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业内贸易:定义与分类

产业内贸易:定义与分类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0年代以来,产业内贸易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界的热点。后来,产业内贸易研究者们对产业贸易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从上述学者的观点出发,可以发现,产业内贸易的关键是对同一产业的定义。产业内贸易中产品具有相似性,同类产品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生产替代性或消费替代性的产品。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不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

产业内贸易:定义与分类

随着新贸易理论的广泛应用和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产业内贸易已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现象。产业内贸易又称为“双向贸易”(two-way trade)或“交叉贸易”(over-lap trad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进口又出口某种同类产品的现象。产业内贸易始于发达国家之间,后来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发展中国家也加入了产业内贸易中,产业内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

产业内贸易现象被视为战后国际贸易领域的两大发现之一(另一发现是里昂惕夫之谜),1960年代以来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变得越来越频繁,佛丹恩(Vordoorn,1960)在考察比、荷、卢经济联盟内部的贸易形式所发生的变化时,第一次注意到了这种贸易的存在,他发现经济联盟内部各国专业化生产的产品大多是同一贸易分类目录下。巴萨拉(Bela Balassa,1966)对欧共体形成后各成员国贸易现状分析后发现,欧共体各国的贸易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的商品组内,而不是在商品组之间,他把这种现象,即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国家间进行的贸易称为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1970年代以来,产业内贸易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界的热点。1970年代中期格鲁贝尔和劳埃德的《产业内贸易》的出版标志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由经验性检验进入到理论性研究阶段。

产业内贸易在发达国家和自由贸易区、经济同盟等国家之间发展非常迅速。1996年美国57%的贸易发生于4位SITC标准分类的工业内部,欧盟60%的贸易属于产业内贸易。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统计,200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贸易总额的88%属于产业内贸易,东亚也已经达到72%,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产业内贸易的定义

早在1975年,美国学者格鲁贝尔(Grubel H.G.)和澳大利亚学者劳埃德(Lloyd P.J.)在其《产业内贸易——差别产品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度量》一书中,将产业内贸易定义为总贸易减去产业间贸易的余额,或是一国某产业产品的进出口总和。后来,产业内贸易研究者们对产业贸易提出了不同的看法。Grimwade N.(1989)、greenaway D. (1983)将其定义为同一产业内部产品的进出口活动。Brander J.A.(1981)将其定义为相同产品贸易。MacCharles D.C.(1987)认为产业内贸易是同一产业相似产品贸易。Falvey R.E.(1981)、Finger J.M.(1975)、Lundberg L.(1986)等认为产业贸易是指一国进出口某一相同产品类别(指SITC某一组下的产品)的活动。Wickham.E.(1988)、Thompson H.(1988)认为,产业内贸易是具有相似生产分类但不具有完全消费替代的贸易活动。

从上述学者的观点出发,可以发现,产业内贸易的关键是对同一产业的定义。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产业的含义非常广泛,具体在产业内贸易领域中,大多数学者根据各自研究的需要主要遵从以下三种标准:

1.消费替代标准。即把具有相似用途的“消费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以其中某一产品代替其他产品的所有产品视为一个集合,这种具有充分替代性的产品集合就被定义为某一特定的产业”。这种以消费需求关系为基础的产业划分方法曾被很多学者所采用,比如,Lancaster K.(兰卡斯特,1979)把特定产业下的所有产品,按其所拥有的变体或质量差异划分为水平差异和垂直差异两种。他认为,前者的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变体爱好倾向和理想变体倾向;而后者的消费需求不仅受消费者偏好的影响,同时也受收入水平的制约。

2.相同技术密集度标准。也就是把通过大致相同的生产方法或过程制造出的产品群视为一个产业。这种产业界定方法是以供给关系为基础的,Falvey R.E.(弗尔维, 1981)认为“‘产业’最好被定义为由特定资本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群”。

3.生产替代标准。采用这种分类方法的学者一般把适用大致相同的要素投入或要素密集度生产出的产品群视为一个产业。Finger(芬格,1975)在《贸易重叠与产业内贸易》一文中,把产业定义为相似要素比例生产出的产品群。

理论上看,以上三种标准很难有统一的界定,但在实践中,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大多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来进行。“在SITC中,把所有经济活动与产品的贸易资料和数据分为10类,并根据这些活动和商品的生产替代和消费替代关系的紧密程度进一步划分为4个层次:章、组、分组和项目。”在大量的经济研究中,很多学者把SITC第三层次以后的所有产品视为一个产业,如格鲁贝尔和劳埃德(1975)等。

我们认为,产业内贸易又可称为“双向贸易”(two-way trade)或“交叉贸易”(over-lap trad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进口又出口某种同类产品的现象,例如,中国向韩国出口某种品牌的衬衣,同时又从韩国进口某种T恤衫的贸易活动。产业内贸易中产品具有相似性,同类产品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生产替代性或消费替代性的产品。

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有什么区别呢?

(1)产业内贸易是同一产业产品,是双向流动的;产业间贸易中同一产业产品基本上是单向流动,要么进口,要么出口。

(2)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工业品中某一类产品的贸易;产业间贸易是不同产业间产品的贸易。

(3)产业内贸易是通过内部和外部两个市场来实现的;产业间贸易一般通过不同国家的独立厂商进行贸易来完成。

▶二、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一)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www.daowen.com)

根据贸易发生在不同生产阶段之间还是发生在同一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之间,产业内贸易可以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不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

(二)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差异化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美国学者格鲁贝尔(Grubel H.G.)和澳大利亚学者劳埃德(Lloyd P.J.)在其《产业内贸易——差别化产品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度量》专著中,把产业内贸易分为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差异化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两大类。同质产品是指产品完全可以相互替代,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大致包括大宗原材料的国际贸易、转口贸易和再转口贸易、产量的季节性差别导致的国际贸易等。差异化产品是指具有差别化特征的产品,差异化产品又可以分为水平差异化产品和垂直差异化产品。

1.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可以完全替代的产业内产品的贸易。发生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原因主要有六种情形:

(1)运输成本差异导致不同国家间大宗产品的交叉型同质产品的国际贸易。如我国的东北出口水泥,而华南却进口水泥。

(2)经济合作或因经济技术因素而产生的同质产品的国际贸易,如各国银行保险业走出去、引进来的情况。

(3)大量的转口贸易。转口国的进口项目与出口项目的产品,在统计中会形成产业内贸易。

(4)政府干预下的价格扭曲,如在不同时期国家实行出口退税或进口优惠时,国内企业为了与进口货物竞争,可能以出口得到退税,再进口以享受进口优惠,从而造成同质产品的产业贸易。

(5)相互倾销形成的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6)季节性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是为了满足不同季节国内市场对同质产品的供需平衡而进行的贸易。比如欧洲一些国家为了“削峰添谷”的电力进出口贸易。

2.差异化产品间的产业内贸易大量发生的经济技术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差异化产品又可以分成三种:水平差异化产品、技术差异化产品和垂直差异化产品。不同类型的差异产品引起的产业内贸易也不相同,分别为水平差异化产业内贸易、技术差异化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差异化产业内贸易。

(1)水平差异化产业内贸易。水平差异化是指由同类产品相同属性的不同组合而产生的差异化。烟草服装化妆品等行业普遍存在着这类差异化。

(2)技术差异化产业内贸易。技术差异化是指由于技术水平提高所带来的差异,也就是新产品的出现带来的差异化。从技术的产品角度看,是产品的生命周期导致了产业内贸易的产生。技术先进的国家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技术后进的国家则主要生产那些技术已经成熟的产品,因此,在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同类产品间产生了产业内贸易。

(3)垂直差异化产业内贸易。垂直差异化就是产品在质量上的差异化。汽车行业中普遍地存在着这种差异。为了占领市场,人们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但是,一个国家的消费者不能全部追求昂贵的高质量产品,而是因个人收入的差异致使不同的消费者需要不同档次的产品。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高收入水平的国家就有可能进口中低档产品来满足国内低收入阶层的需求;同样,中低收入水平的国家也可能进口高档产品以满足国内高收入阶层的需求,从而产生产业内贸易。

(三)外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和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

根据贸易中不同的市场途径,产业内贸易可以分为通过外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和通过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通过外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是通常意义上的产业内贸易,是指在没有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情况下的通过外部市场的各个独立的企业间进行的产业内贸易,南北贸易一般特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此外,还有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通过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是由跨国公司推动的,形成公司内产业内贸易,其中以中间产品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