利润πmax与实际利润πA之间的差额,它用来代表目标1和目标2。假定S随产量提高而上升;

(2)管理闲置为M,它包含在成本中。它是实际利润与报告利润πR之间的差额。它实际上是被经理直接以实物的形式消耗掉的利润;

(3)自主性投资支出为I,即超过维持股东可接受的最低利润水平πmin所需的金额。经理所有这些追求都受到报告利润必须能被股东接受的约束。

用T代表总税收,可总结如下:

maxU=U(S,M,I) s.t.πmax-πA

式中,S=πmax-πA

M=πA-πR

I=πR-πmin-T

除了产量Q外,经理还可以选择S,它们同时决定价格和实际利润πA;随后M就决定了πR;于是I就被唯一确定下来了。因为πmin和T是给定的,通过将关于S、M和I的方程代入效用函数,并令对Q、S和M的偏导数等于零,就可以解出这个模型。这表明,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相比,这样的企业职员支出更高,表现为在职消费的管理“闲置”更多。[1]

威廉姆森推导并比较了利润最大化企业和经理效用最大化企业几种情况下的结果(见表18.1)。

表18.1 威廉姆森模型的比较静态结果

从表18.1中可观察到,需求的增加在两个模型中都会带来产量和职员支出的增加,但是在威廉姆森模型中,管理闲置增加的可能性会降低报告利润与实际利润的比值,而它在利润最大化模型中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因为在利润最大化模型中这个比值总是等1(零闲置)。税收的影响也与它在人们熟悉的利润最大化模型中影响不同。在威廉姆森模型中,利润税税率的提高会对报告利润和自主性投资产生不利影响,它会导致两者的下降,同时使职员支出闲置增加,而职员支出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一次总付税的提高会提高由最低税后利润要求所蕴含的税前利润约束,从而引起闲置和自主性投资和职员支出的缩减,后者又会引起产量的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